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浦 江

美國大選的系列鬧劇看似塵埃落定之際,一場聚焦於特朗普的政治大戲已拉開帷幕。美國國會特別是民主黨人掌控的參衆兩院,正加緊對特朗普的政治追查,目的在於將其徹底打垮,使其再也無法參選美國總統或擔任美國聯邦公職。

美國國會衆議院於2019年12月首次彈劾特朗普,指控他濫用職權和妨礙國會;2020年1月,國會參議院在審理後否決了這兩項彈劾條款。2021年1月13日,由民主黨掌控的衆議院表決通過針對特朗普的彈劾條款,指控他於1月6日國會山事件中“煽動叛亂”,此時距他卸任美國總統僅剩一週,但這次彈劾最終因共和黨在參議院依舊強大的勢力而未能成功。特朗普成爲美國曆史上首位兩度遭衆議院彈劾的總統。

1月20日,白宮易主。拜登入主白宮後,民主黨依仗自身在參議院的微弱多數席位優勢,利用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與特朗普不斷加劇的矛盾,迫不及待地加速推動參議院對特朗普的離職後彈劾。1月22日,經過多番博弈,即將成爲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正式宣佈,參議院將在2月8日起的一週內啓動對特朗普的彈劾審判。這一併不“倉促”的時間,比麥康奈爾原先堅持的審判時間提早了一週,顯然是兩黨達成的折中方案。

圖片說明:1月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中)和衆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右一)出席記者會。(新華社圖)

五大原因:參議院不會彈劾特朗普

這次參議院的彈劾將大概率不會成功,主要有以下五個原因:

一是引發彈劾特朗普的主要案由已事過境遷。1月6日的國會山事件,雖其影響與後果還在發酵,但畢竟屬於突發的政治、社會與法律事件,而且追責相當複雜。一方面,特朗普矢口否認自己煽動了此次事件,也沒有明顯有力證據反駁其撒謊;另一方面,隨着特朗普離開白宮,美國民衆的焦點和情緒也不再集中於此事,輿論壓力有所緩解。因此,單憑佩洛西等民主黨人的努力,倒特勢頭不夠強勁。

二是如今美國民衆心態和社會輿論變得複雜起來。特朗普執政四年,其鼓吹的“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偉大”言論已宣告破滅,面對疫情的糟糕表現,加速了這位狂妄總統的黯然下臺。但特朗普與拜登的實際選票差距不大,其7400多萬擁躉的勢力不容小覷。民調結果來看,共和黨人及特朗普的支持者中,至今仍有85%堅稱民主黨人偷走了特朗普的選票,並表示不會罷休。而不少中間派選民則認爲特朗普找準了美國目前的病根,只是“藥方和治療手段”不對。近日,美國部分主流媒體的態度也開始轉向,認爲特朗普已爲自己的所作所爲付出代價,沒有必要再追究和清算其“罪行”;更有媒體對再次彈劾表示厭倦,認爲這其中黨爭的意味更濃。

三是堅持彈劾已離任總統,缺乏明確的憲法依據。所謂“彈劾”實際上相當於法律意義上的追責、起訴、審判和定罪,對於擔任要職的官員而言,彈劾屬於政治審判。美國憲法允許國會在總統或行政部門其他官員任期結束前解除其職務,但必須是立法者認爲他們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嚴重罪行及不檢行爲”。對於是否可以彈劾離任總統和聯邦官員,美國憲法並無明確規定。爲此,關於是否可以彈劾已離任的特朗普,國會和法律界爭論不休,也極大提升了彈劾的執行難度。

圖片說明:1月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前)在記者會上發表講話。(新華社圖)

四是共和黨主流派堅決反對彈劾特朗普。特朗普既利用共和黨壯大了自己的政治勢力,也爲共和黨在聯邦和地方州層面爭取很多實際利益,因此牢牢掌控着共和黨。應該說,共和黨內不少人的確反感於特朗普的品行道德和專橫跋扈,甚至在國會山事件後,公開討伐特朗普;但大多數共和黨人對此依舊默不作聲,或小罵大幫忙,關鍵時刻仍站在特朗普一邊,畢竟根本利益榮辱與共。面對佩洛西及其民主黨強硬派勢力欲置特朗普於絕地的做法,大多數共和黨人不僅憤怒,而且感受到現實與今後的威脅,在拜登上臺後表現得反倒更團結。他們表示,衆議院在聯邦司法機構和國會尚未對國會山事件進行全面、深入調查之際,就急急彈劾總統特朗普,在美國憲法、白宮和國會史上開了先例,是極其危險和有害的。如果此次參議院再在缺乏必要調查結果和證據的情況下,彈劾已離職的總統特朗普,這一先例將爲今後美國政治與社會埋下深重的後患。

