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沒有普及之前,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貧乏。公社電影隊到外村放電影,也要摸黑跑老遠的土路。最方便、最能讓男女老少就近享受的一種娛樂形式,莫過於說大鼓書,也就是老家說的“說書”。

說書一般是由倆人合作,常常有一個是盲人。一人拉弦子,一人站在桌前,一隻手拿個梨木或金屬做的簡板,另一隻手拿一個鼓槌,說一會,唱一會。說到緊要處,揮起鼓槌猛敲一陣。

東路大鼓第四代傳人周金山

來了說書的,便是村裏最熱鬧的時候。天剛擦黑,一家老小撂下飯碗,掂上馬紮兒,陸陸續續地湧到村中廣場上。廣場中心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放兩盞煤油罩子燈,鄉親們以桌子爲中心坐成一圈。經常表演的多是《楊家將》《岳飛傳》《小五義》《林海雪原》《江姐》等。說書人總要找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急剎車,給聽衆留一個強烈的懸念,讓人慾罷不忍。鄉親們還想繼續聽,便一再鼓掌,說書人就再說一段。這樣三番五次,直到深更半夜,纔在聽衆戀戀不捨中吹燈散場。

近幾年,電視、網絡、數字電影等娛樂平臺不斷更新換代,短視頻成了年輕人的最愛,說書這種過去式的娛樂方式日漸稀少。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欣喜地發現,大鼓書,仍然在!那是幾年前一個秋日的週末,在山東省濱州市城郊鄉村採風時,偶遇東路大鼓的第四代傳人在爲鄉親們表演。

周金山與女兒表演大鼓

最早知道“東路大鼓”這一名字,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到公社報到時,縣裏正組織大範圍的文化普查。領導見來了個大學生,便讓我和文化站的同志一起負責這項工作。在普查中,第一次知道惠民縣域有“東路大鼓”這個曲藝種類。

大鼓,是中國傳統曲藝的重要類別,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東北大鼓、山東大鼓、北京琴書、河南墜子等數十種。東路大鼓是山東大鼓的一個重要分支,又稱“老東口”。它是在山東東部農村小唱基礎上,受茂腔等地方戲曲影響,逐漸演化而成的。因其產生並流行於濟南以東的登、萊、青三府及武定府部分地區,與久已流行山東西路濟南、兗州、東昌諸府的犁鏵大鼓(即梨花大鼓)相對稱,因而叫“東路大鼓”。

周金山與女兒爲鄉親表演

東路大鼓產生於清咸豐年間。掖縣人孫雙賓改革原有民間莊戶耍的大鼓調,加上三絃伴奏,擊矮腳書鼓,敲鋼板(上爲月牙形,下爲長方形)演唱,逐步形成了東路大鼓。孫雙賓補過廩生,曾被委任縣令。因對清廷不滿,堅不赴任,甘願做一個民間說書人。他知識淵博,精通音律,成爲東路大鼓的開山祖。

東路大鼓盛行於膠東、濰坊地區,在濱州一帶也很流行。民國時期,濱縣邢佔奎、邢玉貴均爲一代名家,有“山東無二奎、山東無二貴”之譽。其後,盲藝人周勝魁、孫寶慶等也較有影響。

周金山在表演敲快板

東路大鼓又分爲濱州東路大鼓和諸城東路大鼓。清朝末年傳至濱州後,經三代藝人加工演變,糅合濱州當地呂劇、扽(den)腔、魯北民歌,以及後來傳入的西河大鼓等姊妹藝術,發展成爲獨具藝術魅力的東路大鼓分支。濱州東路大鼓具有鮮明的黃河三角洲鄉土氣息,唱腔優美動聽,剛柔相濟,高低相應,豪放委婉、情感細膩,慢板高亢,舒緩明麗,快板激進,節奏鮮明。

通俗順暢、靈巧多變的演唱形式,加上吐字清晰、韻味獨特的唱腔設計,使人回味無窮,演唱愛情、抒情、歡快的作品更是有着姊妹曲種不及的獨到之處。表演簡潔明快,語言簡練,說唱並用,結合緊密。道白鄉土味濃厚,樸實詼諧。演唱時三絃伴奏,演唱者一手夾鋼板,一手持鼓錘,有節奏地敲擊,也有藝人自彈自唱。唱腔有慢板、二板、快板、串子口、連環口等。唱腔根據內容和故事情節的需要而變化,既適合演唱短篇、中篇,也適合長篇大書的演唱。

小院表演

濱州盲藝人周勝魁汲取河西大鼓豪放、熱烈之特點,進一步豐富了東路大鼓的唱腔,被人贊爲“周氏東路”。1957年,周勝魁參加了山東省第一屆曲藝匯演,演唱了“東路大鼓”《鋼鐧段》榮獲二等獎。1957年周勝魁病故,其子周金山便成了東路大鼓的唯一傳人。

周金山參加瞭解放後成立的文藝團體,繼承了父親的演唱特色,並大膽創新發展了傳統藝術。“文革”中劇團解散,周金山當了幾年建築工人。劇團恢復後,周金山又回到劇團,從事鼓書說唱與傳承工作。1976年以後,多次參加省級比賽,連連獲獎。2001年退休後,一如既往地堅守東路大鼓的研究和傳承。2009年“東路大鼓”被列入第二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周金山在惠民胡集書會舞臺演出

當下人們常說“不忘初心”,當年的開山祖孫雙賓,一個廩生,不去赴任縣令,甘願下海說書。正是因了他的這份初心和癡心,纔有了東路大鼓這種曲藝形式。在我們與老先生的交流中,深深感受到,作爲東路大鼓的第四代傳人,他非常擔心這種稀有的曲藝種類在他手上失傳。他說願意將他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後人,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東路大鼓。

隨着現代傳媒的衝擊,鼓書市場急劇萎縮。如果再走父子相傳、關門授徒的老路,東路大鼓將會被現代文化娛樂的浪潮淹沒。2009年3月,濱城區“東路大鼓書院”揭牌。本着“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他們先後挖掘蒐集整理東路大鼓曲目30餘個,組織各類演出100餘場次。濱州市區的一些小學也成立了相應的藝術班,由周金山定期去教唱,培養下一代接班人。(濱州職業學院 楊光軍)

惠民胡集書會上的大鼓表演

你還知道哪些民間傳統文化?歡迎在評論區留下的你的足跡。關注人文山東,領略更多傳統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