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觀頭條|民間投資起新勢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

拐點已至。

陳伯濤感知到了市場的力量。

身爲廣州聯昇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他明白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復甦乃至演變中扮演的角色。

面對國家統計局2020年12月15日公佈的2020年1-11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的數據,他嗅到了宏觀層大力支持內循環與外循環的發展信號,1月12日,在與記者33分鐘的交談中,他提及了近30次“市場”一詞:“我覺得整體來講,未來的投資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他的預判並非盲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羣亦認爲,中國民間投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市場的順週期,市場回暖的反應敏捷度明顯高於國有企業。

從經濟週期的角度來看,這一輪民間投資的波動特別清晰地反映整個投資週期性變動的特點,也表明了民營企業和市場的關係異常緊密。

主導性的因素依舊在於市場的變化。

透過這一輪長週期市場的變化,乃至回到2010年中國經濟需求不足,以及供需矛盾持續發酵,且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的彼時,2021年初,張立羣圈出此時極可能爲民間投資的新拐點:“我認爲今年民間投資應該會處在更快活躍起來的基本態勢。”

作出上述預判的原因,不止於這是歷經疫情考驗且共同掙扎近一年之後迎來底部反轉的首次轉正,更關乎疫情大勢促使的行業鉅變,並與其背後宏觀層面爲經濟增長和企業經營試圖創造外部投資環境息息相關。

從“六穩六保”政策,再到擴大內需的頂層考量,中國的民間投資,正在試圖從多個維度,爲中國經濟的復甦與前瞻,打開更多的想象空間。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將公佈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對於民間投資活躍抱有信心的,也不止陳伯濤一人,與其所在的紡織業再次共同出現在國家統計局數據列表中的,還有醫藥製造業。

看着國家統計數據此前公佈的2020年1-11月份,醫藥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漲27.3%的數據,科銳國際副總裁段立新對於陡增的增速,有着最直接的感觸:“2020年藥企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增加巨大。基於新藥研發的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得非常活躍。”

除去紡織與醫藥,更多的投資窗口正在打開,市場亦開始醞釀更多的期待。

不過,面對數據的變化,深諳長三角地區相關民營企業發展的周德文,卻嗅到了復甦之外的隱憂信號。

作爲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名譽會長,他最近一月密集參加了浙江、上海等十餘個企業的股東會。在不止一個股東會現場,周德文見到了前來討債的人。他說:“這不可避免的讓我們擔心接下來的投資氛圍和投資熱情。”

在復甦與變數中,包括陳伯濤在內的民企人士,正跟隨着疫情大勢的起伏與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正式跨入2021年。

資本熱度

乘勢而上。

翟磊想抓住新的機會,他看着地鐵站、公交車乃至各電視臺跨年晚會上頻繁出現的贊助廣告,心中構建起一副2020年教育行業企業的擴張版圖。作爲少兒英語教育品牌伴魚的CMO,他明白,2020年,在線教育的機會來了。

國家統計局2020年1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教育行業同比增長20.7%;2017年20.2%;2018年7.2%;2019年17.7%;2020年1-11月13.9%。

與2020年初多個行業備受疫情衝擊,行業內投資出現下行不同的是,此刻的國內市場已經出現了變化,張立羣用“強勁反轉”來形容飽經疫情考驗之後的民間投資的恢復和回升。

更多信息預示着中國經濟在進一步復甦。

1月5日,世界銀行組織發佈的2021年1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達7.9%。

這一切讓翟磊興奮:“疫情讓在線教育發展高峯與資本熱潮提前五年到來。”他一度用“水溫已到了90度”來形容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的現狀。

“2020年8月、9月,公司經歷了兩輪共近2億美元的融資。從整個行業來看,在2020年經歷了幾輪融資的企業比比皆是,其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翟磊表示。

這不是曇花一現的行業投資熱度,在經歷近一年的疫情洗牌之後,中國經濟的整體恢復速度方纔開始快於預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用“寶貴的時間差”來形容相關行業與企業此刻面臨的發展節點。

她認爲,相關企業對轉型升級的道路開始看得更清晰,新基建便是一例。馮俏彬說:“新基建等新佈局已經成爲拉動投資的主要因素。”

