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游记(上)

文/徐树贵 编辑/磐石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向西十五公里处。

崆峒山是中国道教第一山,也是崆峒派武术发源地。

现在的崆峒山,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

崆峒山一共有三条道路,可以走到崆峒山。分别是北门,南门和西门,西门只能走到香山,但大多数都走的北门。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天早晨,阳光明媚。我和好多旅游者一道,从市内坐上十三路公交车,直达崆峒山北门。北门有直上崆峒山的中巴车,也有小路,可以步行上山,我和好多游客选择步行上山。

小路沿途树林茂密,花香鸟语。大树主要有各种松树,柏树等。小的有当地的杏树,桃树,水桃树等,还有各种各样,叫不上名的小灌木。也有各种野生的药材,比如柴胡,麦冬,远志,小防风,甘草,车前草,蒲公英,地骨皮等。更有各种野生的山丹花,野菊花,兰花等等。沿途两边设有护栏,时而有台阶,时而有土路。当走到半山腰,也是这段小路最陡的地方,连续都是台阶,台阶下有红字标记,一共有一百一十八个台阶。走上了这些台阶,己经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再往下看,游客们一个个弯着腰,大人拉着小孩,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手扶着一边的护拦,一步步艰难地向上爬行。旅游就是这样,有艰辛的付出,才有快乐的回报。

稍做休息,继续向上走,上面有一个平台,平台上建有一座庙宇,内面塑有神像。游客中有上香求神的,有问卦的,有上布施的。

沿小路继续前行,眼前呈现出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的阴凉景观。这时的游客们,放慢了脚步,有的直接坐下来休息,有的在喝饮料,矿泉水,有的在吃水果,各种小吃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补充体力,准备下一场更大的旅游战役。

经过七拐八弯的努力,终于走到了崆峒山的中台停车场。中台的入口处,有钟鼓二楼,有崆峒山石碑。中台呈东西方向,中台的北面有停车场,候车亭,有游客导游中心,有舞台,有宾馆,茶座等。南边有卖饭的,喝茶的,卖玩具的,还有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有穿着各种民族服装照相的,有卖当地特产的,还有卖崆峒宝剑,宝刀,各种拐杖和各类古版本书籍的。

经过中台由西向东走,前面建有很多寺院,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寺院,寺院中间建有大雄宝殿,大殿的左边建有一座唐代佛塔,塔顶长着一棵松树,常年绿油葱葱。因有佛塔,此地也叫塔院。右边是和尚的宿舍和饭堂。大殿的对面大门外,一个老和尚在教小和尚棍术,老和尚拿着木棍在前面比划,小和尚在后面跟着学,看老和尚的一招一式,很有功夫。

从寺院向南走下来,又到了中台。在吃饭中,从卖饭的了解到,今天是星期六,中午十二点有武术表演,我想这是难得的好机会,可以亲眼目睹崆峒派武术的风采。

我和好多游客来到舞台前,找好位置坐下来,期待着精彩的武术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钟,台前的游客己经坐满,大约有五六百人。

这时的音乐响起,伴随着音乐声,一个个英姿潇洒的武术健儿,纷纷登台亮相。

紧接着,一个少年,身穿红色练功服,手拿崆峒派器械九齿钉耙,上下翻飞,一个表演的双剑,一个表演的单刀,一个表演的峨嵋刺,一个表演的九节双鞭,一个个生龙活虎,呼呼生风。更精彩处,由崆峒派第十二代掌派人陈虎,表演的风流扇,也叫醉扇,只见他身穿一身黑色练功服,印有崆峒派微标图案,手拿一把红色功夫扇,扇随身转,夹杂着醉步,一进一退,一闪一躲,点,刺,拦,劈,上打下戳,一气呵成,台下游客拍手叫绝。

前面表演的是,崆峒派武术表演团,后面由民间老拳师,表演传统武术。

第一位走上舞台的是,老拳师任成林,他表演的是流星锤,只见他的流星锤耍起来,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上前一步,一个朝天三柱香,向下一砸,一个张飞劈马,转身绳子一放,一个二起脚飞锤,向回一拉,两肘一撑,锤挂胸前,一个武松脱铐,用肘向前一放,向后一拉,两肘一撑,又一个苏秦背剑。真相天上的流星,看的人眼花缭乱。

紧接着上场的是,武术老前辈童老拳师,他表演的是八卦刀,只见他的步伐沉稳,刀随人转,上下翻飞,上练缠头裹脑,下练古树盘根,反身又一劈,削,拦,刺,一气呵成。

又一个老拳师上场,名叫张立虎,他表演的是西北鞭杆,一米多长的木棍,在他的手中运用自如,时而翻转抡劈,时而贴身拦截,眼随棍走,时而有好像一把枪,有点有刺,中间夹杂着棍花,呼呼生风,使人看得眼花缭乱。

台上表演的各种功夫不断,台下的游客,掌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未完待续)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徐树贵,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人,现在甘肃省平凉市从事装修行业,业余爱好文学,旅游,武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