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如何建設公共衛生體系?政協委員們提了這些建議

在2021年上海兩會中,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成爲諸多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關係到社會的安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中,但我們現在對公共衛生的認識還是不足的,以往我們對於公共衛生的建設和發展也都不夠充分。”上海市政協常委、農工黨界別召集人張懷瓊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新冠疫情之下,我們發現諸多疾病如兒科傳染病等大幅下降,發熱和感冒的比例也大大下降,大家都習慣了戴口罩,這說明預防對疾病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建設公共衛生體系?澎湃新聞記者對此採訪了多名政協委員,來聽聽他們的建議。

“建設集接診、化驗、影像、觀察等功能於一體的發熱門診”

上海市政協委員、靜安區衛健委主任葉強表示,2020年4月,上海出臺了公共衛生“20條”,對公共衛生隊伍建設、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等都作了整體規劃。

“當前,加強基層公共衛生能力建設尤爲重要,特別是加強傳染科建設以及發熱門診、發熱哨點的標準化建設。”葉強進一步建議,建設集接診、化驗、影像、觀察等功能於一體的發熱門診,提高醫療機構對傳染病篩查和防控能力,同時根據疫情等級動態增加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數量,加強發熱門診院內急救人員、藥品和急救設備以及防護用品的儲備和供給,落實院內感染常態化防控機制。

上海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許劍民指出,當前,“國家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對已知的39種法定傳染病進行監測報告,針對症狀開展的預警監測相對欠缺,新發疫情預警靈敏度有待提高。

許劍民建議,醫療機構加強對不明原因疾病的症狀監測和識別,完善相關科室、病房的哨點設置,充分發揮三級醫院在區域監測網中的主力和示範作用,強化一線醫務人員對新發傳染病的識別能力,發現“苗頭”就能及時預警。

上海市政協常委、農工黨界別召集人張懷瓊同時還建議,在公共衛生體系中的疾控機構、傳染病醫院和綜合性醫院傳染科配置一支中醫藥人才隊伍,以便讓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政協委員沈欽華同時指出,公共衛生覆蓋面廣,涉及到社會公衆以及各行各業,真正落實“屬地、行業、 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纔能有效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沈欽華進一步建議,要完善基層社區防控架構,強化綜合組織協調能力,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培育公共衛生領域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志願者隊伍,建立完善應急狀態下街鎮(居村)、公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方聯動機制,同時還要加強各行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不斷提高社會公衆的個人健康素養。

“公共衛生高端人才培養不能走傳統的人才培養之路”

如何留住公衛人才,又如何培養公衛人才,也是委員們熱議的公共衛生領域話題之一。

上海市政協常委、農工黨界別副召集人陳芳源指出,根據調研顯示,目前各區疾控中心骨幹人才流失現象仍較嚴重,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困難,“目前,上海每年招收的公共衛生專業本科生100名左右,無法滿足上海這個超大城市對公共衛生人才的需求。”

陳芳源認爲,公共衛生體系和疾控現代化建設的核心需要人才,在人員編制、高級職稱比例、職業發展途徑、薪酬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向公共衛生崗位傾斜,明確市區兩級疾控中心的績效水平和增長機制。

此外,她還建議加強政策引導,“由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出臺文件,根據公衛人員工作內容及面臨的風險值作出級別認定,進行合理的分層次補貼,使公衛人員既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物質獎勵,又能感受到國家和政府對其工作的認可,提升職業榮譽感。”

公共衛生人才又如何培養?對此,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交大醫學院副院長鬍翊羣指出,公共衛生建設應該上升到國家戰略安全層面來考慮,而不單單只是醫療的一個分支,應該從全盤考慮,在財政預算、人員配置、規劃設置等方面給予明確。

“當前,公共衛生人才緊缺,科學技術亟待發展,我們應該從國家戰略安全層面來制定相關規定,如在人才培養方面,公共衛生高端人才培養不能走傳統的人才培養之路,單單從預防醫學開始培養,應該是考慮學科交叉,既有醫學門類的學科交叉,也需要醫學門類外的學科。”胡翊羣說。

責任編輯:賈楠 SN2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