一名傳統基建行業人士認同上述觀點,他在與其他地域民營企業合作的過程中發現,人工智能控制、大數據等技術,正在越來越頻繁被應用於合作項目中。

求新,求變。

雖然疫情對中國的經濟大氣候造成了影響,但長期與市場敏銳共振的民營企業家,已經逐漸打破桎梏,抓住機會步步往上,這其中,包括翟磊所在的在線教育行業,也包括騰訊會議等在內的會議視頻發展,以及在線醫療。馮俏彬看到了孕育而起的新產業機遇。

不過,身處資本浪潮中的翟磊,明白熱度背後的行業深層次發展邏輯。與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其他行業有所區別的是,教育行業之所以呈現出相對向好的態勢,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爲其他行業確實不太好,多個行業呈現出負增長態勢所烘托出的資本熱度。

對標互聯網行情來看,處於偏頭部市場位置的在線教育行業,更容易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翟磊說:“在教育行業裏面,可能有20家、30家乃至更多的公司在尋求投資,但投資人實際投向的只有頭部的前10家,行業競爭與市場份額爭搶都比較厲害。”

規模在同行業中排行前10,2020年業務量增速在一倍以上的伴魚,一度應勢成爲資本的寵兒。

翟磊認爲,因爲疫情,在線教育領域發展的高峯點提前到來,競爭熱潮與資本熱潮也隨之提前到來。

當然,還有營商環境的改善。

從制度環境到政策環境,張立羣梳理表示,從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開始,到2020年減稅降稅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加上放管服的改革,連續出臺的相關政策已經爲營商環境的改觀打下基礎。而這些,都是促使包括在線教育行業在內的相關民企得以發展的因素所在。

同樣感知到營商環境變化所帶來利好並受到資本擁躉的,還有醫藥行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醫藥製造業同比增長8.4%;2017年-3.0%;2018年4.0%;2019年8.4%;2020年1-11月27.3%。

段立新認爲,其實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並不完全意味着醫藥行業銷量、業績等方面的增長。從數據上看,2020年上半年相關醫院的門診量是明顯下降的,這影響着醫藥製造行業企業的銷量,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這意味着醫藥製造行業得到了空前的關注。

上述“空前的關注”,可以理解成一種投入,並解讀成“行業的熱度”。因爲段立新明白,即便熱度高,相關醫藥製造行業企業的生意也並不好,只是因爲對未來市場預期上升,才造就出行業內2020年民間投資快速增加的態勢。

舉例來看,段立新最直接的感觸是:“2020年藥企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增加巨大。基於新藥研發的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得非常活躍,2020年共25家藥企登陸科創板。”

作爲一家醫藥上市公司,華海藥業方面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2020年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一方面是原料藥行業技術水平提升、環保要求提高、需求增長、向頭部企業集中等因素推動着原料藥業務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製劑業務受益於集採等政策的推動以及新產品的獲取實現快速發展。未來,醫藥行業會逐步向頭部企業靠攏,原料藥也將成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回到2020年初,當時面臨疫情巨大沖擊的相關民營企業,如今已經不會再因爲國內散發疫情而陷入中國經濟運行會被威脅性因素左右的恐慌之中。

馮俏彬認爲,總體上來看,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已經度過了最差的時候,更多向好的因素正在顯現,而這一切,都將對2021年的民間投資起到正向作用。

傳統遇冷

與包括在線教育、醫藥製造業形成對比的是,更多的傳統行業仍在“遇冷”。

在佔據民間投資超八成的製造業領域,經濟觀察報通過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計算得出,2020年1-11月,製造業的13個分行業中(共31類,國家統計局公佈13類),10個行業均處於負增長狀態,2018、2019年同期數據分別爲2個與8個。除此之外,2020年1-11月,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仍處於負增長狀態。

2020年5月,希肯文化董事長安庭曾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僅以希肯文化旗下的演出公司爲例,疫情期間取消的演出場次便達到100場左右,直接涉及的票房損失接近3000萬元。

不止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還有紡織和環保。

在浙江,作爲服裝出口大省,周德文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疫情前,浙江的傳統產業競爭已非常激烈,這是傳統實業必然會面臨的問題。在疫情影響下,浙江2020年沒有多少家做服裝出口的企業是景氣的,更不要說有所增長,上半年很多國外訂單都不履行了,甚至訂單的定金都不要了。但因爲服裝款式有時效性,存貨的積壓導致很多企業陷入困境。”

