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到底何時能結束?疫苗需要每年打嗎?專家這樣說

作者:林琬斯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未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消失的概率並不大。”

近期,多地出現散發或聚集性疫情,隨着春節“返鄉潮”的到來,人員流動增多,疫情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

對於河北等地出現的疫情,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佔秋近日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只要把區域性感染控制住,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密切接觸人員排查並控制其向低風險區流動,疫情會在一週左右控制住,不會繼續發展。目前還在增加的屬於零星病例,在控制範圍內,但春節前是否結束需要進一步觀察。

他認爲,只有全民接種才能做到羣體免疫,免疫屏障才能更牢固。如今新冠疫苗的接種範圍逐漸擴大,但還是需要繼續保持常態化的防控習慣,畢竟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未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消失的概率並不大。

楊佔秋此前一直從事新發病毒性傳染病的研究工作。2003年,一種新的冠狀病毒病——“非典(SARS)”在全球爆發流行,爲了控制這種疾病的再次暴發流行,楊佔秋率領實驗室全體師生研製SARS冠狀病毒疫苗,奮戰在抗擊非典前線。6年後,甲型H1N1流感暴發流行,他再次站上一線,攜團隊與病毒交手,找到了抗病毒藥物,其研究成果被納入國家衛健委《甲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2010版)》。

2020年武漢“封城”前夕,他還在實驗室帶領他的博士生進行抗流感病毒藥物與病毒變異的相關研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斷了他的研究。近9個月後,楊佔秋纔再次走進熟悉的實驗室,繼續自己的研究。

“和病毒打了近半輩子交道,新冠病毒是我有生以來從未經歷過的。”楊佔秋在接受中新經緯(微信號:jwview)時坦言。儘管楊佔秋並沒有直接參與新冠疫苗研發工作,但他依然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進展與新冠疫苗的研發。

關於疫情,他還有哪些判斷?以下是中新經緯專訪楊佔秋實錄(略有編輯): 

“新冠肺炎疫情近幾年終結的概率不大”

中新經緯: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地疫情什麼時候結束?

楊佔秋:無論去年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點都在冬季和春初,這個季節的溫度低,零下的環境成了冷鏈,爲病毒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與條件,且保留活性的時間比較長,在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病毒的感染流行。

隨着人員的聚集流動引起病毒的暴發流行,這是無法控制的,且病毒不僅在人與人之間流動,也會存在自然環境中,出現“物傳人”的現象。

加之新冠病毒傳染性強,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等特點,加劇了病毒傳播的隱匿性,仍有局部暴發流行的可能。 

從官方公佈的信息看,今年中國暴發的疫情,基本上是輸入性感染導致國內局部地區的暴發流行,傳播路徑和病例範圍都很清楚,只要把區域性感染控制住,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密切接觸人員排查並控制其向低風險區流動,疫情會在一週左右控制住,不會繼續發展。目前還在增加的屬於零星病例,在控制範圍內,春節前是否結束需要進一步觀察。

中新經緯:人們何時能摘下口罩? 

楊佔秋:中國擁有很周密的防控體系、監測體系與核酸檢測能力,近幾年再次出現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性不大,但這並不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未來兩年內被終結。

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國外疫情的影響,如今國外疫情在多國加速蔓延,加之不少國家受限於疫苗產量、冷鏈運輸能力,完成疫苗的全員接種還需要很長時間。

疫苗可以終止病毒感染的流行。最成功的例子是天花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消滅得益於疫苗的預防接種。我相信,接種疫苗以後,可以具有普遍的保護性。

不過,只有全民接種才能做到羣體免疫,免疫屏障才能更牢固。如今新冠疫苗的接種範圍逐漸擴大,但還是需要繼續保持常態化的防控習慣,畢竟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未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消失的概率並不大。

“新冠疫苗不需要每年都接種,接種後無需檢測抗體”

中新經緯:如何知道自己打的疫苗有沒有效果,抗體多久生效,有沒有必要自查抗體?

楊佔秋:接種新冠疫苗後,不需要自查抗體。接種疫苗後,疫苗的預防效果受到病原體特徵、疫苗特性、受種者免疫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新冠病毒疫苗不需要每年都接種,當有疫情發生時,或者出現局部流行,需要接種疫苗。

在疫苗接種完成後的半年內,是免疫效果最好的時期,此時抗體水平高,免疫保護能力強,半年後抗體可能逐漸下降。但基於冠狀病毒的感染特點看,我認爲新冠疫苗抗體可以在人體內維持2至4年,對於個人而言,這段時間內不需要做抗體檢測。

另外,目前市面上抗體檢測多使用膠體金法,這種方法較爲簡便快速,但受到檢測靈敏度與截斷閾值的影響,存在灰區標本難以界定的問題,容易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的情況。各個生產廠家試劑盒之間缺乏明確的比對,抗體檢測檢驗的過程標準化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實在要返鄉過年,這些事情要注意!

中新經緯:近期,各地發佈倡議“就地過年”,對於實在要返鄉過年的人羣,您有哪些建議?過年期間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楊佔秋:今年春運期間人口的流動性將大幅減少,無論高風險或中風險地區,只要是出現確診病例的地區,都是應該關注的重點。冬季和春初季節本身就是新冠病毒傳播流行期,如果這些地區的感染病例沒有控制下來,很容易引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的擴散流行。

我建議,疫情暴發區域內人員儘量不要流動;沒有出現疫情暴發區域的人員,帶上7天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錯峯出行,全程做好防護。

中國對春運期間的防疫要求較高,近期對北京大興區新增感染病例所在區域人員進行排查,在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及血清檢測的基礎上增加肛拭子檢測,也是爲了防止新冠病毒感染者“漏網”,降低假陰性的概率。

但春節期間的物流也在加大,低溫條件下,需要警惕進口的冷鏈食品和其他貨物被病毒污染的風險。

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潛在風險,應儘量關注海關產品檢疫信息,包括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冷鏈食品追溯數據。做好外包裝消毒與自我防護,避免生喫、半生喫等直接食用海鮮食品都是避免感染的有效方式。

中新經緯:公共交通出行,飛機與火車怎麼選?

楊佔秋:新冠病毒感染與否取決於所處環境中有無病毒和病毒載量多少(環境中病毒的數量)。如果鄰座是確診患者,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那麼他的體內就是一臺“病毒製造機”,雖然帶着口罩,但還是有病毒從他體內排出,再加上返鄉中途摘下口罩喫飯、喝水,如果病毒載量過多,對旁人來說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無症狀感染者排毒量較少,一方面自身抵抗力較強,體內的免疫細胞將病毒吞噬,即使一部分病毒被排出來,但排出體外的新冠病毒量有限,傳播能力有限,故大家對無症狀感染者不需要過於擔心,更需要防範的是有症狀感染者。

如果返鄉,首選最快到家與接觸人員最少的交通工具,在單位時間內儘量減少與他人接觸的幾率,縮短在公共場所停留的時間是最安全的。同時,很多病毒感染並不是在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的,而是在等火車或飛機時,人羣密度增加,接觸機會增多,通過環境或污染物的傳播發生的。從目前的防控措施看,春節返鄉被感染的幾率並不高,但必須做好個人防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