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我來說是終身難忘的一年,從年頭到年尾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抗疫。”2021年元旦到來前,高新區丈八街道黨建科幹部田力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回顧中飽含着對新年的滿滿期許:“新的一年,願這場疫情能劃上句號,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

這三百多個日日夜夜,田力和高新區諸多基層幹部一起,24小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無論是隔離人員應急轉運、來陝人員管控摸排,還是機場入境分流、隔離酒店服務管理等,都能看到田力奔波忙碌的身影。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這些與田力一樣奮鬥在基層的幹部,舍小家爲大家,用血肉之軀構築起疫情防護的堅強堡壘,也用辛勤堅守換來羣衆的安寧與安心。

軍人的責任與信念 讓他主動請纓衝鋒在前

2020年,“抗疫”一詞貫穿了田力工作的始終。2020年1月23日,大年三十前一天,接到組織通知的田力未經多想,便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與丈八街道衆多基層幹部一起,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急匆匆奔向防疫一線。

身爲丈八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應急組第一組組長,田力負責處理防疫工作中的突發事件,隨時支援逐戶摸排、宣傳引導、轉移隔離人員等工作。得知轉移留觀隔離人員人手不夠時,田力主動請纓,充當司機,一趟趟奔波在轉移留觀隔離人員的路上。

身穿厚厚的防護裝備,給日常喝水、喫飯都造成了困難。“防護裝備的穿着要求十分嚴格,只要摘下手套、脫掉防護服,就得全身消毒,這身裝備也得換新,太浪費了。”田力說,爲防止穿脫中造成污染和物資損耗,他常常一天都不喝水,就是爲了減少去衛生間的次數。忙起來時,田力和同事們更顧不上喫飯,最忙的時候,他三天三夜沒回家,24小時堅守在崗位一線。

2020年3月,隨着基層疫情防控態勢漸緩,田力被抽調至西安“一場五站”(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鄠邑站、阿房宮站),參與來陝人員管控摸排以及健康碼管理工作。4月份,田力又加入高新區機場防疫專班,負責機場入境人員、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人員的入境分流。

哪裏有需要,田力就第一時間奔赴哪裏,即便因工作需長期與確認病例、隔離人員接觸,他也沒有想過退縮。“身爲一名轉業軍人,我參加過抗洪搶險、地震救援、森林救火、抗擊非典等衆多戰鬥,身爲軍人就該上戰場,疫情防控,我不怕,也絕不能缺席!”田力說,這是他內心一直都有的信念,也是支撐着他走下去的動力。

暖心的服務和美食 治癒了他們胃與心靈

2020年6月,隨着疫情防控態勢變化,田力再次被委以重任——加入丈八街道酒店隔離工作專班,作爲專班的總實施人,全盤負責隔離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這對沒有經驗的田力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爲配合疫情防控,隔離酒店強化管控要求,如不能抽菸喝酒、不能點外賣等,加之不能自由出入,這些都讓隔離人員產生了不滿情緒,大家經常在微信羣裏提意見發牢騷。瞭解情況後,田力帶領專班人員共同分析原因,指定專班人員以“一對一”形式負責隔離人員的人文關懷,每日以不少於兩次的頻率,詢問了解隔離人員的身體、心情情況及相關需求等,並在管控範圍內儘可能予以滿足。

美食是治癒煩惱的良藥。爲讓大家在隔離期間住得舒心,專班在飲食上下了不少功夫。“這些隔離人員大多是因入境轉機在此滯留,他們的目的地涉及南北方各省市,這其中有很多人長時間沒有回國,特別想念家鄉的味道。”田力介紹,於是專班便按照南北方人不同的飲食愛好,變着花樣改善飲食,湖南米粉、廣東煲粥、東北餃子……一碗碗美食送進隔離間,一份份熱乎乎的湯飯下肚,隔離人員的胃與心靈都得到了撫慰和滿足。

日常交流時,田力還發現,大家無一例外都對西安這個“網紅城市”充滿了好奇。他們都說,好不容易來次西安,卻因爲隔離不能出去遊玩,感覺很是遺憾。瞭解大家的想法後,田力和專班人員共同琢磨出一個新辦法,“雖然我們不能帶大家親身感受西安美景,但可以讓大家的胃來一次西安之旅呀”。