數據也證實了周德文的調研。2020年1-11月,中國服裝累計出口1236億美元,同比下降7.2%,已連續兩年處於負增長狀態。

在浙江紹興做了四年多服飾外貿的沈遠對市場的下滑感同身受。在過去的四年時間裏,他把企業做到了年銷售額幾百萬美元,企業規模行業中等偏下,產品主要出口歐洲、美國與南非。

“從2020年3月中旬開始,包括年前已經談好還未生產的訂單、剛出貨的甚至已經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即將到達出口國港口的訂單,都面臨被大面積取消。客戶表示做好的訂單先別發貨、未做的訂單先別做,需要根據幾個月以後的經濟復甦情況來決定訂單的下一步情況。4月份,企業經營情況越來越差,收支不平衡也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提出要延長貨款支付時間。取消的訂單也越來越多,新單子已基本沒有。企業當時只能進行裁員。”沈遠表示。

不止於此。國家發改委數據還顯示,2020年1-11月,出口額列前五位的省市中,廣東、江蘇、上海的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1.3%、1.3%和0.7%,並且這三個省份的出口額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在環保領域,翟磊在2020年所經歷的行業熱度,作爲一家中型水務公司的項目經理,張濤在2016年也曾經歷過。

張濤向經濟觀察報介紹,2016、2017年,因爲PPP的興起,水務行業突飛猛進、市場異常火熱。那兩年,水務行業出現了很多企業的身影,如碧水源、東方園林等。

但現在,張濤面臨的市場環境是,“資本市場上,這兩年至少在水務資產板塊上,已經沒有什麼熱點,也沒有投資人感興趣,自然就沒有比較低成本的資金進來。現在行業利潤本身很薄,其次需要重資產投入,回報週期長,環保監管風險比較大,現在一些地區還在提標,這將會進一步降低企業的投資收益。”

從公司業務層面來看,張濤介紹:“以浙江某地級市爲例,2020年新增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基本沒有,因爲此前市區、鄉鎮在污水處理上基本都已經建得飽和了,市場空間本身不是太大。2020年,公司幾個投標的項目最終也沒有落地。總體市場上,公司投資部的領導們反饋給我們的信息也是,現在項目確實少,也難拿。一旦有什麼項目出來,水務行業排名前列的企業都會報名競爭”。

疫情影響下,張濤公司的一些項目甚至面臨地方政府無法履約的局面。

張濤表示:“2020年末我們在某地的一個項目,地方政府欠了我們很多水費,但是地方政府反饋說他們是真沒錢,甚至連基層人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來。最後我們申請仲裁,仲裁結果是我們贏,但仲裁後還是拿不到錢。水務行業企業爲了維持項目持續運營,還得千方百計從別的地方借錢讓項目運營下去。這真的是很麻煩、頭疼的一件事情。”

十年起落

跳出2020年,跨過疫情,拉長鏡頭,回到更早之前、往更縱深去看,對於中國的民間投資來說,這是一個近乎長達近十年的下滑週期,而投資下滑的原因涉及多重因素。

打開搜索引擎,2015年的中國,爲改善供需之間的矛盾,開始大範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宏觀信號的釋放,給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多行業打開了新的窗口。已經在紡織行業幹了24年的陳伯濤對當年的變革記憶猶新:“在國內,市場消費能力快速增長的另一面是,消費需求如流行服飾需求變化的很快,企業爲跟上腳步,被迫開啓從供應鏈到市場的轉型。”

身爲與市場競爭一向形成較爲強烈共振的民營紡織企業,陳伯濤所在的廣州聯昇紡織品有限公司,開始面臨人工成本逐漸攀升,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局面。

他說:“以前可能是兩個人分一個蛋糕,現在則是十個人分三個蛋糕。2005年前,開服裝工廠的公司隨便做都能賺錢。工人很容易招,市場也都是一直供不應求。”

將時間線進一步拉長,張立羣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我認爲,這一輪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的主因還是2010年以後,中國經濟便持續經歷着需求不足以及供需之間的矛盾。”

面臨矛盾,尋求轉型的中小企業,可能更容易進行靈活性的操作,快速迎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但對於生產型的大企業而言,可能過程並沒有那麼容易。