五是拜登總統和民主黨無法與共和黨徹底鬧翻。拜登自競選以來反覆指出美國要儘快治癒分裂創傷,團結一致向前進。拜登在就職典禮中更是以美國的團結和治癒修復爲主基調。不少輿論認爲,如果拜登一方面這樣說,另一方面又支持甚至鼓動對前任總統的離任後彈劾,恐怕在輿論上和對其今後的執政都會不利,容易給人留下說一套做一套的印象。儘管民主黨強硬派態度堅定,但拜登總統至今沒有就堅持彈劾已離任的特朗普公開表態,這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策略。

目前看,公開支持參議院審理並彈劾特朗普的共和黨參議員寥寥無幾,而如果沒有至少17名共和黨參議員反戈到民主黨一邊,參議院沒有可能做出彈劾特朗普的審理決定。

資料圖片:唐納德·特朗普。(新華社發)

道阻且長:拜登執政離不開共和黨

雖然拜登在大選中戰勝了特朗普,民主黨繼續掌控衆議院,而且還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已丟失6年的參議院多數席位,但目前民主黨的政治勢力還不夠強。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拜登想要在其任期內團結美國,改變美國,創新美國和振興美國,都離不開與共和黨的合作,更離不開共和黨的配合。

就現實而言,拜登的內閣團隊尚未到位。拜登提出了20多人的內閣和內閣級職位提名人選,但迄今參議院僅通過了美國情報總監和國防部長兩人提名;如果得不到共和黨的配合,甚至因佩洛西等勢力堅持彈劾特朗普而導致兩黨矛盾激化,內閣任命很可能“難產”。

對共和黨來說,保住特朗普有多重意義和需要。但如果特朗普最終未被彈劾,則毫無疑問特朗普不會善罷甘休。離開白宮後的特朗普顯得比較低調,當有人問他今後有何打算時,特朗普淡淡地答道:再看吧,以後再說吧。但接下來,他又忍不住說:“我們會有所作爲的”。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說,“特朗普暗示他正在做一些事情,但他還沒有準備好採取行動”。

新年以來,美國的政治大戲一場接着一場,讓美國和全世界的民衆看得眼花繚亂,更讓美國政局與社會變得更加分裂動盪。這一場場大戲,既有喜劇也有悲劇,既有經典劇也有荒誕劇,共同之處是每場大戲都有政治高手導演,都有精心組織策劃,而其動機與意圖則完全相反。實質上,這些政治大戲都不過是美國兩黨激烈爭鬥的表現與殘酷的博弈,美國人很難分辨誰是絕對的正義與道德,甚至從歷史的演進看也很難說誰已經是絕對的、長久的勝者。美國政壇的較量和博弈還將繼續,也許公開的交鋒只是表面,而暗中的湧動才更真實。

(本文作者爲東方智庫、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研究員)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文/ 浦 江

美國大選的系列鬧劇看似塵埃落定之際,一場聚焦於特朗普的政治大戲已拉開帷幕。美國國會特別是民主黨人掌控的參衆兩院,正加緊對特朗普的政治追查,目的在於將其徹底打垮,使其再也無法參選美國總統或擔任美國聯邦公職。

美國國會衆議院於2019年12月首次彈劾特朗普,指控他濫用職權和妨礙國會;2020年1月,國會參議院在審理後否決了這兩項彈劾條款。2021年1月13日,由民主黨掌控的衆議院表決通過針對特朗普的彈劾條款,指控他於1月6日國會山事件中“煽動叛亂”,此時距他卸任美國總統僅剩一週,但這次彈劾最終因共和黨在參議院依舊強大的勢力而未能成功。特朗普成爲美國曆史上首位兩度遭衆議院彈劾的總統。

1月20日,白宮易主。拜登入主白宮後,民主黨依仗自身在參議院的微弱多數席位優勢,利用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與特朗普不斷加劇的矛盾,迫不及待地加速推動參議院對特朗普的離職後彈劾。1月22日,經過多番博弈,即將成爲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正式宣佈,參議院將在2月8日起的一週內啓動對特朗普的彈劾審判。這一併不“倉促”的時間,比麥康奈爾原先堅持的審判時間提早了一週,顯然是兩黨達成的折中方案。

圖片說明:1月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中)和衆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右一)出席記者會。(新華社圖)

五大原因:參議院不會彈劾特朗普

這次參議院的彈劾將大概率不會成功,主要有以下五個原因:

一是引發彈劾特朗普的主要案由已事過境遷。1月6日的國會山事件,雖其影響與後果還在發酵,但畢竟屬於突發的政治、社會與法律事件,而且追責相當複雜。一方面,特朗普矢口否認自己煽動了此次事件,也沒有明顯有力證據反駁其撒謊;另一方面,隨着特朗普離開白宮,美國民衆的焦點和情緒也不再集中於此事,輿論壓力有所緩解。因此,單憑佩洛西等民主黨人的努力,倒特勢頭不夠強勁。

