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空巢青年”的提法改为“觅巢青年”。此想法源于近日多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一份很好的提案,希望关注“空巢青年”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参与及精神状况。

图片来源:东方IC

“空巢青年”的称谓肯定是借鉴了比之更早出现的“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的概念,特指那些离开父母和原生家庭,独自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年轻人群。“不开伙仓”“高度依赖网络生活和工作”“不热衷社交”“不结婚”甚至“不恋爱”,是这个群体的重要符号。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据预估,2021年独居群体或达到9200万人,其中约20%的人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社会归属感不强”“缺乏对人间冷暖的必要感知”,被疑作是这些年轻人可能出现各种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的确比较令人同情,也理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但是,绝不要轻易就给独居的青年一个“空巢青年”的称谓,“空巢”或许还会是一个青年走向成熟的必要洗礼。另外,“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朱自清描绘的意境,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之美呢?

这些年,听多了“剩女”“蚁族”的称呼,“空巢青年”又横空出世。青年之巢暂时“空空如也”,是一个必须关注到的社会现象,但似乎又毋庸去过多打扰。或许,这正是他们向着“丰巢”的过渡期。与其说是“空巢”莫如称之为是在“觅巢”。旁人、社会要做的,而且也是只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寻觅爱巢助一把力,而不是把他们放到“空巢”的聚光灯下去任人围观。

王蔚/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