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GDP排名洗牌:重慶南京進階,十強門檻提高

時代週報記者 陳澤秀

隨着2021年各地兩會陸續召開以及“十四五”規劃建議發佈,多地2020年經濟“成績單”公佈。疫情之下,2020年全國城市GDP排名出現激烈洗牌。

從GDP前十強的頭部城市看,2020年,重慶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四;南京擠掉天津,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十強;蘇州成爲內地第六個GDP破2萬億的城市。

十強之後,排在第12位至16位的依次是寧波、無錫、青島、鄭州、長沙。這五座城市,位列2020年經濟總量在1.2萬億左右的梯隊,競爭異常激烈,彼此差距較小,隨時都可能發生位次的變化。

排名GDP第17位的2019年萬億俱樂部新晉成員佛山,儘管受疫情影響較大,但仍然保住了萬億寶座。繼佛山之後,福州、泉州、西安、南通、合肥五城確定邁入GDP萬億城市俱樂部。

東莞和濟南尚未正式公佈2020年的經濟數據,根據往年表現,未來二者仍是爭奪萬億俱樂部席位的有力競爭者。此外,根據各地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煙臺、常州、徐州、唐山、溫州、昆明、廈門、長春、嘉興9個城市,均提出“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元臺階。這意味着,“十四五”期間,國內萬億俱樂部城市有望擴容至33個。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單菁菁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根據世界級城市羣的發展經驗,如果一個城市所處的城市羣沒有發展起來,區域經濟聯繫不緊密,那麼這個城市想單獨持久的發展,除非有特殊的優勢資源,比如行政級別很高,能夠聚集很多資源。“相比之下,有成熟都市圈支撐的核心城市,發展得更堅實。某一個發展階段可能發展得非常快,而且後勁會相對持久。”

重慶闖進四強

在GDP前十強城市中,上海、北京處於3萬億元陣營,2020年GDP總量分別爲3.9萬億元和3.6萬億元,深圳以2.8萬億元穩居第三。第四名與第五名的位置發生變化:重慶超過廣州,排在第四位;廣州則由此前的第四名降至第五名。

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邁過2.5萬億元大關,達到25002.79億元,同比增長2.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3%)。而廣州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預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4萬億元以上。

“重慶經濟總量超過廣州很正常,並不是一件令人喫驚的事情。”單菁菁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重慶的市域面積達到8.24萬平方公里,相比之下廣州僅有7434平方公里,不敵重慶的十分之一。同時,重慶作爲我國西部的經濟中心,有非常堅實的製造業基礎,加上近年來面臨政策利好,包括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都市圈等,後發優勢明顯,處在快速上升階段。而廣州位於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相對成熟,目前處在質量提升階段,發展速度趨緩。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陳耀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廣州經濟外向度較高,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較大。重慶位於內陸地區,影響相對小。“重慶通過開放拉動,疫情之下,主導產業逆勢上揚,比如汽車行業扭轉了前幾年的發展頹勢,有很大恢復;筆記本等電子產品在通過‘一帶一路’、中歐班列帶動產能有所擴大。”

官方數據驗證了上述分析。2020年1-11月,廣州市外貿進出口8645.4億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1-10月擴大0.5個百分點。同期,全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8%。另一方面,重慶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其中八大支柱產業持續復甦,汽車、電子和材料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的拉動較大,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1%、13.9%和7.1%。

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佈《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爲國家戰略。“重慶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這使得重慶能夠快速形成內陸的開放高地,成爲引領西部對外開放、帶動發展的一個龍頭。”陳耀分析。

南京挺進前十

2020年,南京的經濟表現十分亮眼。南京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預計202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817億元、可比價增長4.6%,增幅居GDP超萬億元城市前列,經濟規模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十強”。

2019年末,南京GDP排名全國第11位,經濟總量不及天津。據天津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20年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爲14083.73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從經濟總量上看,2020年南京已經超過天津——天津很有可能被擠出前十強。

工業特別是製造業是南京經濟的壓艙石。南京的產業結構曾經一度偏“重”,以鋼鐵、石化、建材爲主導產業。近年來,南京引進了臺積電、LG化學、清華紫光等一系列大項目,集聚了一批以智能製造、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爲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南京市今年的政府報告顯示,南京躍升至2020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21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第4位。

“南京的快速發展是有底蘊的。”單菁菁分析,南京歷來是我國重要的人才聚集區,高校很多,有非常強的人才資本積累,南京也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具有產業優勢,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展現出了後發優勢。

不過,南京並非江蘇省內的經濟第一城,GDP總量仍低於蘇州。2018年10月,中央巡視組曾罕見批評南京省會功能發揮不足、首位度低。 此後,江蘇明確提出了強省會戰略,做大做強南京,提升南京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陳耀認爲,進入GDP前十強,表明南京的城市能級有了很大提升,也說明強省會戰略取得重要成效,對於帶動江蘇全省的發展,帶動沿江地區發展,都會發揮更大作用。

天津是如何掉隊的?陳耀分析,天津的產業結構以重化工爲主,這些年受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影響,經濟增速下降較快。再加上天津受爆炸案的影響,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

“在統計數據擠水分之後,現在天津的經濟數據應該壓實了,能夠真實反映經濟發展的情況。我覺得天津在慢慢恢復元氣,經過調整以後,經濟結構會更加優化,在改革會向深度推進。”陳耀說道。

十強門檻提高

身處萬億俱樂部的GDP十強城市正在向更高目標衝刺。

2019年蘇州GDP達到1.93萬億元,同比增長5.6%。蘇州市相關領導去年1月初表示,2020年蘇州GDP要突破兩萬億元大關,這一目標已經順利實現——今年1月8日,蘇州發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表示,“十三五”時期,蘇州地區生產總值要由“十二五”末的1.45萬億元邁上2萬億元左右的新臺階。

