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從機械硬盤時代,一路用過來的老玩家,裝機的時候,一定會有分區的習慣,現如今雖然HDD還沒淡出視野,但SSD固態硬盤已經大面積普及,我們還需要分區嘛?

▌物理特性

這就要從硬盤的結構原理講起了,衆所周知,機械硬盤從1956年就誕生了,裏面像個印度飛餅,一直轉啊轉的,用磁頭來讀寫數據。轉速越快讀寫也越快,那麼磁頭掃過的數據區域就叫“扇區”。

角速度不變,越靠外側的線速度越快,也就是說,同一塊硬盤,越靠外的磁道速度也越快。如果把最常讀寫的C盤劃分到外側扇區,會不會更快呢?

其實因爲內外道扇區容量一致,現在都是4096字節,也就是“4K對齊”,都是一圈一次一樣大小,對速度幾乎沒有影響。如今多碟盤更是不知道會給你劃到哪個區塊...

影響機械盤體驗的是尋道速度,影響尋道的是轉速和存儲密度,很多萬轉盤(比方說迅猛龍)都採用2.5英寸小盤,也是爲了速度快的同時,減少磁道間距,那麼磁頭移動的距離更短,響應自然更快。

這個延遲大概在7~20ms,不低了。手動分區把常用的工具放在對應相鄰的分區,那麼你頻繁使用這個分區裏的文件,磁頭也需要不怎麼動彈,響應確實更快。

SSD沒有馬達轉轉轉這種機械結構限制,直接靠電信號擦寫,有電子導通就是1,不通就是0,影響體驗的電荷尋道耗時幾乎爲0,

▌數據管理

分區的主要目的,無非是方便數據管理,做整理。家裏如果就配一臺電腦,還得和家裏人共用,爸媽的數據存一個地方,你的數據存一個地方,那一塊硬盤分兩三個區,各用各的,確實是比較合理的情況。如果是多系統,那分2個系統盤出來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哪天重裝系統,C盤直接格了,重裝之後給你一個嶄新的C盤,而其他分區的數據依然還在,省事兒。

▌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也是一個小原因,分區之後把重要數據獨立出來,一方面可以單獨加密,如果感染了某些不嚴重的病毒,也可以方便隔離。如果硬盤出現邏輯損壞,只壞其中一個分區,起碼不是全盤覆沒。

但現在基本遇不到什麼病毒,系統自帶Defender,裸奔也沒什麼問題,裝了全家桶管家類軟件,反而有時候給你負優化...

如果病毒真要來,第一時間一般也是防不住的。至於竊取隱私,每年都有一堆軟件爆出偷扒你硬盤數據的嘛,最近不又有某動物廠拉C盤chrome瀏覽器緩存的事兒嘛,防也防不住,你可以知道你安裝的軟件明面上在幹什麼,但你幾乎不會察覺到他們暗地裏在幹什麼...

最好的方案是改善自己的上網習慣,哪怕上奇怪的網站,也記得上正規正兒八經的奇怪網站。

▌歷史原因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1977年DOS時代的FAT12文件系統只能劃分12MB分區大小,FAT16最大也僅僅只支持2GB,超過了就得把硬盤拆分成幾個分區管理。

到了1997年Win95時代的FAT32直接支持到了2TB(MBR,XP下只能32G,單個文件最大4GB),如今NTFS已經最大支持16EB分區容量,就目前的發展趨勢而言,咱們沒有那麼大存儲需求,完全沒必要分區。

▌總結

HDD還是需要定期碎片整理,否則會越用越慢。而SSD支持GC垃圾回收和TRIM清理機制(神奇的是,現在某些疊瓦盤也支持TRIM了),讓硬盤和系統全自動管理,

只要保證你用的時候都能保持最高效的狀態。當然,每家SSD固件設計不同,還是會有效率差別。

機械盤刪文件的時候,那體驗,你一定不想體驗第二遍。SSD如果手動清理反而會損耗讀寫壽命甚至掉速...並且,SSD最好保證OP預留空間在25%以上(不分區默認在7.37%),才能發揮完整性能,否則可能掉速、且影響壽命,買的時候記得考慮留足餘量。

硬盤分區的弊端在於,升級麻煩,因爲數據越來越多,用着用着就滿了,你這不僅分區的時候割的麻煩,到時候不夠用了還得拼回來,更是徒增麻煩,方向錯了。很多時候分區,都是因爲硬盤不夠多,被逼無奈。

現在HDD的最大優勢,就是便宜、量大、長壽。最好的方案就是,SSD做系統盤,HDD做倉儲盤。一塊盤一個分區,並分配不同的功能,不夠用了直接加新的硬盤。

參考&引用:

ssd.zol.com.cn/591/5917454.html

zhuanlan.zhihu.com/p/102089411

blog.qnap.com/qts-4-3-5-special-ssd-op-en

seagate.com/sg/en/tech-insights/ssd-over-provisioning-benefits-master-t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