二是如今美國民衆心態和社會輿論變得複雜起來。特朗普執政四年,其鼓吹的“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偉大”言論已宣告破滅,面對疫情的糟糕表現,加速了這位狂妄總統的黯然下臺。但特朗普與拜登的實際選票差距不大,其7400多萬擁躉的勢力不容小覷。民調結果來看,共和黨人及特朗普的支持者中,至今仍有85%堅稱民主黨人偷走了特朗普的選票,並表示不會罷休。而不少中間派選民則認爲特朗普找準了美國目前的病根,只是“藥方和治療手段”不對。近日,美國部分主流媒體的態度也開始轉向,認爲特朗普已爲自己的所作所爲付出代價,沒有必要再追究和清算其“罪行”;更有媒體對再次彈劾表示厭倦,認爲這其中黨爭的意味更濃。

三是堅持彈劾已離任總統,缺乏明確的憲法依據。所謂“彈劾”實際上相當於法律意義上的追責、起訴、審判和定罪,對於擔任要職的官員而言,彈劾屬於政治審判。美國憲法允許國會在總統或行政部門其他官員任期結束前解除其職務,但必須是立法者認爲他們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嚴重罪行及不檢行爲”。對於是否可以彈劾離任總統和聯邦官員,美國憲法並無明確規定。爲此,關於是否可以彈劾已離任的特朗普,國會和法律界爭論不休,也極大提升了彈劾的執行難度。

圖片說明:1月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前)在記者會上發表講話。(新華社圖)

四是共和黨主流派堅決反對彈劾特朗普。特朗普既利用共和黨壯大了自己的政治勢力,也爲共和黨在聯邦和地方州層面爭取很多實際利益,因此牢牢掌控着共和黨。應該說,共和黨內不少人的確反感於特朗普的品行道德和專橫跋扈,甚至在國會山事件後,公開討伐特朗普;但大多數共和黨人對此依舊默不作聲,或小罵大幫忙,關鍵時刻仍站在特朗普一邊,畢竟根本利益榮辱與共。面對佩洛西及其民主黨強硬派勢力欲置特朗普於絕地的做法,大多數共和黨人不僅憤怒,而且感受到現實與今後的威脅,在拜登上臺後表現得反倒更團結。他們表示,衆議院在聯邦司法機構和國會尚未對國會山事件進行全面、深入調查之際,就急急彈劾總統特朗普,在美國憲法、白宮和國會史上開了先例,是極其危險和有害的。如果此次參議院再在缺乏必要調查結果和證據的情況下,彈劾已離職的總統特朗普,這一先例將爲今後美國政治與社會埋下深重的後患。

五是拜登總統和民主黨無法與共和黨徹底鬧翻。拜登自競選以來反覆指出美國要儘快治癒分裂創傷,團結一致向前進。拜登在就職典禮中更是以美國的團結和治癒修復爲主基調。不少輿論認爲,如果拜登一方面這樣說,另一方面又支持甚至鼓動對前任總統的離任後彈劾,恐怕在輿論上和對其今後的執政都會不利,容易給人留下說一套做一套的印象。儘管民主黨強硬派態度堅定,但拜登總統至今沒有就堅持彈劾已離任的特朗普公開表態,這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策略。

目前看,公開支持參議院審理並彈劾特朗普的共和黨參議員寥寥無幾,而如果沒有至少17名共和黨參議員反戈到民主黨一邊,參議院沒有可能做出彈劾特朗普的審理決定。

資料圖片:唐納德·特朗普。(新華社發)

道阻且長:拜登執政離不開共和黨

雖然拜登在大選中戰勝了特朗普,民主黨繼續掌控衆議院,而且還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已丟失6年的參議院多數席位,但目前民主黨的政治勢力還不夠強。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拜登想要在其任期內團結美國,改變美國,創新美國和振興美國,都離不開與共和黨的合作,更離不開共和黨的配合。

就現實而言,拜登的內閣團隊尚未到位。拜登提出了20多人的內閣和內閣級職位提名人選,但迄今參議院僅通過了美國情報總監和國防部長兩人提名;如果得不到共和黨的配合,甚至因佩洛西等勢力堅持彈劾特朗普而導致兩黨矛盾激化,內閣任命很可能“難產”。

對共和黨來說,保住特朗普有多重意義和需要。但如果特朗普最終未被彈劾,則毫無疑問特朗普不會善罷甘休。離開白宮後的特朗普顯得比較低調,當有人問他今後有何打算時,特朗普淡淡地答道:再看吧,以後再說吧。但接下來,他又忍不住說:“我們會有所作爲的”。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說,“特朗普暗示他正在做一些事情,但他還沒有準備好採取行動”。

新年以來,美國的政治大戲一場接着一場,讓美國和全世界的民衆看得眼花繚亂,更讓美國政局與社會變得更加分裂動盪。這一場場大戲,既有喜劇也有悲劇,既有經典劇也有荒誕劇,共同之處是每場大戲都有政治高手導演,都有精心組織策劃,而其動機與意圖則完全相反。實質上,這些政治大戲都不過是美國兩黨激烈爭鬥的表現與殘酷的博弈,美國人很難分辨誰是絕對的正義與道德,甚至從歷史的演進看也很難說誰已經是絕對的、長久的勝者。美國政壇的較量和博弈還將繼續,也許公開的交鋒只是表面,而暗中的湧動才更真實。

(本文作者爲東方智庫、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研究員)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