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成語叫冰天雪地,對於遼寧東港的挖蟶人來說則是雪天冰地,即便是零下二十幾度、即便是天降大雪、即便是冰凍“三尺”。1月15日,遼寧地區普降大雪,遼寧東港海邊養殖區,一片冰封,冰層厚度超過30釐米。百八十挖蟶人散佈其間,各自爲一斤2元5的手工錢而努力着。如此惡劣的環境爲什麼還要挖蟶?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挖蟶有多艱難?

更早的時間,1月11日,當時寒潮仍在,早晨7點養殖區的即時氣溫爲零下20度,從這位女性挖蟶人的面部完全看不出任何寒意,因爲在此之前,她已經揮了太多的鎬流了太多的汗。這樣的場景,融化了寒冷的冬天。

再看這一幕,幾乎就是一座小冰山!挖蟶人怎麼上山,看黑黑的冰坡——挖蟶人將黑色的海泥灑在上面增強摩擦力,這是一種。還有的會用鎬鑿冰一層一層地鑿到頂端。

這位挖蟶人幾乎被冰塊湮沒。據他介紹,鑿冰挖蟶基本是從早上7點開始最晚不能晚於下午3點,差不多一半時間用來鑿冰,效率不高,一般人挖蟶數量不會超過100斤,收入在250元之內。

頂風雪冒嚴寒鑿冰30釐米挖蟶,一斤的工錢2元5實在算不上高,問題出在哪裏?挖蟶召集人(東港俗稱“蜆頭兒”)由先生:挖蟶人都是我找來的,工錢販子出,嫌棄條件惡劣工資低,人家就不用你了。這個季節活少人多,想幹活的人有的是。疫情影響市場銷售,販子需求量不高,多了賣不動,縊蟶個頭小了沒人要。作業條件惡劣,挖蟶人一直要漲工資,但販子卻因爲市場不好銷路不暢而壓價。我只能受夾板氣,沒辦法。

明知雪天冰地挖蟶難,爲什麼不在秋天的時候抓緊時間全部挖完?養殖戶宋先生:疫情影響海鮮市場不景氣。本來秋天的時候挖縊蟶就該基本結束,少量的冬天挖,但因爲販子每次要貨少,就這麼一拖再拖拖到了冬天,今年冬天挖縊蟶比往年都多。縊蟶,去年這個季節收購價都是八九元,今天(15日)販子給我的收購價是6元,還有的收購價是5元。難,不是單一哪個方面,而是所有環節都難。這就是雪天冰地還要挖縊蟶的原因。

疫情影響海鮮,很多人談凍色變,就連地產海鮮縊蟶也無辜受累。零下幾度的天氣還好點,如果是零下十幾度,挖出的縊蟶經過蝦圈的海水涮洗後立即上凍,販子沒有一個心裏不是忐忑的:這些小人蜆(縊蟶的俗稱)是實打實地產海鮮,但有人看到凍了就質疑你來歷不明,然後就賣不上價。挖蟶人都在譴責販子心黑,可所有的風險都需要販子來承擔,我們找誰講理去?

最艱難挖蟶季,販子、養殖戶、蜆頭兒和挖蟶人同處一個利益鏈條,共同攻堅克難,想賣錢想賺錢的,不再互相埋怨,都在盡其可能地將藏在堅冰和海泥之下的縊蟶變成錢,能變多少是多少,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他們都很拼。

的確難!天上飄雪,腳下堅冰——加油,挖蟶人!(棋簿紫/圖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