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豆豆

彩禮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是男方求娶女方的誠意,也表示着男方承認和感謝女方家長對女兒的養育之恩。現在社會開明瞭,很多人就覺得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嫁女兒也不像之前嫁出去了就不管孃家的事情,就有人提出說女人不應該收彩禮,尤其是獨立女性更加不應該收彩禮。

近日節目《奇葩說》提出辯題“我是獨立女性,該不該收彩禮?”,很快引發熱議。

反方的三位女士,康菁菁、張踩鈴、大王說出了“獨立女性”的內心戲。

康菁菁擔心收了彩禮,以後的家務活都歸自己,沒辦法反抗;張踩鈴擔心收了彩禮,以後就得聽婆婆的話,憋屈;大王擔心收了彩禮,顯得自己愛得不夠純粹。

所有這些擔心,後面其實有一個潛臺詞:我不配。

如果我要了,別人會怎麼想;如果我要了,用什麼去回報;如果我要了,還是獨立女性嗎……

正如席瑞所說,這所有的擔憂,恰恰說明你不是一個獨立女性。

被過度吹捧的“獨立女性”,在不知不覺中變了味。

閨蜜一聽這個辯題就炸了。如果單純講彩禮,她覺得可收可不收,收了富不了,不收她自己也能賺錢。但如果問題是“獨立女性要不要收彩禮”,她的態度就變成了:必須收、堅決收、非收不可。

作爲自己賺錢買花戴的女性,她昨天剛被孩子老師叫去談話。老師話裏話外的意思是,你這麼優秀的一位獨立女性,聽說還管理團隊,但爲什麼孩子的學習管不好,要反思。

閨蜜回家跟老公抱怨:老師爲啥不找你,你不也是獨立男性嗎。

他老公正在刷抖音,頭也沒回地回答:“可能老師覺得找你更方便。”

閨蜜問啥叫“更方便”,琢磨了一下,應該有兩層意思。

一是理所當然。既然全社會都鼓吹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榮譽越高,責任越大,出問題當然找媽媽。

二是獨立女性羞辱。你不是能幹嗎,能幹你就多幹點,獨立女性等於完美女性,如果做不到,你賺再多錢都是殘缺。

“能幹你就多幹點,能讓你就多讓點”,是當下獨立女性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奇葩說》討論“獨立女性該不該收彩禮”,所討論的正是這個“讓”字。

前段時間,薇婭的一句話衝上熱搜:“獨立不是什麼事都要自己做,獨立更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直以來,說到獨立女性,我們想到的都是一門心思撲在事業上,花自己錢買奢侈品的女強人。又或者是凡事靠自己,不需要向別人尋求幫助的女超人。

但獨立女性真的就這麼簡單和表面嗎?

我們總是對“獨立”的標籤進行大量褒獎,好像女性只有什麼都一肩扛起,獨自處理所有麻煩,才能被認可。於是,她們選擇徹底與“渴望依賴”的自己決裂,以實現自己理想中的完全獨立與自主。也就是爲了“獨立”而獨立。

殊不知,當你被裹挾着走上這條獨立的人生之路時,你不過是在承受“獨立”的綁架,把自己的處境變得更艱難罷了。

這樣的環境下,有可能通向獨立,但更可能是通向依賴無能,傷害了自己。

奇葩小劇場其實對這個辯題表達得十分清楚,不是該不該討要彩禮的問題,更不存在討要天價彩禮的問題,而是當男方家決定給彩禮的時候,身爲獨立女性的我們,要還是不要?要了心裏有沒有疙瘩,要了還是不是獨立女性?

劉擎教授說的很好,“彩禮”這個詞是過時了,但對女性的保障不應該過時。獨立女性收的不是彩禮,而是在母職保障制度不夠健全、職場歧視比比皆是的情況下,女性需要的那筆婚姻風險金。獨立和收彩禮並不衝突,因爲彩禮是男方對女方的一份重視,一份認可。獨立不是被壓榨的理由。

很多自稱獨立的女性,因爲自己賺了錢,就懶得談錢,怕麻煩、怕傷感情。這種想法,既不符合經濟學規律,更不符合人性,甚至缺乏獨立思考,對自己、對婚姻有害無益。

所謂的獨立女性,應該是有選擇自由的權利。憑什麼男人獨立就被認爲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女人卻要拼命地去證明自己獨立,甚至要用不收彩禮這件事來證明。這麼做恰恰證明了自己不獨立,因爲你沒有選擇的權利。與其糾結獨立的限制是啥,不如把決定權還給女性。這纔是平等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