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忙情感辨析系列關鍵詞:擇偶、奮鬥、婚姻文章長度:3600字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隨着春節臨近,漸漸有一些人爲脫單而再次發愁。找對象不容易,不敢回家面對父母。

婚姻大事越耽誤越愁人,自己着急,父母更着急。雖然很多人一直在努力奮鬥,可愛情似乎缺少了一點緣分,甚至根本就和奮鬥無關。

這是當今不少人所面對的感情現實,有時緣分到來把握不住,有時抓住緣分也沒有資本去守護。雖說和一個人愛了一場,相伴了一段甜蜜的日子,什麼都做了,最後卻做不成夫妻。

這種事兒當然令人感慨,只是不見得都有同樣的原因。有人說愛情太現實,有人說對方太勢力,有人說這就是當今單身族的坎坷生活。

今早去上班的路上,我在廣播中聽到了一番犀利的點評。有一位主持人滔滔不絕,評價了一些大齡未婚90後的現狀:

有些人窮得叮噹響,眼光卻不一般。講起奢侈品牌,滔滔不絕,哪怕自己沒用過,也會有獨到的見解。比如法拉利不如布加迪加速好,香奈兒和路易威登比沒面子……

他們身上沒有多少積蓄,花起錢來還總愛大手大腳,剋制不住,眼光比天高。要麼爲了享受虛榮,要麼爲了點綴面子,表面上不服輸,心裏已經輸了。

曾經想找一個合適的戀人相伴一生,曾經交往過一大堆異性朋友,最後一個都沒成。一追就散,追上了也散。

眼看着身邊那些“沒出息”的朋友們都已成家立業,而自己卻空懷報復。他們孑然一人,只好化身成“剩鬥士”,逢人就說一句我還不想結婚。

時間久了,他們就沒有了脾氣,不想再繼續拼搏。這麼一來,結婚更難了……

一、90後空巢老人往往喫過愛情的苦

我無意中被其中的內容吸引,主持人評價一些“佛系”年輕人時用到了一個詞,90後空巢老人。

說起90後空巢老人,這並不是一個太新鮮的詞,有過一段日子了。該詞很形象,常用來形容一些大齡單身90後的生活現狀。很多時候夢想還在心中,只是觸不可及,讓人不敢再去追夢。

現實總讓人無可迴避,那就只能接受,把單身當成一種長期狀態。

關於愛情中的坎坷,已經讓不少人淚眼闌珊,卻又無可奈何。當分手到來時,只能眼睜睜看着那個愛過的人去愛別人。

隨着年齡的增大,很多單身的人漸漸感覺愛情不像愛情,反而更像一種暫時的好感。某年某月約定一生,後來卻不知不覺就忘了約定。在婚姻的大門前,不少戀人玩夠了,就選擇了另一個人結婚……

近幾年來,這種事兒很常見,漸漸讓人變得更加現實。在尋求伴侶的過程中,不少人選擇了能看得見摸得着的“現實條件”,而非彼此內心的認同。

記得去年下旬,有一位大齡未婚男士說過這麼一番話:

女朋友告訴我,有一個人追求她好久了。她試了一下,感覺彼此合得來。她瞞着我去見了他父母,他父母也很滿意。

她約我出去喫一頓散夥飯,不要怪她心狠,她也不想這樣。她說我們彼此愛過一場,互相尊重吧,好聚好散,最後一次陪伴。

我不想分手,她卻說那個人能給她帶來好生活。他有房有車,可以守護她一輩子,不讓爸媽擔心。

沒辦法啊,年齡越大人心越現實。那個男人普普通通,但是他有房子啊。他靠着房子打敗了我1年的真情付出,搶走了我的愛情。

這是我第3次失戀了,越來越覺得找個人結婚太難了。記得20歲出頭時,只要我想結婚,應該是很容易的。可我錯過了那段黃金期,現在的人比以前更現實了。到現在爲止,即將滿30歲我還沒解決終身大事。

打工這些年,出力不少,可所有的夢想一個都沒實現。沒發了財,沒揚名立萬,也沒女朋友。沒車沒房是我的硬傷,我不想再奮鬥了。再怎麼努力奮鬥,還是沒車沒房……

二、“等我有錢了”,這話沒意義

上文這位男士因爲沒有房子,沒有好工作,愛情一直失敗。到今天爲止,他依然爲脫單而發愁。

爲了挽回上一任女友,他曾發誓:等我以後有錢了,我給你買個大房子,讓你穿一身名牌,開豪車,我死也會做到,求你給我點時間。

女友不願意等,甚至還嘲諷他,別說大話了,你根本就不會有那一天……

我認爲,他結不上婚不能只怪女方現實,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攢不下錢,花錢大手大腳,不能給女友帶來安全感。

當然了,她女友眼光太高也是一個原因。她選擇了一個帶着孩子的男人,拋棄了男友。她並沒有結婚,和那個男人相處幾個月,她又找了另一個不帶孩子卻有車有房的男人……

以往90後是年輕人的代名詞,英姿勃發,心潮澎湃。只要內心沉穩一點,做什麼事情都有精力。

可生活畢竟是現實的,不管是多麼朝氣蓬勃的少年,不管胸懷多少報復,時間不等人。奮鬥是人生永恆的主旋律,只是奮鬥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快速“老去”的過程。有些“老去”是心態老,有些是內外頹廢。

