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今後五年裏,中國將繼續削弱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雙月刊網站1月7日文章,原題:拜登時代美中關係會是什麼樣?   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全文摘編如下:

十一黃金週假期,杭州的火車站人羣熙攘。這個景象強有力地說明了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復甦。

這與美國截然不同:中國已基本控制了病毒,經濟活動持續加速;美國的許多州則重新實施各種隔離措施,以應對病例激增的局面。在有些人看來,這證實了中國有望實現其取代美國成爲世界主要經濟強國的目標。

我們的預測顯示,今後五年裏,中國將繼續削弱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

拜登政府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不僅對拜登的總統任期至關重要,也是其任內的決定性主題之一。去年10月中旬接受我們民意調查的機構均預期貿易緊張關係會有所緩解,許多機構預計美國會部分取消對中國技術企業的關稅和限制。如果是這樣,那會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北京不會指望華盛頓施恩:中國正加大力度鞏固國內市場,並在關鍵性高科技領域擺脫美國的遏制。

我們預測,就2020年全年來看,中國經濟增長2.0%,是唯一有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比之下,美國經濟收縮4.0%,反反覆覆的隔離抑制了經濟增長勢頭。

這一點使中國能夠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我們的計算顯示,中國今年的名義GDP將是美國的71%,高於2019年的67%。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82%。

近日我們調研了67個國際機構的看法,近80%的受訪者認爲拜登會部分或全部取消特朗普施加的進口關稅。這樣做的經濟動力顯而易見:美國消費者支付的價格會下降,作爲交換,中國可能會改善美國出口商品的市場準入渠道。

然而,在技術限制這一政治敏感問題上就不那麼有共識了,比如對華爲的限制。雖然61%的機構認爲限制措施會部分或全部取消,但39%的機構預計這些措施將保留。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包括願意在氣候變化等重要國際問題上展開交往,以及減少強調懲罰性關稅。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因爲中國如今被視爲在決定着未來經濟的新興技術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拜登的一些提議也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比如他的4000億美元“購買美國貨”計劃旨在促進公共部門對美國產品的需求,還有些計劃旨在鼓勵公司將供應鏈帶回美國。

羅斯商品集團聯合創始人、研究分析主管路易斯·W·羅斯認爲,美中外交關係可能會“看似”有所改善,但是美國和中國還在很多方面存在衝突。

未來幾年,特朗普時代的遺風還會揮之不去。許多企業可能會繼續使供應鏈多樣化,離開這個亞洲大國,漸漸削弱中國的出口優勢。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供應鏈多樣化的重要性,從而加速了這一進程。無論如何,拜登改變不了北京的這樣一個觀點,即中國必須加強國內技術攻堅,減少半導體等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中國國家媒體的最新流行語——“雙循環”。這個詞是指中國的經濟重心轉向國內消費,同時不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相關建議中,“雙循環”是核心思想。其邏輯是正確的:近幾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本密集型模式即將走到盡頭,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正在減緩。

展望未來,我們預測,從現在起到2025年,中國個人消費的平均增速將在6%左右,大大超過GDP的整體增速。明年的名義工資將增長9%以上,2022年則在7%以上。

我們的預測顯示,除非發生意料之外的危機,中國在今後五年裏會繼續縮小與美國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拜登擔任總統有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不那麼好鬥的貿易政策會有利於市場情緒和投資,但這些改變不了大局。

在獨霸天下幾十年之後,美國能否容忍一個與之規模相當的經濟強國並與之合作,將是未來幾年值得關注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獨特的經濟體系能否過渡到一個更持久的模式亦然,那將確保這個亞洲大國在較長時期內繼續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高盛公司的分析師評論道:“中國如何在未來幾年實現可持續的、平衡的和高質量的增長,是決策者面臨的關鍵性長遠問題。”(作者:西班牙“聚焦經濟”公司經濟師阿爾內·波爾曼和奧利弗·雷諾茲)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