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月,太平军由武昌顺江而下,势如破竹,19日攻克了清王朝的东南重镇江宁(南京),并定都于此,更名为天京。洪秀全进城后,初驻跸藩司衙门(今瞻园),4月迁入修葺后的清廷两江总督衙署,并同时在周边大兴土木,以扩建成天王府,正式的称谓是“天朝宫殿”。

天王府的兴建,经历前后两期工程始竣。第一次刚建不久就遇火灾。次年正月,天朝宫殿重新扩建,殿阙巍峨、壮丽无比。近9万平方米的总统府景区就是天朝宫殿遗址。

天王府的建筑平面,呈一南北向的长方形,“周围十余里”;四面数丈高的宫墙蜿蜒环绕,分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宫墙之外,开凿一道宽深二丈的“御沟”(护城壕)。同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天王府的规模大小,“似乎不在彼之下耳”。

据史书记载,天朝宫殿大致范围如下:东沿黄家塘至利济巷、西临碑亭巷一线、北到杨吴城壕(今珍珠河)、南抵科巷一带。面积远远超过两江总督署,是现在总统府景区的4倍都不止!

天王府内建筑格局亦有多处记载,矛盾之处有不少。现大致描述如下:天王府南部有一巨大广场,最南端,屹立着一列黄色大照壁,宽逾九十丈,上边彩绘着龙虎狮象图案,张挂着天王的若干诏旨。照壁以北,品字式的三座牌坊拔地而耸:正面一座,“全金立匾,上横书四大字曰‘天堂路通’”,是谓“天朝牌坊”;左右两座,一书“天子万年”,一书“太平一统”,朱漆栋柱,遥相呼应。牌坊之侧,又竖着“文武下马牌”,这是太平天国官员来到天王府前必得下马的地点。

在这个宫前大广场的中央,还建有数丈高的一座“天父台”。每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生日,他都要在此登台,“礼拜谢天”。届时,台上台下数十面大锣“齐鸣不已,声彻满城”,气象煞是雄壮。台的四周,“皆用黄布围遮台脚”,并支倚“天桥”(宽达丈余的扶梯)可上,平素亦不禁百姓登临,“惟登者必令下跪,以明敬天父之意也”。

步抵广场北尽头,跨过横卧于御沟之上的“五龙桥”,便来到了天王府外城的头道大门“真神荣光门”前。因为它是天朝宫殿的第一门,故又名“天朝门”、“皇太门”;又因为门首饰有一双栩栩如生的飞凤,也称之为“凤门”。这凤门前,昔日刀戟林立,侍卫森严,自不必说。那里,一字摆开了上百对大锣,天王上朝即“轰击三通,晓谕全国”。门外还“挂诸黄绸十余丈”,绸上“朱笔大书,字径五尺,其文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即云中雪,系太平天国“刀”之隐语)。’”

外城二道门的匾额上,则“金漆夺目”地题着:“真神圣天门”。门的两侧有亭翼然,各以黄绿琉璃瓦覆顶,取名“吹鼓亭”

圣天门又是通贯天王府内城的头道门,所以它也叫“禁门”。踏进圣天门,再穿过修长的雨道和“忠义”牌坊,就到了天朝宫殿的核心所在——“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位置在现在的总统府大堂。其后,依次是“基督殿”、“真神殿”等九进殿宇,第九进殿宇为三层大楼,“顶层绕以阑,阑内置长窗,屋上覆黄瓦,四角悬檐铃,登眺可及数十里”。洪秀全曾说天朝“自有九重天庭”,或许即是指的这一番殿宇衔叠、深重莫测的布局罢。这么大的宫殿,洪秀全能住得过来吗?

天朝宫殿的最后一部分,是“后林苑”,它与内城的东花园、西花园,一起构成了天王府的游乐区。这里奇花异草,台榭亭阁,既有“塘方十数亩”的水池,又有曲径通幽的园圃;有临风揽翠的石舫,更有“金鱼活泼,荇藻纵横”的“玻璃室”以及“天王销夏处”……。苑内,还蓄养着虎、豹、孔雀、仙鹤之类。据载,有次“一虎逸出”,守苑的女兵们“用长刀群毙之”,洪秀全知悉后,下令将虎皮示众,“以夸女兵之勇”。

这项工程,是由“素性机巧”的两名广西工匠宾福寿和张维昆并肩担纲,规划督造;同时,从苏、徽、鄂一带招募了大批“匠作兄弟”,日夜赶工而成,许多材料是拆除明故宫而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