在不少人眼中,婚姻大事是現實中的現實。比如房子和汽車,儼然成了很多戀人分手的導火索。

所謂現實,就是“成功者通喫”的邏輯渲染效應,體現在如下正反兩個方面:

如果你奮鬥成功了,即便你以前很“窩囊”很“懦弱”,那段奮鬥經歷也會帶上“勇敢”的光環。你可以對人侃侃而談,我當年多麼多麼不容易,多麼有魄力,我這一路上一直在逆襲……

若是你奮鬥失敗了,即便你以前真的很勇敢,往往也會被人當成癡人說夢。所謂的爲夢想而奮鬥,會被人當成癡心妄想的笑話。

我還記得大概在去年,曾有一位準新娘在退婚之前對準新郎說過這句很現實的話:我不要愛情,我只是後悔和你在一起,你沒車沒房沒存款,那我們還結什麼婚?跟了你好幾年,你一無所有,我後悔了!

這個邏輯就是現實,在這位準新娘眼中,沒車沒房的人沒資格結婚。

你發現了麼,很多時候,時間纔是奮鬥的最大資本。趁着年輕,應該努力奮鬥。

當一對相伴許久的戀人突然變得無情而又現實的時候,愛情就已經物質化。除非運氣好,在婚姻中相安無事,不然將來遇到“更有錢的人”,總有人心裏產生多餘的心思。

在感情問題上,相伴一次就應該準備一生的時間。一山望着一山高當然是不可以的,只不過很多時候很多人確實這麼做了。爲了物質放棄了愛情,所以纔有人說愛情現實。

三、有車有房早已不是了不起的資本

下午和同事們聊天,談起“90後空巢老人”這個概念時,一位同事姐姐做了一番點評:

其實吧,在當今時代,我們不能反對某些人現實。但是到最後,越是現實的人越會明白,有車有房早已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資本,那只是平凡生活的剛需。很多夫妻有車有房,最後不還是離婚了麼?咱們見過那麼多離婚案例,有幾對夫妻是真的因爲窮而離婚的?

對呀,婚姻感情問題莫名其妙,說到底都是心中慾望的導向所指。有時候面對一些選擇時,若是無能爲力,也只能儘量適應。

比如很多90後大齡剩男找不到對象,不能一味地責怪愛情不真誠,更應該儘量提升自己。尤其是男人,不能讓自己懶散。

都說,當今時代成年人的崩潰很簡單,其實比情緒崩潰更簡單的是再也沒有情緒。忘記了奮鬥與夢想,從此遊戲人間是頹廢的開始。

就像一些“僞佛系”的人一樣,受過幾次挫折,就否定了一切美好。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最後不如想想自己把時間都用在了哪裏。

記得幾個月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些人打工好幾年,一分不給家裏,可手裏連一萬塊錢都拿不出來!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不能抱怨愛情現實,首先應該抱怨自己。

爲什麼別人做到的事情,自己沒做到呢?明知道有人現實,明知道有人只看錢,爲什麼還攢不下來?

反過來講,有些人是真的看透了生活。雖然嚮往愛情,可是在愛情中走一遭才發現,很多愛情只是暫時的好感。既然生來是這個命,那就只好不再抱有幻想,玩一天算一天。別人問自己爲什麼不思進取,答曰,這是佛系……

這不是佛系,這是放棄夢想之後的認命心態。

當然了,這也算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吧,順其自然。只要自己問心無愧,怎麼都好說。

如果一個人既抱怨愛情太現實,而自己又太懶,那就應該繼續奮鬥。把抱怨變成奮鬥的動力,不要總是在潛意識裏把自己當成愛情的局外人。

四、愛情不僅限於房子與車子

有人說,如今的愛情越來越奢侈。

那是肯定的呀,在擇偶的過程中人心是逐漸現實的。正常情況下,年齡越大越覺得物質更重要。

可到了最後,很多夫妻纔會發現,有一個真心愛自己的人更重要。

我寫過很多婚外情的案例,很多案例中都有這個邏輯。有人嫁給了有錢人,守着金山銀山,生活也不見得踏實。那畢竟不是自己的,說不準哪天就換了主人。

婚姻是餘生的相伴相許,永遠記得,愛情的開頭很重要。如果有可能的話,真心愛過的人應該守住初心,越挫越勇,而不應該爲了物質去毀掉這段真誠的感情。

很多情況下,一個人一旦放手了一段感情,再回首打着燈籠都找不着!

這是一種後知後覺的道理,只有真正相依如初的感情,才能戰勝婚姻後來的坎坷。爲了物質而悲傷放棄愛情的人,往往是過不好的。

愛情的權重以及婚姻的幸福不僅限於房子、車子、存款,婚姻看重的是未來。

對於女人而言,選擇一個“潛力股”,比選擇一個僅僅只具備了“剛需”的人要好。畢竟很多人所謂的有車有房不是自己的本事,而是父母的積累。相比於假的白馬王子,黑馬王子成就更高。

對於男人而言,如今這種環境下,你更應該腳踏實地奮鬥。夢想的果實是一步步拼出來的,而非空等來的。

永遠記得,所謂“年輕”只是一個階段,一不留神就溜走了。咱們90後已經不年輕了,對於每個人而言,在最美好的那段年華,應該去做最有意義的事情。愛情是心靈的共鳴,想得太複雜,到後來婚姻也會複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