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發商、律師、中介、學者共爲破解房本辦理難支招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  題:開發商、律師、中介、學者共爲破解房本辦理難支招

新華社記者林紅梅、周圓、王秋韻、高亢

花費巨資買房,百姓辦理房本卻遭遇了千奇百怪的問題。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此類投訴佔比較高。針對房本難辦理,新華社記者將開發商、律師、中介、學者請到一起,共同把脈這一百姓之難。

開發商:“先上車後補票”造成遺留問題 企業和居民都“不可承受”

高劍:石家莊永熹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從事房地產開發近20年

自述:公司2009年在石家莊開發一個名爲北城山水的樓盤,當時政府部門授權房地產公司先建設,再補交相關手續。2010年房子以每平方米3650元銷售完畢。爲補辦同類企業手續,石家莊市專門成立了解決遺留問題辦公室。由於時間跨度長,政策不斷調整,北城山水項目經政府評估,因政策原因虧損達6.4億元。項目欠施工方4億多元,致使竣工驗收備案表辦不下來,近4000戶居民也辦理不了房本,形成信訪隱患,企業和居民都“不可承受”。

 律師:加大對違法懲處提高震懾力

陳家康: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1995年起從事律師工作,長期關注商品房權屬證書的辦理

觀點:開發商主導房產建設,牽頭辦理各類手續,房本辦不下來,很多時候主要責任在開發商。開發商少批多建、私自改變土地性質、將在建工程抵押致使樓盤被司法機關查封、開發商破產被吊銷執照等,都是阻礙居民房本辦理的原因。目前北京等地區,都在解決這類歷史遺留問題。

針對辦證難問題,作爲法律工作者,我認爲,首先,要對歷史遺留問題加快解決,暢通百姓與政府溝通渠道;其次,行政監管職能部門要主動監管,對工地劃片包乾,對違規現象早發現、早處置,避免問題惡化;第三,目前房產管理“九龍治水”,信息不互通導致管理滯後。各個職能部門要搭建信息互動的平臺,促進信息共享,共同掌握開發情況,糾正違規行爲;最後,震懾違法的開發商是樹立良好市場氛圍的有效措施。對各環節的違法懲處成本要加大,開發商敢於冒險,是因爲造成既定事實後,可以動用各種手段去協商解決,大事化小。建議建立違法處罰公開聽證制度,促進社會監督力量介入,以保證處罰公開、公正、公平。

 中介:百姓買房如何避坑?

梅俊:北京鏈家置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商圈經理,從事房地產經紀服務行業超15年

自述:從房產經紀人的角度,避免房本辦理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購買二手房。因爲二手房本身就有房本,買賣過戶期限一般只有15至20天,不需要過多的手續。購買新房仍是許多人的偏好。買新房時,首先要選擇有實力的開發商,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風險,品牌往往意味着有保障;其次,買房時要關注辦理房本的時間,建議購買已經建成或快要建成的新房,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風險。

 學者:先爲百姓辦證,再處理糾紛

周天勇: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

觀點:從投資、開工、建設、竣工到銷售,我國房地產領域流程複雜、審批環節多。解決百姓房本辦理難,首先,精簡審批流程。從投資、建設到銷售的各個環節裏,取消不合理的審批部分,打造一個良好的住房建設市場環境和爲民服務環境;其次,國家建立部門聯席制度,拿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對規劃管理要適度,不能讓規劃變成僵死的“計劃”;第三,搭建數字化平臺,讓整個項目信息透明化,公開進度,設立出圈報警體系;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明確一個原則:先爲百姓辦證,後處理問題。不能讓政府和企業的利益糾紛,把百姓裹挾進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