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里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首飛20年,如今裝備數量只有10多架,長期以來,印度國產的“光輝”(Tejas)輕型戰鬥機(LCA)給人一種感覺是爛泥扶不上牆。直到這兩天,印度空軍才第一次大規模訂購這種戰鬥機,而這件事本身,已經爲了砍價耽擱了好幾年。

defpost網站報道稱,1月13日,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CCS)已批准爲印度空軍(IAF)採購83架“光輝”(Tejas)輕型戰鬥機,一共斥資4570億盧比(約62.5億美元)購買73架MK1A型單座型“光輝”和10架MK1型雙座同型教練機,另有120億盧比(1.64億美元)用於維護等費用。

圖片:MK1A型想象圖

這麼算起來,這83架“光輝”,平均單價大概是近8000萬美元。這個價格對於一種和“梟龍”相當的輕型第三代戰鬥機(我國標準)來說,並不便宜,接近於2015年我國向俄羅斯購買的24架蘇-35多用途戰鬥機的價格(總價20億美元,8300萬美元1架),就算是包含了備用發動機、空空導彈等武備,也真的算貴的啦。

圖片:第一個“光輝”中隊——第45中隊

其實,印度空軍要大規模採購“光輝”這件事,已經拖了好幾年,跟連續劇一樣。2016年11月,印度《今日郵報》(Mail Today)稱,印度國防採購委員會批准斥資4800億盧比(約71.87億美元)購買83架MK1A型“光輝”,作爲“作爲政府推動印度製造,減少外國軍火依賴努力的一部分”,現在算是顯著降價了。

圖片:MK1型FOC版本,也有加油管

雖然說是俄羅斯和西方軍火商的大主顧,可他們宰人起來也是毫不客氣的。在我國購買蘇-35的同一時間,印度向法國達索購買了36架“陣風”戰鬥機,一共花掉了78.7億歐元,摺合87億美元,一架單價高達2.4億美元,甚至遠超F-35的單價,這麼一對比的話,你會發現“光輝”其實也沒那麼貴。

圖片:印度的“陣風”戰鬥機

“光輝”單價很高,應該和其國產化率不高有關係。

雖然印度方面這次宣稱,“光輝”戰鬥機目前的國產化率已經“高達50%”,未來將提高至60%,可是這另外50%,包括至關重要的美製通用電氣F404–GE-IN20渦輪風扇發動機,以色列埃爾塔和印度合作研發的E/LM-2052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以及配套的以色列制“德比”中距空空導彈,都是舶來品。

圖片:發射中的“德比”中距空空導彈

“光輝”戰鬥機早在2001年就完成首飛,現在印度斯坦飛機公司的量產情況並不樂觀。第一種批量生產的型號是MK1型,主要是使用E/LM-2032脈衝多普勒(PD)機載火控雷達,這種雷達就是以色列的“獅”(Lavi)用的,MK1型一共有40架,分爲“初始作戰型”(IOC)和“最終作戰型”(FOC),分別裝備第45“飛行匕首”和第18“飛行子彈”中隊,現在已經交付了10多架。

圖片:MK1A型的核心——AESA雷達

MK1A型和MK1型相比,號稱有“43項改進”。E/LM-2052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是核心改進,畢竟巴基斯坦都要獲得使用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梟龍Block3型戰鬥機了,配備“德比”中距空空導彈和英國的ASRAAM先進格鬥導彈,改進的電子戰套件,和MK1相比,MK1A還首次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圖片:MK2型,加了鴨翼

應該說,直到現在,這種印度國產的三代機,纔算步入正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