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讀呀

生命的誕生是一個奇蹟,生命的存在也是一種奇蹟。然而,對每一個渴望孕育新生命的家庭,有時候期盼新生命的到來,卻是一個艱難爬涉的坎兒。

01

懷上孩子,有時候挺難的。

很多家庭想要孩子,卻一直要不上,原因何在?是工作壓力?電腦、手機輻射?抑或年齡太大?BBC爲了瞭解清楚背後的真相,拍攝了紀錄片《The Story of Fertility(生育的真相)》。

2017年,BBC攝製組追蹤了多個家庭面臨的生育問題。他們發現,不孕不育,其實並不偶然。

數據顯示,生育難題似乎是全球 “通病”,拿英國來說,就有350萬人在受孕方面有困難。在其他發達國家,不孕不育的比例大概也在18%-25%區間。

專家在紀錄片中講述,女性天生有200-300萬卵子,但並不能用盡。

越晚備孕,意味着懷上越難。年輕人約20歲左右時,嘗試1年後懷上的成功率在90%-95%,而30出頭降到85%-90%,等到40歲更低,只剩下75%-80%。與此同時,流產風險也增加。

同時,專家也表示,除了女性生育年齡要注意外,男性的生育健康也亟待重視。和女性一樣,男性的生育年齡也決定了他們的生育能力,年輕比年老更容易成功。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生育成功比率,只達到25歲左右男性的一半。

有人會說,如今生物科技這麼發達,採用人工的方式不行嗎?紀錄片也記錄了人工助力的整個過程。

但是,實驗室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成功。有可能會因爲胚胎基因等問題,導致胚胎髮育中出現問題,甚至功虧一簣。

對高齡產婦而言,懷孕堪比煎熬。比如紀錄片中的一位女士叫莎拉,作爲跨國公司總監,好不容易纔在43歲遇到真愛。可此時的她已然是高齡產婦。

爲了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她也一直嘗試懷孕,結果不如人意。經過檢查,醫生遺憾地說:“很遺憾,你的可用卵子幾乎爲零,如果想自然受孕成功率只有1%—2%。”最終,她只好採用捐獻者捐贈的卵子,經歷了5次試管嬰兒的嘗試,遭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苦盡甘來,終於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寶寶。

02

好不容易有了孩子,有時候也挺難留住的。

2017年,一部叫《生門》的紀錄片上線網絡。豆瓣評分達9.4分。

紀錄片一開始,一個孕婦等待着抽血。她的母親陪伴在一旁,因爲護士抽血太慢,等了很久纔等到他們,一度發飆,在醫院吵嚷,讓護士很不愉快。

等母女倆冷靜後,記者採訪時才知道。這個孕婦和別人不同,她要做引產手術。

孩子大腦發育不好,醫生產檢時發現異樣,表示必須終止妊娠。孕婦描述說,因爲這個孩子患有高血壓,下部分也會癱瘓。

就算勉強生下來了,以後也會有各種併發症。所以,沒有辦法,只能忍痛終止懷孕。

在醫院的走廊裏,落寞的表情始終籠罩在這位原本是準媽媽的臉龐上,寫盡了無奈與悲愴。

03

懷上了,也想留,但是養不起。

孕婦陳小鳳家有喜事,別人懷不上,她很爭氣,一懷懷了雙胞胎。然而,她的情況又很不妙,醫生診斷,陳小鳳屬於中央型前置胎盤,還患有糖尿病。主任醫生說,“你就像定時炸彈,生產隨時都有大出血的危險。”

醫生算了一筆帳,前前後後再節約也要5萬左右。

陳小鳳的丈夫急得一臉愁容,表示自己只拿得出5000塊。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當時就留下了眼淚。

陳小鳳看着丈夫在夜裏嘆氣,賭氣說,要不孩子不要了。

醫生勸她,好不容易有了孩子,都到醫院了,怎麼可能說不要就不要呢?

雖然太難,他選擇了繼續舉債借錢。他回到農村老家,求爺爺告奶奶,好不容易湊齊了錢,還借了高利貸,總算是湊夠了老婆生孩子的費用。

沒想到,一回醫院沒多久,居然怕什麼來什麼,陳小鳳半夜大出血,果然“定時炸彈”炸了。醫生嚴肅地告訴他要有心理準備,並且必須立刻終止懷孕,確保孕婦生命安全。

丈夫除了遵醫囑,毫無選擇。在老婆做手術的當晚,他和哥哥守在手術室外,相顧無言。

過程兇險,醫院一度下達病危通知書。

好在,醫生全力以赴,不僅挽救了孕婦的生命,還順利幫助她生下了一對千金。

這兩部紀錄片,真心建議有時間的爸爸們都去看看。看後才能體會何爲女性本弱,爲母則剛?

女人生子,真真是太苦、太難了。

願每個生命都能平安,願每一位母親都得到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