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城市“大管家”

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

秉承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標準

用“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讓海淀的廣大市民生活得

更舒心、更方便、更美好

海淀融媒2021年海淀區“兩會”

“一把手訪談”欄目

邀請海淀區城市管理委員會

(交通委員會)主任趙寒

就市民最關心的垃圾分類、停車、環境提升等方面

介紹海淀區的經驗做法

城市管理和交通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和老百姓工作生活緊密聯繫。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個有機體,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工作涉及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映入眼簾的畫面,包括景觀環境和市容衛生。二是“遍佈全身的血管”,即道路和各類管線。三是“注入體內的能量”,包括電、氣、熱、暖。四是“排出體外的廢物”,包括垃圾的全流程管理和處置。

關鍵小事抓關鍵環節 垃圾分類4個“破解”妙招

2020年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海淀如火如荼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整體態勢呈現“兩高一低”特點,羣衆分類意識提高,分類率逐步提高,其他垃圾量減量明顯。

5月1日以來,全區廚餘垃圾分出總量爲7.98萬噸,日均分出率爲15.57% ,垃圾減量明顯,其他垃圾量減少17.26萬噸,減量率達27.49%。回收可回收物累計近8萬餘噸,回收大件垃圾8.98萬餘個,收運有害垃圾1.02萬餘公斤。

在發揮黨建引領,構建“兩橫十縱”工作格局上,海淀創新工作方法,關鍵小事要抓關鍵環節。海淀垃圾分類工作中做到4個“破解”。破解單打獨鬥難題,明確社區書記爲垃圾分類第一責任人,建立了社區、物業、居民、志願組織等多元參與的垃圾分類“合夥人”機制;破解老百姓混裝混運質疑,堅持桶車對接收集法;破解街鎮畏難情緒,建立了監督檢查機制、考覈通報機制、廚餘分出率排名機制、末位約談機制等;破解低值回收物難回收問題,建設了25個大件垃圾中轉站和400個再生資源收集點,同時正在探索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機制。

“家裏分了,裝運會混嗎?”爲了鼓勵居民垃圾分類熱情,海淀打造閉合鏈條,保證分得出來、收集得好、運得出去、處置得了。在全區積極推進分類設施建設,提升改造終端處理設施,購置垃圾收運車輛,在全區2180個小區、村設置了垃圾桶站7401處、大件垃圾臨時投放點747處、裝修垃圾投放點710處,建設分類驛站216座,完成了全區桶站規範化改造。開動“城市大腦”,科技賦能推進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實現了全區1992個“桶車對接”點位“打卡式”收運。

海淀停車:有地停、方便停、規範停

“停車”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海淀交通治理工作貫徹動靜結合,以靜制動工作原則,停車工作一直着力解決三個方面問題,一是有地停,二是方便停,三是規範停。

挖潛建設方面,制定實施《海淀區鼓勵社會力量增加停車設施供給資金獎勵辦法》,對居住區及周邊、社會單位建設停車位給予每停車位2000元至10萬元的獎勵補貼,推動停車設施建設。每年通過挖潛建設新增停車位5000餘個,緩解停車難。

錯時共享方面,出臺《海淀區停車設施有償錯時共享實施方案》,2020年在全區29個街鎮開展了62處錯時共享試點,累計提供錯時停車位4053個。

建設智慧停車管理服務系統,解決方便停問題,中關村西區智慧交通系統上線運行。深化路側停車管理改革,加大違停執法力度,解決規範停問題。已完成95條道路覈定施劃路側停車位13300餘個。

2021年,區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將繼續統籌挖潛新增停車位5000個,開展第三批道路107條、1萬餘個車位停車電子收費管理,繼續推行停車設施有償錯時共享試點,拓展路側停車管理改革成果。

城市治理“像繡花一樣精細”

按照“精治、達標、維護”分類標準組織實施完成110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其中,精治類達40條。學院路街道二里莊環巷榮獲2020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

海淀統籌實施公廁品質提升行動計劃,推進“廁所革命”,改造完成公廁350座,實現農村地區公共旱廁“清零”目標,保障市民如廁環境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全年不臭。

今年,是建黨100週年,也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各項籌辦工作的關鍵年、“衝刺”年,2021年海淀將全面完成冬奧會環境保障範圍區域的環境提升。

王芳/主持、編導、文、製作

佟煜、高政/視頻、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