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鱉,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甲魚品種,本身屬於中華鱉的一個地方品種,因爲生長在黃河周邊而得名。目前,鱉類養殖已經儼然成爲水產行業中比較熱門的項目。在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地,衆多養殖戶總結出了一套溫室大棚加野外池塘放養的養殖模式,在這種養殖模式下,黃河鱉一般2年的時間就能上市銷售了,提高了黃河鱉的經濟能力,很受市場歡迎。

人工養殖黃河鱉,在黃河鱉還是稚鱉的階段就要開始在溫室大棚裏養殖,利用溫室大棚進行養鱉,就可以打破鱉冬眠的習性,人爲創造一個稚鱉的快速生長狀態,進而實現縮短養殖週期的目的。

養殖黃河鱉的大棚裏,並排有很多水泥池子,每個養殖池大概有80到120平米,水泥池深度1.5米左右,水深在1米左右。在稚鱉進入大棚飼養前7天左右,全池要潑灑生石灰,保持水質的穩定。而進入這撒過生石灰的養殖池前,稚鱉也需要用3%的鹽水進行一次水溫30度左右,爲時5分鐘左右的鹽浴,也才能進入池中。這麼做的目的是爲了提高成活率,給稚鱉消毒。

投放稚鱉的密度大概在每平方米50只到80只。生長過程中,因爲身體性能差異,稚鱉會長得有快有慢,這時候就需要對飼養的黃河鱉及時分池。在水泥池一側的上方,安裝有一個放置鱉飼料的餌料臺。在投放後大概3天時間,卵黃囊吸收完後,稚鱉就開始了攝食。給稚鱉準備的飼料,要保證新鮮、無腐爛和黴變,飼料要攪拌加工均勻,並加工成長條形狀後投放到飼料臺上。

每個池子要多設置幾個投食點,投食量控制在池內黃河鱉體重的10%到20%之間,根據黃河鱉每天的食量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但要注意每天要定時、定點、定量。一般有經驗的養殖戶,會在每天早上8點和下午的5點各投餵一次。稚鱉在棚內成長過程中,最怕水溫的高低起伏,如果水溫突然升高或者降低幅度達5度,就會導致池內的稚鱉生長發育遲滯,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一般,稚鱉養殖的溫室水體溫度都會保持在30度左右。

因爲黃河鱉處於溫室大棚內養殖,養殖環境相對封閉,所以不同於自然環境,水質的調控要更加重視。水中的溶氧量不能低於3毫克每升,氨氮含量不高於0.3毫克每升。如果溶氧量過低或者氨氮含量過多,就說明需要換水了。每次換水不能全池都換,要留三分之二,換掉三分之一,並且新換的水溫要和養殖池內水溫一致。

在養殖過程中,飼養農戶要每天進行巡池,檢查主要集中在水質情況的監管,觀察稚鱉的生長情況,有沒有發病或者死亡情況。巡池的時間要相對固定,避開稚鱉喫食的時間,以免造成驚嚇。還要定期潑灑聚維酮碘等消毒藥劑,爲養殖池內消毒。

一般經過2個多月,黃河鱉稚鱉就能長到50克以上了,進入到了幼鱉階段。幼鱉階段的黃河鱉,就會時不時出現相互打鬥的情況,爲了避免幼鱉的死傷,這時候養殖黃河鱉就要控制養殖密度了,保持在每平方米25只左右。

幼鱉期的飼料也要進行相應的改良,每天的投餵飼料量,大概佔到了養殖池內幼鱉體重的5%到10%。黃河鱉越長大,越是膽小,也說明它們的警惕性也越高。例如周邊的環境變化,突如其來的噪音聲響,不熟悉的人進入大棚等,它們都會停止攝食,並且迅速潛入水中,一般1小時到2小時以上,最長的3到4小時都不會再露頭出來。所以在這個階段,尤其是飼餵的過程中,不要去打擾它們。

幼鱉階段的黃河鱉,要利用溫室大棚,將池內水溫保持在20到30攝氏度,養殖經過10個月的時候,幼鱉就能長到200克以上,這時候,幼鱉就可以到野外池塘中放養了。野外池塘的進水和排水設施是一定不可忽略的地方,另外,在池塘的周邊,最好設計一個緩坡,讓黃河鱉能夠在陽光充足的時候爬上去曬背。水深最好控制在1.5米左右,這樣既能對黃河鱉生長有利,也方便後期的捕撈。

進入到野外養殖階段,最好的時間是每年的5月到7月,這段時間水溫升高到了25度左右,要加強巡塘次數,另外還要在池塘周邊安裝圍網,防止黃河鱉越網逃走,對養殖帶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像黃河鱉的天敵水蛇、老鼠等進入水塘中。每平方米的黃河鱉養殖密度在2只到3只,這樣能保障它們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有效避免相互打鬥。

進入野外養殖,投放飼料的數量控制在池內黃河鱉體重的5%到10%之間,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餵一次,此外,還需要配合一些新鮮的野雜魚,這樣能更好的讓黃河鱉的肉質得以提升。另外,在養殖過程中,最好經常噴灑一些微生態製劑,用來調節水質,比如硝化細菌、光合細菌等,減輕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的含量,這樣就不用大量換水,只需要根據水質加註新水就可以了。

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初,水溫降到10度以下時,黃河鱉就漸漸停止了攝食,開始進入冬眠階段。直到第二年的3月底到4月初,水溫上升到15度以上時,纔會再次醒來攝食。

前期溫室讓黃河鱉提高生長速度,省去了冬眠時間,而後期野外養殖,有了更寬敞的水面和環境適應程度,這樣養大的黃河鱉不但肉質得以提升,營養價值也有了改變,更容易得到市場的歡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