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說了算”。這句從一早就被命運註定了的哪吒口中講出來,是他對自己命運的最強抗爭的表現。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只要遭受到了磨礪,都會將命運掛在嘴邊,都會埋怨老天的不公平。尤其是老一輩的人,都認爲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結果,命運由不得人說了算,是他們對自己的命運的認知。

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都藏在人的思考方式裏,存在於人們周圍生活的人與人之間,人與事物之間的關係,人是習得性的物種,都是通過處理自己與周圍相關事情來學習的。

其中我們主要的學習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至親成員,然後不停地潛移默化。

在我們的每個家庭當中,有血緣的至親成員之間,會發現很多相似之處,比如生活上的某些主要動作和習慣,還有思維模式和思考方式。即使從未或者極少地交流,都會出現很多共性特點。

這些共性點,在家庭成員中,主要的表現對象主要存在於父與子,母與女之間。

在我國的古代,明朝時期,大學士張居正的兒子張懋修從小就是非常聰明睿智,精通八股文,在年少時的科舉中中了秀才,在當時還被冠以了“神童”的稱號。

不過也正是因爲張懋修在修學問上有過人的天賦,所以也變得驕傲自大,還與李白和韓愈這樣的名垂青史的大學家們媲美,無視當時明朝時期的詩文歌賦,最後在兩次的科舉中,接連落榜。

名落孫山對於張懋修這種從小就自負驕傲的人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

身爲大學士的張居正沒有去責怪兒子,也沒有去告訴兒子,自己在年輕時期曾經也有因爲妄自匪大,好高騖遠的性格而在考取進士時落榜的經歷。

他了解兒子的心情,因爲同樣的事情自己也經歷過。但是張居正身爲當朝的大學士,是兒子眼中的榜樣和崇拜的對象,而且一貫以嚴父形象教育兒子的張居正,根本就不會去破壞了他維繫了一生的標準。

這就是核心家庭成員對後代的影響,這便是父與子之間的共同性。

就像很多喜歡讀書的人,在他們通過讀書累積了知識之後,整個人的氣質和談吐也會發生不小的變化。我們現在被稱爲文藝青年的人,其中的文藝就是這個人身上所流露出來的文藝氣息所決定的。

在心理學家們經過對世上每一類人的研究數據表明,人在嬰幼兒時期,一個家庭核心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和睦或者走到破裂的地步,或者說有至親的人因爲某種事故離開了人世,那麼整個家庭都會變得不完整,就會給年輕的後輩心裏留下抹不掉的創傷。

心理學家埃裏克·伯恩說:每個人都有一個“人生腳本”,它在童年的時候形成,有開始、展開、高潮和結束幾個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日後不斷地“強迫性重複”這個腳本,形成了命運的輪迴。

如果年幼時期,在和睦友愛,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將這份愛延續下去,在成年以後,在處理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中,也會變得寬容和大度。

相反地,如果家庭父母關係破裂形成了內在負面關係,並且在成長過程中得到驗證和體現。

就像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爲從小缺少父愛或者母愛,長大後他們在與人交往中就會將這份缺愛的性格缺陷表露無遺,極度地缺乏安全感。

人一直處在負面,那麼人的一生都會被負面心理影響,要改變這樣的狀態,除非有意外的機遇降臨在身上,否則只有依靠自己本身的意志力去將負面的消極轉化成正面積極。

即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再怎麼樣地惡劣,儘管會因爲這種關係受到心和身的折磨,但是人都永遠無法放棄與自己至親人的關係。

在哈佛的心理學家經過了35年時間的研究和追蹤後得出結論,人與親人之間的關係,好與壞的程度,會直接影響人的生命健康。

當有些人去醫院看醫生時,也會被醫生叮囑,要放開心情,不要生氣,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人到了中年以後,91%被診斷出癌症、高血壓、冠心病等重大疾病的人,都是與父母關係不和諧的人。

而45%被診斷出有嚴重疾病的人,在和父母的關係處理上是比較穩定和睦的。

所以親子之間關係的好與壞,影響的不只是人的心理,更是人的壽命。

以前,我們聽說過父親被兒子活生生氣死的事例,由此可見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們每一個人經受過的病痛都是可以去改變命運的,那就是改變家庭親人之間的關係,以自身強大的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行爲,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擁有完整、幸福的家庭。就像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說過的:“覺知即一切”。

因爲家庭關係而受到了傷害的人,在沒有家人能夠幫助自己的情況下,就要學會自我治癒。

自我治癒就需要強大的心理自我調節的能力,進行自我的安慰和充分的自信心,將心中的傷通過各種方式發泄出來,和自己的內心對話,達到共情和自我治癒。

人都是有感情的,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即使與父母的關係再如何的冷淡和疏離,在真正面對生養自己的父母的時候,都是會表露出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心。

尤其是對自我治癒能力比較強大的人來說,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和在自己內心的“內在父母”進行對話,通過對父母最真實的內心情感,從心底裏去對父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做到去原諒父母,做到去理解父母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改變命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是要經過漫長地調節和自愈的過程。

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是取決同外界之間的關係的主要因素,就像那個人心中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之間的關係通過自我的努力達到了治癒的效果,那麼你會發現,與外界這些關係,就都不是問題了。

命運,並不是天生就註定的,更不是上天決定的。我們現代社會的人,在充分地瞭解了命運的規律之後,還要去學會去改變命運中的不幸,並且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才能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Mae, L., Carlston, D. E., & Skowronski, J. J. (1999). Spontaneous trait transference to familiar communications: Is a little knowledge a dangerous th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2), 233–246.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