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刀在舊日本軍隊裏面的配備門檻並不高,一般只要是軍銜爲士官及以上,都會配有軍刀,比如軍曹或者曹長之類,差不多一個日軍小隊裏面,就能有一兩把軍刀。

在近代歷史上,軍官配備指揮刀在世界各國的軍隊裏面,其實並不少見,西方的舊式軍隊裏面,大都有這個傳統。但是,其門檻絕對沒有像日軍這樣低,士官佩指揮刀還是比較少見的。更爲重要的是,在槍炮爲主流的熱兵器時代,大多數國家的軍隊裏面,軍刀佩劍之類的東西更多的只是榮譽和身份的象徵,作爲一種配飾存在。但在日軍這裏,這卻是軍官們的制式武器,非常注重實戰效果,這也算是舊日本軍隊的一大特色了。

當然了,最初的日本軍刀其實也是裝飾爲主。因爲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進行軍隊改革,摒棄了傳統的藩臣武士系統,學習西方軍制。名義上是學習,其實就是照搬,幾乎是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軍隊。其中日本陸軍先學法國,後學德國;而日本海軍,則是從英國進行復制粘貼。

所以,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海軍和陸軍,在軍刀樣式方面分別是參照了當時英國和法國海、陸軍的軍刀。雖然裏面夾雜了一些日本傳統文化的元素,比如護拳上的櫻花。但其軍刀風格整體上還是偏西洋化,主要就是單手握加護拳的樣式。

而這種西洋式的單手握佩刀,和日本傳統的雙手握武士刀,差別很大,很多人用起來並不習慣。而且當時設計軍刀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實戰的因素,更多的是注重禮儀性質,所以刀條是地鐵條,經不起實戰。

當然了,有一款軍刀是例外。即首先是在明治32年,也就是1899年,日軍陸軍基於騎兵部隊的戰鬥需要,制訂的32式軍刀。其刀身到刀柄,材料普遍從鐵條變成了碳鋼,硬度大大增強,其刀刃寬厚,能砍能刺,適合實戰。當然了,其整體樣式還是西洋刀的範疇,因爲這種單手握加護拳的樣式,比較適合騎兵在對戰過程中使用。

32式軍刀自問世之後,便是日軍騎兵部隊的制式武器,在抗日戰場上犯下了不少的罪惡。但是從武器本身而言,這款軍刀可以說是比較經典的。不僅伴隨日軍騎兵走完了二戰,甚至於在二戰結束之後,也被我軍所利用。後來咱們騎兵部隊所使用的65式騎兵刀,其實就是在日軍32式軍刀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

但是,總體而言,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刀是不受歡迎的,當時大部分日本高級軍官,都不用這種軍刀,他們更多的是佩戴自己家祖傳的武士刀,或者改造的雙手握西洋刀。當然,這些人在日軍裏面僅僅只是小部分羣體。大量的日軍基層軍官和士官們,用的都是這種單手握軍刀。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日軍基於民族自信的膨脹以及實戰的需要,開始進行軍刀的本土化設計。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民族自信空前膨脹,大批軍隊將領開始呼籲復興日本刀劍,以重振日本傳統精神及文化,並在1933年通過了相關議案。於是在昭和9年,也就是1934年,日本陸軍開始制訂陸軍將校用的新軍刀,即94式軍刀。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94式軍刀的誕生,還與抗日戰場上的一次著名戰鬥有關。1933年3月,長城抗戰爆發,中國第29軍第37師大刀隊在趙登禹將軍的率領下,與長城喜峯口與日軍爆發白刃戰,斃敵數千,是爲喜峯口大捷。二十九軍大刀隊,也因此而揚名全國,而日本報紙則認爲此乃日軍明治維新以來最大恥辱。

當時的日本報紙說:“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峯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喜峯口的挫敗,讓日軍高層加大了對白刃戰的重視力度,新軍到地制訂計劃,也因此而快速推動。首先出來的便是日本陸軍將校用的新式軍刀,其一改西洋軍刀樣式,恢復成了日本傳統的武士刀樣式。

