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募私募狂發新產品,背後兩大問題惹爭議!“巴菲特接班人”李錄:新基金給老基金高位接盤 

來源:券商中國

每當A股市場投資者情緒火熱、沉浸在牛市中時,基金的銷售都相當火爆,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都會乘着這個風口大力發行新基金、新產品!

狂發新基金背後,有兩大問題備受市場關注。一是,在銷售風口募集資金,基金經理到底是看重規模、管理費,還是看重投資者的利益;二是,過去使用相同投資策略的不同產品的收益卻有着巨大的差異,也讓不少投資者一頭霧水,是否被公平對待。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場熱衷於發新基金的現象,也遭到了行業部分大佬們的質疑。

1月25日,否極泰基金經理、凌通盛泰執行合夥人董寶珍發文稱,有着“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李錄明確表示他不會來中國發行基金,二十年來他只有一個基金。不成立其他基金是因爲想公平地對待每一個投資人,保證所有投資人得出來的結果完全一樣。中國的很多基金,不是熱衷於提高投資技巧,而是熱衷於發新基金。所謂的業績優秀明星基金經理,很多是不斷髮新基金給老基金高位接盤,營造舊基金的所謂盈利假象。

由於李錄這段話揭示了公私募行業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引來了多個行業大佬的轉發並討論。

東方港灣基金董事長但斌更是發文表示,李錄兄對國內基金髮行情況可能不太瞭解,國內私募基金髮行單隻基金有200人限制,這是國內政策導致的,後來又規定了基金的存續期限,比如10年(這與鼓勵長期投資背道而馳)等。“能一隻解決問題,誰會願意增加工作量,發多隻產品。”

公私募熱衷發行新基金,背後存在兩大問題

公私募基金在度過2020年的豐收大年後,2021年更是卯足了勁,快速發行新基金、新產品,上規模迎接新的輝煌。

今年1月以來,隨着行情的火爆,公募基金的爆款不斷,易方達新基金狂賣2300億元,刷新公募認購的歷史紀錄,引發其他公募基金紛紛跟進發行新基金,大力營銷推廣以募集更多的資金,1月以來規模超過百億的新基金超過20只,近5000億資金湧入公募基金。

Wind數據顯示,本週(1月25日~1月29日),共有44只新基金將陸續發行,以偏股混合基金爲主。

私募行業的發行新產品亦相當火爆。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年初以來,私募備案數量不斷創新高,尤其是頭部私募,頻頻發行新產品。截至1月20日,2021年來共有696家證券私募管理人備案了1133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從頭部私募發行產品的情況來看,有10傢俬募的備案產品數量超過5只,4傢俬募備案產品數量在10只以上。其中,百億量化私募靈均投資年內就已經備案了25只產品,備案數量排名第一,勢頭相當凌厲。

狂發新基金背後,有兩大問題備受市場關注。一是,在銷售風口募集資金,基金經理到底是看重規模、管理費,還是看重投資者的利益;二是,過去使用相同投資策略的不同產品的收益卻有着巨大的差異,也讓不少投資者一頭霧水,是否被公平對待。

比如,這是某私募在私募排排網上展示的產品淨值數據,這傢俬募有多個基金經理,分別掌管多個產品,然而今年的業績則相差巨大,投資者根本不清楚自己爲什麼買了同一家私募,業績爲何相差巨大。

如果說私募爲了追求絕對收益,在募集資金和投資上有所剋制的話,公募則在遇到銷售大年時,往往是竭盡全力發行新基金,擴大規模、抱團提高收益。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不少公募直言,這個時候不行新基金更待何時,甚至是嫉妒頭部基金管理人動不動百億起步的募集量,後悔應該早點挖來優秀基金經理。

李錄擔憂市場狂發新基金高位接盤,但斌回應:受國內政策限制

市場如此熱衷發新基金,“基金”甚至連續被送上熱搜的熱潮下,引發行業大佬熱議。

1月25日,私募大佬董寶珍發文稱,有着“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李錄明確表示他不會來中國發行基金,他二十幾年來只有一個基金,在外面沒有任何投資,自己的錢百分之百都在這個基金裏,條件跟大家一樣,不收管理費,然後前6%的累計回報都是免費的,6%之上分成。不成立其他基金是因爲想公平地對待每一個投資人,保證所有投資人得出來的結果完全一樣。

他表示,巴菲特和芒格也是這樣做的,巴菲特的錢全部都放在伯克希爾一個地方,所以你永遠不能說有利益衝突。“有的時候投資的情況會好些,有的時候會差些,但他不會騙你,他對待你跟對待別人永遠是一樣的。”

李錄指出,中國的很多基金,不是熱衷於提高投資技巧,而是熱衷於發新基金。所謂的業績優秀明星基金經理,很多是不斷髮新基金給老基金高位接盤,營造舊基金的所謂盈利假象。有必要限制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數量,才能迫使基金公司重視每一個基民的利益。

知名財經大V洪榕也引用稱,進入2021年,新基金髮行熱潮不降反升,頭部基金公司再度刷新基金認購歷史紀錄。在這種熱潮當中,以芒格弟子的身份而外界熟知的李錄則明確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對此,東方港灣基金董事長但斌表示:“李錄兄對國內基金髮行情況可能不太瞭解,國內私募基金髮行單隻基金有200人限制,這是國內政策導致的,後來又規定了基金的存續期限,比如10年(這與鼓勵長期投資背道而馳)等等……”

同時,但斌也表示,“東方港灣在海外也只有一隻基金,海外發行基金沒有國內這些限制與規定……能一隻解決問題,誰會願意增加工作量,發多隻產品。另外,我自己的錢也都跟投在基金裏面,這點和李錄兄一樣!我知道的國內優秀投資者也都如此!”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目前大部分私募由於受到代銷渠道限制、人數限制,大部分私募往往發行多個產品,比如不同券商代銷的產品,就成立不同的新產品和新名稱,交易和託管也會放在相應的券商,這也是一傢俬募無數個產品名稱讓人眼花繚亂的原因,不少私募都曾向記者抱怨過。

另一方面,李錄和巴菲特等價值投資大師,不收管理費的行爲顯然值得市場尊敬和效仿,但國內私募要採用這種方式,確是一件痛苦且相當艱難的決定,不僅是投資能力要上臺階,成本也要足夠低,即使在成熟的美國市場,大部分私募基金仍採用收取管理費的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