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就地過年”層層加碼“一刀切”:這是把球往下踢,把鍋往上甩!

有事沒事,回家過年。

疫情防控之下,今年回家可不是一張車票這麼簡單。國家衛健委針對返鄉過年先後下發多個文件,對不同風險地區人員返鄉作出詳細規定。兩辦也對就地過年下發通知:疫情高風險地區羣衆應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羣衆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倡導就地過年。

但是,即便規定如此明確、詳盡,一些地方仍出現層層加碼的情況,有些基層鄉鎮甚至搞“一刀切”,以致於不少網友抱怨:村裏對所有返鄉羣衆就是一個字——滾!

1月27日,國家發改委就此發聲強調:“就地過年政策是分級分類的,各地執行時不能擅自加碼、層層加碼,堅決不允許‘一刀切’,不能阻斷人員出行返鄉,要給人民羣衆多些保障、多些便利。”

指向明確,言辭明瞭,說到了百姓心坎兒上。對此,長安君有三句話想說——

第一:層層加碼“一刀切”看似“追求完美”,實際是荒腔走板。

評價一項政策的落地,有三個最直白的層面:目的、過程和結果。春節期間疫情防控也不外如此。

春運期間大量的人員流動,容易造成巨大的疫情傳播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出臺實施嚴格的相關規定,其初衷所有人都能理解——這是爲了我們自己的健康、爲了他人的平安,更是爲了全社會安寧,歸根到底是爲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層層加碼“一刀切”,把一域置於全局之上,直接切斷了所有人過年回家的路,這麼做的初衷到底是什麼,真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一刀切”是把“嚴格防疫”好事辦壞,無異於給一域加蓋“圍城”,讓外面符合政策規定的遊子有家難回,讓裏面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陷入緩滯。其過程更是充滿了蠻橫,讓老百姓怨聲載道:本應倡導勸說,卻一張口就是“上面要求”“文件規定”;本應分類施策查驗手續,卻動不動就堵路截車,強行驅離……

目的“迷惑”、手段“粗糙”、過程“驚悚”,即便達到了目的又如何?寒了百姓的心,損害政府的形象,削弱黨的權威,“一刀切”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對國家政策的“高級黑”。

第二:層層加碼“一刀切”看似“主動作爲”,實際是懶政怠政。

疫情之下,防控措施“打折扣”“糊弄事”已經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無所遁形,但往往讓人忘了,層層加碼“一刀切”也是另一種不作爲。

疫情防控重在“科學”與“精準”,重在找到嚴格防控措施與保障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的平衡點。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要建立在對抗疫大局的全盤瞭解和對本地實際情況的深入掌握上,這需要高瞻遠矚預判形勢,需要調查研究摸清現狀,需要精細管理謀劃實施,需要盯緊細節動態優化,需要全程監督確保落地見效。簡而言之,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蠻幹。

而層層加碼“一刀切”則是懶得動腦子,畢竟層層加碼比層層分解要簡單,一禁了之比動態優化要輕鬆:中央下了文件,就依葫蘆畫瓢,畫得好不好、像不像不提,先畫得大一圈再說!不僅如此,還要冠以“深入貫徹”“嚴格落實”的名頭,看似態度端正,實際是當“甩手掌櫃”,把肆意妄爲的“球”往下面踢,把蠻橫粗暴的“鍋”往上面甩。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執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我們需要謹記,走好政策從出臺到落地的“最後一公里”,並不是輕輕鬆鬆的事,無論什麼形式的慵懶,都可能使好政策變了形、走了樣、離了譜。

第三:層層加碼“一刀切”看似“嚴上加嚴”,實際埋下治理隱患。

危害表現在基層,問題的根子卻往往在中間。地市層面,常常成爲政策變形走樣的“始發站”,對那些層層加碼“一刀切”的現象溯源,不難印證這個結論。

治大國如烹小鮮,從“宏觀大國”到“微觀小鮮”的轉換,市域是必經的重要治理節點。市域處於國家治理的中觀層面,既是國家社會治理大政方針的執行者和落實者,又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指導者和推動者。基層治理的難點、痛點和差異化、個性化,在地市層面開始明顯分化,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的落實都需在市域拿出實際操作方案和具體落實舉措。

如果市域怠於履行治理職能,熱衷喊口號、甘當“二傳手”,則易埋下政策實施和現實情況脫節的治理隱患。進一步看,無論是“回家過年”全民熱議的焦點話題,還是常態化防控的久久爲功,市域都是穩住抗疫戰略成果的“基本盤”。不斷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發揮好市域的政治經濟資源優勢,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框架內“便宜行事”,才能確保風險不外溢,真正做到疫情防控的“嚴上加嚴”。

讓人人都過一個幸福年,這不僅考驗着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溫度,還考驗着市域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畢竟,讓長途歸鄉者感到暖心,讓外來建設者產生歸屬,這是每個治理者應該做的,也是必須做的。(長安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