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業農機板塊

農業機械是指在作物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過程中,以及農、畜產品初加工和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機械。我國農業機械工業經過5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16大類、104個小類、3200 多種產品的完整工業體系。1978年,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僅爲50多億元,2010年農機工業總產值爲2838.1億元,32年間增長了約45倍。從2004年中央政府開始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開始,7年間中央財政共投入354.7億元的農機購置補貼,累計拉動農機需求1541.7億。

根據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標準,將農業機械化發展分爲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國外發達國家於20世紀60-70年代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我國農機化尚處於中級階段,各項農機化指標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按農業開展的工序來看,我國機耕機械化水平高於機播和機收。按種植對象看,糧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普遍高於經濟作物,主要糧食作物中小麥的機械化水平爲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機械化水平較低。

農業機械化對相關行業影響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目前種植面積達到4.5億畝,總產量超過1.8億噸,種植戶1.5億戶,約佔我國糧食種植面積的30%、糧食總產量的40%和農戶總數的60%。然而,我國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依然很低,其中水稻栽插機械化嚴重滯後,是糧食生產機械化中最薄弱環節。2010年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爲58%,機種水平只有20%。

根據農業部規劃目標,未來5年水稻耕整地機械化水平穩定提高,其中收穫與種植機械化水平每年持續提高3-4個百分點,種植機械化水平每年持續提高4-5個百分點,相關機械將最大化受益。

我國水稻機收水平2010年已經達到60%,稻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爲84.5萬臺。按照當前機種水平和對應的機保有量計算,不考慮折舊因素的情況下,要實現農業部2015年機收水平80%的目標,“十二五 ”期間需新增保有量28.17萬臺,年複合增長率爲6%。如果考慮折舊因素,由於聯合收割機的更新週期一般爲7-8年,則2011年-2015年,我國稻麥聯合收割機的銷售總量將達到61.61萬臺左右,年複合增長率約13%以上,高於2010年和2011年增長率。

我們認爲,我國未來對農機的補貼強度仍有提高空間。相對於國內接近2000多億元的農機銷售額,175億元的補貼強度不算高。當前我國的補貼標準爲價格的30%,單機限額不超過5萬元,而國外發達國家的農機購置補貼率爲60%,日本、韓國對於農機購置補貼都達到50%的水平,除此之外還有政策性優惠貸款。

對此,本人就目前主要幾類農機做如下分析:

首先,關注農業農用車類公司亞星客車、ST黑趵;

其次是關注農業拖拉機類公司如智慧農業、悅達投資、頂立股份、一拖股份、星光農機;

三是農機泵業板塊方面中金環境、利歐股份、宗申動力、新界泵業;

四農機耕地機方面的新研股份、宗申動力、通潤裝備、春茂股份;

五是農機播種方面的芭田股份、江都航空;

六是農機灌溉方面的新疆天業、大於節水、芭田股份;

七是農業植保類機械如智慧農業、通裕重工、利歐股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