陳伯濤說:“由於面臨着重資產壓力,企業沒辦法輕易進行快速的轉型,加之一些企業本身存在管理問題,導致部分生產型的大企業經營業績逐漸下滑。比如近幾年業績持續下滑的海瀾之家以及陷入關店風波的拉夏貝爾。”

回到201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分析,當時的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體系、企業產業格局經歷了大的調整,在調整過程中,企業因爲舊的增長模式已經不行,新的增長模式還沒有找到,所以比較痛苦,最終導致了企業的投資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馮俏彬表示:“2017年前後,輿論場更是出現一些關於民營經濟的不確定、不正確的認識和言論,引起了大家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其次,企業經歷了中美貿易摩擦。種種因素下,民營企業家看不清楚未來,不願意花大的代價去進行收益上面看起來不完全確定的投資。”

在一些製造企業眼裏,當下市場需求仍然乏力。

作爲一家衛浴產品出口企業、廣東渼潔集團總裁羅小華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從兩年前開始,因爲貿易關稅等原因,國外客戶對產品價格很敏感。疫情影響下,一些訂單也被客戶要求延遲交貨。對於行業一些初創型企業而言,現在肯定很難做。因爲一方面資金難找,另一方面是如果要去搶佔新的生意,公司自身對於產品價格和市場需求變化會很敏感。”

當下,羅小華的公司員工數近800人。

羅小華表示:“因爲我們是市場導向型企業,需要隨着市場的導向進行公司內部的調整。現在外貿出口上,國內同類供應商企業之間的競爭比較激烈。爲降低成本,我們預計接下來將在機器自動化方面投入更多從而節約人工成本,這是我們2021年重中之重的事情。”

2020年,羅小華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我們在2020年七八月份就已經開始籌劃了,包括在國內註冊新的品牌,把國外的線上銷售方式慢慢轉到國內,國內市場對我們而言也是個機會。之前我們在美國市場很忙,雖然現在在美國的訂單數量還可以,能正常出貨,但產品開發的工作卻沒以前那麼忙。”

將鏡頭拉回國內市場。

在2020年的調研中,馮俏彬還發現了一些成功實現轉型的服裝品牌案例。

她表示:“比如我們去福建泉州調研,當地主要做服裝體育用品等傳統產業,業務主要面向海外,我們看到一些民營企業的情況欣欣向榮,包括安踏、匹克等,這些企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因爲科技水平、國際化水平的提升隨之逐步上升。”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紡織業同比增長10.7%;2017年5.9%;2018年5.1%;2019年 -8.9%;2020年1-11月同比 -8.0%。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他們的生生死死是經濟生活當中永遠都會發生的事情。但有一批企業始終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站穩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往往跟它在關口是否完成轉型升級以及企業的經營策略密切相關。”馮俏彬進一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在張濤看來,行業投資的下滑,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那便是此前一些民營企業的無序擴張。

張濤表示:“2016、2017年,水務行業市場異常火熱,即便很多一測算根本達不到基本盈利要求,而且收益和風險不成比例的項目,也有企業拿。2018年現金流出問題後到現在還爬不起來,最後基本上都選擇與國企合作,這極大影響之後的行業投資。這也提醒我們,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去支撐一個完全公開、充分競爭的市場,盲目大量拿項目以後,企業現金流會很成問題。”

回看中國水務行業的歷年數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2016年水務行業所在的公共設施管理業同比增長22.9%,2017年21.8%,2018年2.5%,2019年0.3%;2020年-1.8%。

馮俏彬說:“從過去幾年環保等行業民營企業爆雷的經歷來看,企業的生死是多種因素促成的,不能歸咎爲環保政策或金融部門等某一個方面。外因上企業經營受大環境影響;內因上,一些企業爆雷還是因爲槓桿加得太高、攤子鋪得太大同時缺乏核心競爭力。”

看向未來 

走過十年,國內經濟大循環的窗口已經打開,從目前的政策取向來看,能發揮穩定持久效用的宏觀經濟政策,才能爲下一步民間投資的拓展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恢復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撐。

張立羣認同上述觀點,在他看來,未來的政策指向最好不要“急轉彎”,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爲例,2021年的“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與上述思路亦是吻合。

站在資本風口上的翟磊清楚地知道,目前在線教育行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盈利的並不多,現在只是相當於投資人在驅動整個企業的擴張。

