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把持朝政,是李隆基當太子後面臨的最大威脅。這個威脅一直持續到他登基稱帝后,使他只能當個沒有實權的空頭皇帝。雙方爲了爭奪朝政主導權而發生政治鬥爭,甚至祕密組織軍隊發動政變,欲致對方於死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爲太平公主最爲看重的兒子,薛崇簡卻是站在母親對立面的。

他強烈反對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權,支持李隆基當太子和皇帝,這在太平公主的陣營中完全是個異類。爲此母子倆不但矛盾重重,甚至太平公主還多次鞭打薛崇簡,雙方之間充滿仇怨。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薛崇簡在政治鬥爭中站在了母親的對立面,不惜母子反目成仇?

薛崇簡是太平公主的次子,是太平公主與薛紹的兒子。在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權的時候,處於母親和表兄之間,地位非常尷尬。他多次勸說太平公主放棄與李隆基爭權,得到的卻是母親的鞭打和斥責。他雖然是外戚子弟,卻是非常支持李唐皇族復國的,這在當時的外戚中是極爲少見的。從表面上看,這既是因爲他與李隆基私交很好,又是太子衛率的重要官員,在私人層面他必然站在李隆基的一方。然而他畢竟是太平公主的兒子,他的地位、權勢、官爵和財富都是來自於母親。從這點上看,薛崇簡支持李隆基就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

實際上在唐隆政變之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關係是極好的,正是兩人聯手才平定了韋后之亂,讓唐睿宗李旦重新登上皇位。可是在李旦當皇帝后,兩人在朝中的矛盾就越來越大。一方面是太平公主收攬了武氏、韋氏等門閥家族在唐隆政變中留下的殘餘勢力,在朝中勢力巨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李隆基因宋王李成器的讓位當了太子,並且掌握了萬騎軍、羽林衛和太子衛率的兵權,成爲長安城中權勢最大的皇子。而且在朝廷政務上,以姚崇宋璟爲代表的宰相也是支持李隆基,這也直接影響到太平公主把持朝政的權力。

從政治局勢上看,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權,本質上是武則天時代殘餘勢力與復興的李唐皇族的政治鬥爭。而太平公主作爲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武氏的媳婦,必然扮演了這個政治集團領頭人的角色。而李隆基則是武則天長子李弘的嗣子,唐睿宗李旦的太子,是李唐皇族在後武則天時代復興的希望。雙方展開的政治鬥爭,不是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個人權勢和野心的問題,是兩大政治集團的對壘。一方想要延續武則天時代的權勢,另一方想要回歸李世民時代,所以在政治上是處於爭鋒相對的立場。

實際上這種對立在武則天時代就嚴重存在,武則天利用打壓門閥士族的機會處置李唐皇族,就是這種對立和鬥爭的結果。太平公主在武則天晚年就提出過當皇太女的想法,並且想要成爲繼武則天之後的第二位女皇,最終因武則天反對而不能成功。唐中宗李顯即位後,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也有這樣的野心,但最終在唐隆政變中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毀滅。這些政治鬥爭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李唐皇族和外戚門閥集團的鬥爭。而這些外戚門閥中,武氏、韋氏都是武則天時代扶持起來的,用來壓迫歷史皇族的政治家族。

武則天晚年在狄仁傑的勸說下放棄了延續這種政治格局的想法,重新立李顯爲皇太子,就是要將政治格局迴歸李世民時代的表態。但是武則天又不願意自己去世後武氏、韋氏等外戚家族被李氏皇族報復,所以選擇了地位中立的李顯,而不是作爲李氏皇族帶頭人的李旦。可從根本上講,武則天和狄仁傑都知道外戚門閥治國是無法延續的,這是武氏和韋氏先天不足造成的結果。一方面因爲武氏和韋氏畢竟不是皇族,缺乏法理依據,在門閥集團中號召力不足。另一方面,寒門政治逐漸成形,門閥政治已經被打破,只靠幾個門閥就統治天下的時代過去了。

武則天選擇李顯只是出於保護武氏和韋氏的考慮,並沒有延續自己統治的想法。而太平公主卻是有着延續武則天統治的野心,希望成爲第二任唐朝女皇。而韋后覆滅後,韋氏和武氏家族並不能甘心權勢的喪失,能依靠的就只有太平公主,所以朝廷中的政治鬥爭便無法避免。