作爲日本中高級高級軍官佩刀,加上又是傳統手藝,所以94式軍刀做工非常精良,全刀零件多達到26個,許多工序都要需要匠人手工製作,其從材料質量,到外形配飾,都足以稱得上精美。

是故,其在戰後,成爲了日本軍刀收藏者們最爲熱衷的目標。所以,《亮劍》裏面,李雲龍將一把佐官刀當作禮物送給楚雲飛,不僅僅是因爲其佩戴者的身份,更因爲這確實是一把好刀。

當然,94式軍刀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在1938年,便被98式軍刀給取代了,僅僅只是曇花一現。雖然98式軍刀和94式軍刀大同小異,但在材料做工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此外,在94式軍刀問世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昭和10年制訂,日本陸軍造兵廠生產的士官佩刀也隨着問世,其被定名爲95式軍刀。

相對於高級軍官們使用的94式軍刀,機械流水線生產的95式軍刀相對比較簡陋,一度被日軍士官們稱爲“鐵棒”。不過話說回來,95式軍刀雖然做工不如94式軍刀精良,但也是鋼製軍刀,其質量可比當時一般的刀具好多了。在戰場是是比較實用的。

此外,因爲給第一線衝鋒陷陣的基層士官們,所以95式軍刀在抗日戰場出現的頻率最高,沾染的鮮血也是最多的,素有“萬人斬”的惡名。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日軍中比較普及的制式裝備,95式軍刀的命運跟日軍算是緊緊相連,即不斷的在走下坡路。隨着戰爭的持續,日軍的資源和人才逐漸匱乏,95式軍刀的做工變得越來越粗糙簡單,用材也更廉價劣質。

以刀柄爲例,最初一批用的是銅,後來就變成鋁一體制作了,最後連鋁的用不起了,只能用木製,因爲鋁材料要優先拿去造飛機。所以,大家如果在市面上看到銅質刀柄的95式日軍軍刀,那還是比較有價值的。如果是木質刀柄,那還是別看了。

相比於陸軍軍刀眼花繚亂,種類繁多,日本海軍對於軍刀方面的動作其實就要少很多了。除了一開始統一用的西洋指揮刀以外;海軍只在昭和12年,也就是1937年,制訂了海軍用的新軍刀。當然了,其實海軍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畢竟在近代戰爭中,佩刀在海軍裏面可以說是毫無用武之地。

但是對於日本海軍來說,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被陸軍給比下去。看到他們的94式軍刀那麼精美,自詡高貴的日本海軍自然不能忍,所以他們也要製作新式軍刀。按照海軍的要求,新式軍刀不僅要更加華美,同時也要追求白刃戰的實用功能。總而言之,就是衝着94式軍刀去的。或許他們當時就想着,某一天,自己會和陸軍來一次真正的武士對決吧。

日本的新型海軍軍刀,完全就是按照正統的傳統日本武士刀製作工藝製作,而且還配上了大量的工藝紋飾,其製作精良程度,絕對是要超過94式軍刀的。更爲誇張的是,海軍軍刀的刀鞘都要比陸軍的精美。所以,單就軍刀的精美程度和收藏價值而言,日本海軍太刀,無疑是最好的一款。

當然了,這是日本海軍的傳統,當初海軍初建之時。用的都是同樣的西洋指揮刀,但是海軍的刀鞘是木鞘蒙皮,再配上掛環和石突設計,遠比陸軍的鐵質刀鞘華麗。所以,日本海軍和陸軍的“馬鹿”之爭,真的是無處不在。

總的來說,日本軍刀主要分爲兩個階段,一個是明治維新時期的西洋單手握刀型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雙手握傳統武士刀型。

其刀型的變化,其實也反映了日本國家思想的變化。明治維新時期,他們想的是強國自立,不受欺負,所以開始學習西方,發展自身,是一個謙虛的學生。而到了抗戰時期,日本已經是野心膨脹,想的不再是如何不受欺負,而是如何欺負別人。他們拋棄了曾經的老師,開始拾起傳統的武士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