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的過秦論曾寫道:“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意思是說,秦始皇之所以能統一天下,得益於6位先人的打拼,這六位先人給秦始皇留下了雄厚的家底,尤其是他的老老爺爺秦孝公嬴渠梁,更是功不可沒。

秦孝公當政期間重用商鞅,推行商鞅變法,是秦朝走向興盛的開端,然而,秦朝強大了,最後商鞅卻被車裂了,有人說是“狡兔死,走狗烹”的結果,非也,商鞅被車裂是動了一部分人的蛋糕。

商鞅是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人,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向天下有識之士發出招賢令。商鞅得到消息後,就動身前往秦國去應聘。

當時秦孝公想進行變革,卻不知從何處下手,總覺得制度有些不對,但又不知道不對在哪裏。商鞅見到秦孝公,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秦孝公一聽來精神了,這是自發出招賢令以來,遇到的第1個能打動他的應聘者。

秦孝公欣喜萬分,於是拜商鞅爲左庶長,負責變法事宜。

剛開始,秦孝公推行變法比較穩妥,畢竟摸着石頭過河,怕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他讓商鞅先從農業生產變法,商鞅心領神會,於是頒佈了《懇草令》。主要內容是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我國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

帝王心中明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爲了推行新法,商鞅想出了“徒木立信”的辦法,意思是隻要聽我發號施令,重重有賞。還別說,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1次變法取得了成功。

順勢而爲,商鞅開始了第2次變法,也就是說進入深水區。

第2次變法涉及面很廣,軍事、經濟、民生都觸及到了,重要的一條就是建立新的軍功制,廢除舊世卿世祿制。新軍功制是以士兵殺敵人數多寡記軍功,也叫“以人頭記功”,也就是說普通的大頭兵殺敵多也能當將軍,這給底層人物提供了進階之路。從根本上廢除了“老子是功臣,兒子是笨蛋,照樣當官”的制度。

這種變法有利於底層人,卻動了宗室和權貴們的蛋糕,從前這些宗師權貴們,出工不出力,幹多幹少,幹好幹賴都一樣,反正權力早晚是自己的,誰會爲朝廷出力呢?

商鞅的這一變法引起來以甘龍、杜摯以及太子老師等舊勢力的反對,第2次變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就在這關鍵時刻,當時的太子,也就是秦孝公的長子嬴駟觸犯了新法,太子犯法能否與庶人同罪?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商鞅,看商鞅如何處理這樁棘手的案件。

很快商鞅宣佈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按律當施行墨刑,也就是在臉上刺字。由於太子的身份特殊,學生犯錯,老師應當承擔懲罰,最後判決對太子的兩個老師公孫虔,公孫賈施行墨刑。

這次判決震動了全國,秦國人知道商鞅秉公執法,連太子和太子的老師都敢動,咱們還是乖乖聽話吧,第二次變法得以順利推行。

說實話,商鞅變法能夠得以順利推行,不是商鞅多麼牛叉,而是秦孝公的權力牛叉。秦孝公在背後給了商鞅巨大的支撐力。

秦孝公很欣賞商鞅,甚至臨死前想把王位傳給他,是商鞅再三推脫,王位這才落到了太子嬴駟頭上,贏泗就是歷史上的秦惠文王。

秦孝公死後,秦孝文王繼位。然而嬴駟並不感恩商鞅的讓位,不到一年就車裂了商鞅。

顯而易見,嬴駟是報當年受辱之仇,另一方面是他的老師以及甘龍、杜摯等舊勢力的反撲,第3個原因就是商鞅失去了支撐力。另外商鞅的權力太大,威望太高了,秦孝公能駕馭,但嬴駟有點喫不消,影響到了嬴駟的集權。

換言之,商鞅動了許多人的蛋糕,在各種勢力聯合絞殺下,最終商鞅身首異處。值得一提的是,嬴駟殺的是商鞅,之後並沒有廢除新法,這說明商鞅變法並沒有錯,錯在他得罪了當朝權貴,動了權貴們的蛋糕,被車裂也在情理之中了。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