《明史》記載明初四大案中前後誅殺近十萬餘人,而參與執行的劊子手大多都是令時人聞風喪膽的廠衛,其中胡、藍兩案中誅殺四萬則幾乎皆由錦衣衛執行,使得錦衣衛的威名至今猶存。不過明太祖建立錦衣衛最初的目的正如“錦衣”其名,僅僅是爲了鹵簿儀仗殿前站樁裝點門面而已。然而隨着天下一統後權力鬥爭的需要,常有的司法機構已經不能滿足朱元璋的統治需要。錦衣衛則近水樓臺開始有了監察職能並且迅速演化成集逮捕、刑訊、處決餘一體的一條龍特務機構。隨着在反貪及情報上的顯著效果,後續皇帝更是樂此不疲。38年後朱棣成立東廠,又57年後朱見深成立西廠。至此,令百官心驚膽寒的明朝廠衛悉數登場,雖然這三廠名聲最響人盡皆知,但實際上明朝的最牛的特務機構卻是燈火闌珊處那鮮爲人知的內行廠。

錦衣衛和東西廠均是由不同時期的皇帝組織成立,加上其各系的首領與皇帝的親疏關係差異使得彼此權力範圍並不全然相同。而通常所說的兩廠一衛中,錦衣衛多爲外官,而廠衛盡皆內官。如此一來,與皇帝最爲親近的廠衛自然而然的因爲更受寵信而凌駕於錦衣衛之上。朱元璋成立錦衣衛之時主要以侍衛身份從事刑獄活動,負責巡察緝捕百官。到永樂時期開始介入國家安全工作,對皇親國戚一視同仁。由於錦衣衛的職責龐雜,爲了更爲的準確的掌握朝臣風聲,明成祖便另外成立東廠,專門負責監視朝臣的言行同時監視制衡錦衣衛的權力。然而隨着朝野弊病頻生,民間頗有怨言,明憲宗朱見深爲了監視百姓動向便讓親信汪直成立西廠以窺視天下,上至東廠錦衣衛,下至羣臣百姓莫不盡入其耳。

短短一百年間三大組織橫行天下噬無忌憚,但總的來說它們都是皇帝自立,而內行廠卻並非如此所以其權力涉及遠在三者之上。正德年間,劉瑾被匿名舉報後大怒欲狂,遂假借聖旨召百官於奉天殿下跪。期間幸得大學士李東陽和太監黃偉從中周旋才使得百官逃過一死,但仍有少數官員因爲中暑而亡。劉瑾也因此藉故將黃偉逐出京城,並開始成立內行廠專司其以排除異己,錦衣衛及東西廠均噤若寒蟬。內行廠常借律法斷章傷人,只要成爲其目標幾無倖免。對百姓更是噬無忌憚,曾讓旅居京城的外省人全部趕走,讓當地寡婦悉數改嫁,停殯未葬之棺槨悉數焚燬。百官及百姓幾近道路以目。時有良臣許天錫欲上疏彈劾,但因恐懼內行廠手段而未敢出家門一步,驚懼之下懷疏自縊,活活嚇死。

明朝史家明確記載內行廠專司刑殺,並藉此擅權以作威福大肆誅殺異己與忠臣。由於其原本由劉瑾藉機成立,而劉瑾因進獻珍奇異獸而深得朱厚照的喜歡,一時平步青雲官至掌印太監,成爲當時權傾朝野的權宦之首。而其他內侍所掌控的東西廠因此風光不再且只能屈服在內行廠的淫威之下,錦衣衛在其眼中則和百官一般盡如草芥。常言物極必反,內行廠不僅得罪了文武百官而且成爲同爲八虎的其餘內衛的眼中釘,僅存在五年便被同爲八虎的張永借獻俘之機向武宗告發數十條大罪後抄家問斬。

總的說來,廠衛由於對皇親國戚及文武百官的嚴密監視而淪爲衆矢之的。尤其是當時的文官集團由於其自古掌握着控制輿論的權力,雖然飽受廠衛的打擊,但仍舊不遺餘力的的伺機反擊和報復,最爲常見的手段便是大肆宣揚廠衛的殘酷手段甚至藉此欲加羅織污衊,甚至將國家凋敝悉數歸咎於廠衛的大行其道。加上今下電影電視的塑造,廠衛成了禍國殃民的代名詞。然而,萬事皆有其陰陽。廠衛中雖確有打擊異己之舉,但主要目標仍舊是以貪污受賄及結黨亂法的文官集團爲主,尤其是錦衣衛,其存在幾乎貫穿了整個明朝,這正是因爲相比其他三廠而言最爲收斂,僅履行皇帝責任範圍內的事情,很少主動牽連百姓。而縱觀明後期的東林黨作風,在黨同伐異及貪腐亂政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與其說明亡於廠衛倒不如說明亡於黨爭。無怪乎民間傳言崇禎遺言“諸臣誤朕,是文臣者都可殺”,而士人卻言“獨夫授首,何足道哉”,嗚呼。

當然,明朝的滅亡並不僅止於此,而錦衣衛等廠衛幾乎貫穿了整個明朝,想要了解他們把持朝政翻雲覆雨的殘酷歷史不妨翻看《明史不忍細看》這本書。細看明史更覺觸目驚心,歷史作爲一面鏡子,從明朝細紋之間找到朝政的弊病,從歷史人物身上找到人格的缺陷,以此警戒自己纔是細看歷史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