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十歲是人生的轉折點。有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奮發圖強,也有人在三十歲的時候自甘墮落。

而鄭爽在三十歲的時候形象徹底崩塌,前程盡毀。誰也想不到,一個美麗的外表裏,竟然暗藏着一個醜陋的靈魂。

網絡圖片

鄭爽的童年是戴着枷鎖跳舞的,她只是一個替媽媽實現夢想的工具人,一個替爸爸賺錢的搖錢樹。

鄭爽的媽媽年輕時有着一個成爲演員的夢想,但她又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於是她將夢想寄託在女兒,希望女兒能替自己實現夢想,從而不留下任何遺憾。

網絡圖片

這個劇情,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它就是現實版的《無聲告白》。

書裏的瑪麗琳想成爲女醫生,而她的媽媽想讓她嫁給一個優秀的男人,做一名家庭主婦。

巧合的是,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鄭爽向柳巖透露自己童年時的夢想,也是當一名家庭主婦。

網絡圖片

鄭爽的媽媽在她五歲的時候,就爲她報了鋼琴、長笛、舞蹈等興趣班,卻絲毫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

當她練鋼琴練得不對時,她的媽媽就拿撓癢的耙子打她的小手。

網絡圖片

當被問及爲什麼要讓鄭爽上那麼多興趣班時,她說,彌補自己年輕時的遺憾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她有這個天賦,潛臺詞是:你看,我這個當媽媽有多好,我讓她的天賦不被埋沒,我的出發點是好的。

鄭爽一直羨慕那些可以放聲大哭的人,可以痛痛快快地把自己所受的委屈都哭出來。

之所以羨慕,是因爲她的媽媽跟她說,大聲哭最惹人煩。以至於鄭爽哭時都不敢哭出聲,只能憋着哭。

這樣憋着哭,比不哭還要難受。

二、

爲了更好地培養女兒的藝術天賦,鄭爽的父母在她12歲那一年,讓她孤身一人到成都求學。

要是在同一座城市,讓自己的孩子寄宿在學校,培養她的獨立能力,那是好事。

可那是在異地啊,讓自己的孩子孤身一人到異地求學,孤苦伶仃,舉目無親的,想一想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鄭爽在學校裏被人叫鄉巴佬,受人欺負,可她不想打電話告訴父母,讓父母替自己擔心,她只能含着淚,將所有的委屈都寫在日記裏。

網絡圖片

後來,鄭爽的爸爸在無意中看到了這一本日記,當他知道鄭爽在學校被人欺負後的第一反應就是:你那時候又不跟爸爸講,解釋一下。

講了又能怎樣,你會立馬飛到成都安慰她:別怕,爸爸在你身邊保護你嗎?

不,我猜他不會這麼做,畢竟他連不顧鄭爽臉面的事情都能做出來。

自從上了綜藝節目後,他就把鄭爽當成了搖錢樹,開啓了圈錢模式。

先是藉着鄭爽的名氣做起了面膜,做得不好,又開了一家名爲“瘋辣”火鍋店。

網絡圖片

甚至在微博弄了“有償問答”,回答了很多關於鄭爽感情經歷的問題。

網絡圖片

最後,還藉着鄭爽的人脈在多個影視劇裏客串,儼然是要進軍娛樂圈。

如此見錢眼開之人,又怎能傳授好的思想給女兒呢!

關於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鄭爽的父母提出了棄養,並且態度強硬。

反觀張恆的父母,更像是有素質的人,直接拒絕了鄭爽父母棄養的想法。

鄭爽常常情緒失控,放任自己的性子,或許是在彌補自己童年聽話所造成的缺憾。

而她提議打掉孩子,正是受到她父母的影響。

要不是她父母提出棄養的想法,她怎會說出“打掉孩子”這種不負責任的話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