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買東西都會考慮牌子問題,好的品牌意味着質量保證,畢竟一分錢一分貨,這讓不少消費者認爲大牌子不會拿品質“開玩笑”。換句話說,品牌效應的背後是消費者的認可。

其實,在這樣的品牌效應下也誕生了一種經營模式,那就是“貼牌生意”,俗稱“賣商標”。事實上,做貼牌生意的牌子真不少,像我們熟悉的七匹狼、北極絨、恆源祥等都在賣商標。畢竟賣牌子不用花費什麼成本,基本上是“躺贏”。不過,這種做法也讓消費者感覺受到了“欺騙”。

然而,在衆多賣商標的牌子中,最“出圈”的當屬南極人。南極人發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其營收爲39.1億元,品牌授權相關的業務收入就達到了13億元,毛利率高達92.70%。

事實上,南極人能取得如此收益,是因爲它將賣商標做到了“極致”。不像北極絨、恆源祥一樣仍保留主業,南極人早已賣掉所有工廠,沒有生產任何產品,而把重心放在了品牌授權及相關服務上。

如今,在各大電商平臺,我們都能看到南極人授權的官方店、專賣店、工廠店等等,類目更是涉及到了保暖內衣、育嬰用品、家用電器,真是讓人眼花繚亂。甚至有人打趣,購買南極人產品就是在玩“盲盒遊戲”。

出奇制勝,銷量衝破10億

南極人能如此揮霍“資本”,是因爲當初的品牌沉澱打下了牢固的基礎。1997年,俞兆林新推出的保暖內衣,讓消費者見識到這“神奇玩意”的魅力。有了俞兆林的“暖場”,張玉祥創辦的南極人,在4個月的時間裏,就做到了銷售額突破1億元。

之後,爲了增強市場競爭力,張玉祥改良了保暖內衣,用全棉面料取代化纖面料,還與美國的杜邦公司一起研發,推出了“棉+萊卡”保暖內衣。這一創新式的嘗試,不僅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距離,還“俘獲”了很多消費者的心。

在打響品牌知名度這方面,張玉祥也是下足了功夫。先是花費巨資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廣告,“南極人不怕冷”這句廣告語可謂是深入人心,隨後還邀請了葛優、劉德華、海青等明星爲其代言。在這樣的重重推廣下,2004年,南極人的銷量達到了10億元。

兩次轉型,打造另類品牌形象

在張玉祥看來,賣商標也是品牌生存的另一種形式。所以,在看到老對手恆源祥的“貼牌生意”小有成就後,南極人砍掉了自主營銷的經營模式,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品牌授權上。

隨着電商的興起,南極人也迅速搶佔了“高地”,並放低了授權門檻。像恆源祥的保證金爲100萬,而南極人的保證金僅爲10萬元,既不“高貴”,也不至於太差勁。就這樣,南極人成了很多經銷商的首選。

2015年,南極人改名爲“南極電商”,並借殼新民科技成功登陸A股市場。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股價累計增長超過290%,翻了將近3倍,其市值最高時可以達到500多億。

陷入財務造假風波,再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

儘管在“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南極電商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收達到了27.72億元,實現淨利潤7.22億元。

然而,這份靚麗的業績單卻讓南極電商再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早在2019年,南極電商就被質疑指出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存疑、供應商和客戶重疊性高等問題,如今這些質疑又籠罩在南極電商身上。

財務造假疑雲重現,也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2021年開年以來的7個交易日,南極電商的股價累計下跌32.5%。雖說南極電商對造假疑點做出了回應,南極電商股價的異常波動還是引起了證監會的注意,並被納入重點監控範圍。

除此之外,對授權門檻的疏忽把控,以至於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也是近幾年來南極人飽受詬病的原因。誠然,品牌授權給南極電商帶來了很多利潤,但如果南極電商仍對品控問題放任自流,消耗自身品牌信譽,那麼就不要怪消費者不買單了!

你們購買過南極人的產品嗎,覺得怎麼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