從太平公主個人角度看,她繼承繼續維護武則天時候的政治格局,是非常尷尬的事情。她身爲女兒身,在唐朝沒有合法繼承權。她先後嫁給薛紹和武攸暨,是薛家和武氏的媳婦。即便她成功當了女皇帝,未來皇位的傳承也是個大問題。到時候必然出現李氏、武氏、薛氏爭權,朝政大亂,國家崩潰。

正是出於上述考慮,武則天沒有立太平公主爲皇太女,而是選擇迴歸李唐皇族的政治格局。這些問題太平公主本人不是不知道,只是不願意面對。她的野心是成爲武則天那樣的人,並沒有考慮身後的國家、家族和外戚集團。而作爲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也不會不知道家中這種尷尬的事情,只是不便於挑明而已。他的兄弟們支持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權,其目的都是奔着皇位去了。他們夢想着有一天太平公主當了女皇帝,薛家和武氏的幾個兒子就有了當太子的資格,甚至可以在唐朝改朝換代。

可是在薛崇簡看來,這不僅不會給武氏和薛氏的利好,甚至是兩個家族覆滅的開始。首先,爭奪皇位是具有極高風險的時候,是要與整個李唐皇族作對的。即便太平公主權傾朝野,但作爲公主沒法上殿執政,只能依靠朝中依附的官員。這是太平公主與武則天相比最大的劣勢,武則天便是靠着皇后身份代理朝政而逐漸掌權的。當政的皇帝李旦雖然寵信這個妹妹,但在家族利益上是偏重於李氏的,所以不會將皇位拱手相讓。所以李旦堅持立李隆基爲太子,堅持禪讓皇位給李隆基,這都是利用皇族的勢力來穩固李隆基的皇位。

因此在政治鬥爭中,李隆基是名正言順的,具有法理上的先發優勢。李隆基可以利用皇族的號召力,影響到朝廷大多數官員。這些官員不必站隊到太平公主陣營,只需要在政治鬥爭中保持中立,就已經讓李隆基佔盡優勢。在這種情形下,太平公主要保持依附於自己的政治勢力不變節,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實際上從後來事情的發展來看,正是依附於太平公主的官員將其密謀提前泄露出去,使得李隆基搶先對手,才讓太平公主的勢力在先天政變的中覆滅。作爲李隆基身邊的江龍,薛崇簡對這些局勢看得很清楚,所以對太平公主的野心表示強烈反對。

第二,即使政變成功,對於薛崇簡沒有任何好處。站在薛家的立場上,薛崇簡是次子,即便太平公主當了女皇帝,他當太子的幾率都很低。況且武攸暨在世,太平公主立武氏之子爲太子的可能性更大,這對薛崇簡來說完全就是利空。太平公主的身份橫跨李氏、薛氏和武氏三家,政治利益上的羈絆非常複雜,這裏面會嫌棄無數政治鬥爭。武氏向來野心勃勃,不論武則天當政,還是韋后亂政,都力圖把持朝政。李氏爲皇族,朝中勢力本就不小,肯定不會甘心武氏重新執政。薛氏相對於這兩家勢力較小,摻和進去必然成爲犧牲品。

實際上在李隆基剛當上太子的時候,太平公主就私下讓女婿給宰相韋安石傳話,希望韋氏支持他更換太子人選。韋安石不但沒有同意,還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李旦,氣得太平公主咬牙切齒。從這個細節來看,韋氏依附於太平公主只是求得在唐隆政變後自保,並沒有繼續爭奪皇權的想法。

韋氏是關隴門閥集團的大家族,與杜如晦的杜氏並稱,號稱“城南韋杜”,朝中勢力很大。韋安石在武則天晚期當宰相,就連武則天男寵張氏兄弟都敢惹,而且還全身而退,可見其家族勢力強悍。韋后當政時,韋氏更是如日中天。這樣顯赫的門閥士族都不敢摻和進去,薛崇簡代表的薛氏有什麼資格?

綜上所述,在薛崇簡看來,太平公主去和李隆基爭權是風險極大,失敗幾率極高,後果極爲嚴重,對他和薛家又沒有任何好處的事情。對於這種事情,他自然會強烈反對。因爲一旦事敗,不但太平公主倒黴,就連他自己也是死路一條。而且他當時已經是郡王的爵位,在唐朝已經是外戚能夠做到最頂級了。即便太平公主上位,他也難有更高的地位,又何必去冒那麼大風險呢?只有他的哥哥和武氏幾個兄弟利令智昏,推着太平公主爭權,最終也搭上了性命。反倒是薛崇簡因爲反對太平公主而逃過一劫,事後被李隆基賜姓爲李,保住了薛家家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