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在網絡上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時間在客觀的比較上,會變多或者變少嗎?”很多人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多都是一頭霧水,因爲我們關注時間的時候,一般關注的都是時間的結果,而不會去注意時間的流逝,那麼變多跟變少的具體表現究竟是什麼呢?

舉個特例,在2015年的時候,北京時間的鐘表上就發生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莫名其妙地“多了一秒”,那一天正好是2015年7月1日,當時的時間是早上07:59:59,本來下一秒的顯示應該是08:00:00,結果卻是07:59:60,而且並不是時間上的誤差,而是全球在同一時間點的時候,統統多加了一秒。

更爲離奇的是,在公元1582年的時候,在日曆上居然少了10天,如果現在打開你的手機,打開萬年曆翻到1582年10月份的時候,從4號開始,5到14號居然不存在日曆上,這到底又是爲什麼呢?難道說是地球上發生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嗎?

關於這一點,我們就需要一步步來解釋。

首先便是2015年那多出來的一秒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就是所謂的“閏秒”。

我們都知道,閏年會比平年多一天,比如2020年就比2019年多了一天,當然這算得上是一種傳統規矩了,但閏秒的意義就不太一樣了,他的作用是國際計量局統一在年底或者年中對世界時間進行一個協調。

注意,是全世界的時間,並不只是中國纔有這種待遇,這是國際計量局對於全球時間的一個調整。

很多人會說,就這多一秒少一秒的影響,對於生活真的會很大嗎?可見這就是一個誤區了。首先在我們的生活上,多一秒少一秒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在科技,以及軍事領域當中,一秒就可以讓飛船多飛8公里。

而且如果閏秒不調整的話,大約在七八千年之後,12點的正午陽光,就會變成了下午兩點的正午陽光了,可見這都是科學家們對於未來的一個構想,儘量讓大家少一點對於未來的擔憂。值得一說的是,除了2015年7月1日,最近的一次閏秒是2017年1月1日7時59分60秒。

回到問題,那麼1582年爲什麼會在日曆上少了10天呢?這件事情在一些《未解之謎》的書籍上傳得特別玄乎,一些外星人事件都傳出來了,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肯定不是。

比如說最短的一個月是2月,其餘最長的月份有着31天,這些都是由老祖宗慢慢規定下來的,但好規矩永遠都是改出來的,誰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想一個萬全的策略,因爲在1582年之前,歐洲那邊對於月份天數沒有什麼很清晰的概念,甚至還鬧出過每個月平均30天的做法,但實際上卻是大大影響了生活。

到了16世紀,也就是1582年,意大利的羅馬教廷才真正重視了這個問題,經過多方的商議,將1582年10月5號到14號這10天刪除,之後再重新制定了一套時間,最後直到全世界都是用統一的時間計法,大月爲: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其餘都爲小月,其中大月統統都是31天,小月除了二月是28天或者29天之外,都是30天,這種方法一直用到了如今,當然以後也不會再有變化了。

至於一些什麼外星人的神祕學說法,自然也是不攻自破了,這就是人們自行作出的改變以及突破,能夠有這種“危機感”,就足以證明我們的人類文明就是在慢慢進步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