這意味着,蘇州成爲繼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之後,第六個GDP突破2萬億的城市。“從行政規格上來看,蘇州不是直轄市、省會城市,也非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城市,僅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蘇州沒有靠行政的政策,完全是靠自身發展起來。”陳耀分析。

單菁菁認爲,蘇州與上海緊密相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最初上海的一些產業轉移首選、優選蘇州。而且蘇州所處的長三角地區,較早形成了相對完善和成熟的市場環境,周圍有非常成熟的產業鏈和便利的運輸條件,使得蘇州經濟發展比較成熟。”

經過多年發展,蘇州已經擁有完備的製造業體系,2019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爲7592.42億元,僅次於上海、深圳,穩居全國前三。2020年上半年,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超過同期的上海近500億元,被視作“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近年來,蘇州加速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陳耀認爲:“蘇州這次能夠站上2萬億的新臺階,表明前期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比較成功,在培育新經濟發展方面,見到了很好的效果。”

蘇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強化源頭創新和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推進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三年內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全覆蓋等。

繼蘇州之後,十四五時期,武漢、成都、杭州、南京4座城市都將向“2萬億俱樂部”發起衝刺,屆時,GDP十強門檻或提高至2萬億元。

具體來看,武漢雖然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沒有明確提出GDP目標,但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在全國同類城市實現進位。2019年武漢GDP爲1.62萬億元,排在全國第八位。2020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武漢曾跌出十強城市,但此後快速回血,從前三季度GDP來看,武漢已重新返回全國前十(武漢2020年的GDP數據尚未公佈)。

2020年12月末,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成都關於“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透露,成都2020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4%、總量有望突破1.8萬億元,初步研判“十四五”時期成都經濟年均增長率保持在6%-8%左右,預計到2025年實現經濟總量2.6萬億元—2.8萬億元。

杭州則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十四五時期,“力爭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3萬億元”。南京也表明了決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稱,提出未來五年的目標是“成爲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的超大城市”。這是南京首次提出要打造“超大城市”。

單菁菁認爲,在世界經濟發展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總體良好,依然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基於一系列的判斷,一些城市做出經濟上繼續向前跨越發展的目標,實際上是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的表現。“這些目標,只要是腳踏實地來測算出來的,能夠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能夠給企業家、給資本信心。”

萬億俱樂部再擴容

2019年,經濟總量排在1.1萬億-1.2萬億元的城市有五座,從高到底依次是寧波、無錫、青島、鄭州、長沙。這5座城市在中國GDP榜單上排名爲12名-16名,各個城市內部經濟總量差距僅在百億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例如,2019年GDP排名第12位的寧波(11985.1億元)比第13名的無錫(11852.32)多了132.78億元;無錫僅比排名第14位的青島(11741.31億元)多出111.01億元。

截止目前,除了長沙之外,其餘四座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透露了2020年GDP數據,其中寧波預計全市生產總值1.23萬億元以上;無錫達到12370億元,青島和鄭州均預計1.2萬億元。

這些城市之間的差距較小,位次隨時可能發生變化。

以青島和寧波爲例。青島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城市經濟總量顯著提升,努力實現進位爭先”,並將“十四五”時期的GDP總量目標鎖定在1.7萬億元;寧波指出,到二○二五年,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躍上新臺階,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萬億元”。

2019年,佛山GDP突破萬億,成爲國內第17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今年1月21日召開的佛山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透露,佛山經濟加快復甦,2020年GDP預計達10816.47億元,增長1.6%。

除佛山外,截止目前,泉州、合肥、福州、南通、西安這五座城市已經從側面宣佈2020年經濟總量突破萬億。這意味着,萬億俱樂部成員從2019年末的17個,增長到2020年末的22個。

誰是下一個萬億GDP城市?東莞、濟南均是有力競爭者。1月24日,廣東省長馬興瑞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十三五時期,“東莞經濟總量接近萬億元”;2019年濟南GDP爲9443.4億元,距離萬億也只差臨門一腳。

此外,據時代週報記者統計,多個城市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均明確2025年全市經濟總量力爭進入“萬億俱樂部”。這些城市包括:煙臺、常州、徐州、唐山、溫州、昆明、廈門、長春、嘉興。如果這9座城市能夠順利達成目標,“十四五”期間,萬億俱樂部將擴容至33個。

陳耀表示,我國已經從經濟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總體上來講,不像以前那樣追求總量、追求增速,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增長的質量上,要有實實在在的增長,沒有水分的增長。但高質量發展也還是要發展,“這些年一些城市能級相對低的城市,特別是中西部的一些城市,要提升它的整體能級,經濟總量的擴大還是需要的”。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目前已經明確進入萬億俱樂部的22個城市中,江蘇有4座,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和南通,數量最多;其次是廣東,3座城市在列:深圳、廣州和佛山。從經濟實力上看,廣東的整體實力好於江蘇。如果城市羣角度看,長三角更佔優勢,8座城市躋身萬億。

“長三角涉及三省一市,發展空間更大,客觀條件上,它的腹地也相對廣闊一些。”陳耀表示,未來城市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在其所處城市羣中發揮的作用。如果作用突出,該城市羣可能會有更多的城市進入萬億俱樂部。

單菁菁建議,在國際競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下,爭取企業的重要要素之一是營商環境,各大城市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優化政府服務。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來吸引資本、企業的進入,同時通過提供良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優良的生態環境,公平的職業上升渠道,吸引人才聚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