說幹就幹,涼皮、肉夾饃、冰峯、羊肉泡饃、biangbiang面……各式西安特色美食立刻被安排進菜譜,端上了隔離人員的餐桌。品嚐過西安美食後,大家都在羣裏曬圖點贊,“涼皮太好喫了,比我們湖南的米粉還好喫”“泡饃的味道太正了”“今晚的飯真好喫,我都喫撐了”……還有不少人在羣裏要求加餐。“所有的加餐需求我們都滿足,大家放心喫,管夠!”田力在羣裏的豪氣回覆,又引來一波點贊。

品嚐美食之餘,田力還“搖身一變”,成爲大家的兼職導遊,經常在羣裏介紹西安的景點以及十三朝古都的文化魅力。“我老婆是西安本地的導遊,耳濡目染下,我對這些景點也有了大概瞭解。”田力說,能爲宣傳西安發揮一份作用,能讓更多人認識西安、喜歡西安,他就覺得很滿足。

家人同事的支持 給予他前所未有的動力

專班組的暖心服務感動了很多隔離人員,慢慢地,在羣裏發牢騷的人越來越少,點贊和感謝越來越多,溫情在這裏默默湧動。“好多人在羣裏說,西安給他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疫情過後要再來旅遊一次,還有人在隔離結束後送來錦旗、感謝信。”田力說,隔離不隔愛,得到大家這樣的認可,專班每個人都覺得心裏暖暖的。

取得這樣的工作成果,離不開專班每個人的努力。“6月專班組建時,我和大家一樣,沒有隔離管理的工作經驗,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一籌莫展,但經過半年多的磨合,大家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完成了這項‘從無到有’的全新挑戰。”田力動情地說,無論是深夜的隔離人員接收解除,還是通宵值守測溫,這場戰“疫”中,專班從未有一個人掉隊,也從未有一個人退縮。

在這個有十餘成員的專班隊伍中,41歲的田力算是年輕人。田力告訴記者,專班中有位52歲的同志叫羅衛,孩子在成都上學,老婆不小心摔了腿,羅衛顧不上回家照顧,依舊在深夜值守的崗位上堅守着;43歲的謝維波家中,孩子即將面臨高考,高考前夕,他卻沒時間回家見孩子一面;醫務組組長梁萬春今年53歲,半年來,他手下的醫生護士換了一撥又一撥,自己依然在酒店駐守着……

“這些同志的年齡都比我大,卻都默默堅守在崗位上,從不喊苦喊累,多少次我勸他們休個假,回家陪陪家人,大家都不願意。”田力說,專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動人的故事,看到他們,他就覺得自己沒有理由退縮,也沒有理由做不好。

除去身邊同事的同心同力,家人的支持也給了田力很多動力。因爲工作的特殊性,田力需要24小時在隔離酒店駐守,經常半個多月纔回家一次,喫碗老婆做的手擀麪、拿個換洗衣物就得匆匆出門,連過夜的時間都沒有。有次從家離開時,7歲的兒子甚至問他:“爸爸,你什麼時候再來我家呀?”客套的語氣讓他哭笑不得。

提起家人,田力的語氣都變柔和了,“老婆很支持我的工作,如果沒有她的理解和寬慰,我可能也堅持不到現在。”田力是個標準的運動愛好者,每年的西安馬拉松賽都不會錯過,2020年,雖然人在隔離酒店,但他還是忍不住報名了西馬,並且幸運地抽中了參賽籤。

老婆知道後,在微信上“教育”了田力一頓。“老婆說,特殊時期當以國之大事爲己任,不能逞一時之快,馬拉松每年都有,而疫情防控就是這一兩年,明年我們還可以再參加。”田力笑着說,老婆的思想覺悟比自己高多了,身邊有這樣明事理的家人,他感覺自己充滿了幹勁和動力。

“今年是牛年,都說‘牛轉乾坤’,希望藉着這個好兆頭,能讓疫情早點結束。”田力樸素的話語中,蘊含着每個在防疫一線奮鬥的基層幹部、醫務工作者的共同願望。2020年的開篇悲情而壯麗,而2021年的開篇,因爲這些如田力一般的“戰疫人”的堅守,變得溫情而又暖心。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們堅信,這份堅守終將驅散疫霾,迎來春暖花開。高新融媒記者 於秋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