對於處於新興產業中的互聯網行業來說,在盈利之前,其實規模增速比盈利更加重要。他已經找到了未來投資的方向,在敲定方向之前,他還明確了一點:“互聯網公司和其他行業不太一樣,如果不快速增長就會死掉。我們目前的第一要素是,先保證自己能在市場競爭中活下去。”

數據統計顯示,其所在企業的員工數,已經由2020年初的1000人左右上漲到年末的2000人。目前,公司還在擴招,翟磊的預計是,2021年,員工總數有可能突破3000人。公司內部曾拉過一個在線教育企業名單,以月營收穩定過億或年營收超十億的規模來算,總共15家,其中5家已上市。

行業整體融資上,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1月-12月,在線教育行業披露融資事件超150起,融資金額超過530億元,同比上漲360%,其中43起項目融資金額過億元。以融資規模最大的猿輔導爲例,2020年融資總額超35億美元。

更多預示中國市場起落變化的民間投資信號,正在進一步釋放。

跨入2021年,周德文卻越發擔心接下來的民間投資。

周德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1月4號,我去一家企業開股東會,因爲有人跑來討債,公司總經理只能把債主‘關’在辦公室,自己跑到會議室開會,會後再去見討債的人。關鍵是這樣的情況在多個股東會現場發生過,這不可避免地讓我們擔心接下來的投資氛圍和投資熱情。”

同樣的情形在四年前也曾上演。

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曾經歷大幅下滑,全年增速由2015年的10.1%降至3.2%。當年5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討,隨後9路督查組奔赴18省區,督查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着力擴大民間投資。周德文也曾也被中央統戰部抽調參加到一個組,到湖北省督查。

周德文表示:“在我看來,2020年的投融資環境和2016年督查時看到的情況相比,狀況並沒有特別大的改善,投融資環境和當年一樣也是不容樂觀。加上疫情影響,投資低迷也在意料之中。雖然在線教育、醫藥投資風景獨好,但這進一步削弱了其他行業的投資。接下來還是要密切關注經濟不景氣可能造成的民營企業投資信心不足。”

數據也顯示,2015年以前,民間投資增速高於整體投資2-3個百分點,2015年基本與整體投資增速持平。但自2019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低於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增速和國有控股投資增速。並且,2019年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近十年來首次跌至60%以下。

如何讓投資再熱起來?

張立羣表示,基於民間投資的順市場週期特點,讓市場熱起來的關鍵還是在於政府投資,這也將推動着長達十年的下滑週期迎來拐點。

“2008年4萬億一下去,民間投資立刻活躍起來。當市場需求不足時,靠企業和家庭這兩個主體擴大內需的效果不明顯,他們都是順週期的行爲特點。只有當政府投資得到強力提振後,纔能有力帶動企業投資、帶動就業、帶動居民消費。”張立羣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錢從哪來?

張立羣認爲,爲提振政府投資,要敢於用長遠的錢辦長遠的事,要把中國經濟長期高成長的紅利充分用好。

他說:“比如說發30年、50年期的長期建設債。現在看,20萬億的長期建設債規模可能看起來比較大,但30年、50年後經濟規模可能是現在的10倍,用那時的經濟能力來償還長期債務完全沒問題。當然,發債評級等各項工作應該要做得更完善。同時要依據長遠科學規劃,把項目選準、選好,把項目高標準高起點地建設好。”

而對於民間投資的起伏,馮俏彬則認爲不必過於擔心。

她表示:“中國民間投資的漲漲落落,和經濟氣候升升降降是相適應的。在這個過程中,比如2015年前民間投資增速快於國有企業投資的趨勢,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現在反過來也一樣。企業經受疫情的衝擊和國際形勢變化後,意識到不轉型升級,企業經營便沒有出路。當企業家看清楚方向後,可預期性增加,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減少,這些都會推動他們爲未來投資做佈局。當然,企業家不會在看到趨勢後立刻投資,可能還需要經歷投資分析判斷的時間。”

對接下來民間投資刺激舉措的出臺,她也持樂觀態度。

“2021年投資在政策衡量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所以未來面對經濟轉型升級,怎樣爲民營經濟和民間投資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好的條件,我覺得政府從來沒有停止過在這方面的考慮,還是會出臺一些有利於民間投資、肯定民間增長的政策。”馮俏彬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濤系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