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頭少閒土,竟是洛陽人舊墓。——(唐)王建

洛陽千百年之中,古物埋藏遍地,前年,老城區市建搬遷時就挖出了福王府門前的大石頭胖龍。幾天前,孟津黃河灘上,一堆秦代與漢代墓室的磚瓦被衝上河灘。昨天,河南洛陽的老人在自家牆上挖出了宋金時期的古地道,還因此上了熱搜。

現代的文物因爲有了國家的保護而得以被世人所觀賞熟知,但百年前戰爭時期,民不聊生的時候又有誰在保護着洛陽城中的珍寶,收藏着文物呢?

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張坊和張坊收藏了1578件石刻的千唐志齋吧!

張鈁(1886-1966),字伯英,號友石老人,少時受孫中山先生的影響,棄文從武,立志共和,後與于右任組織陝西靖國軍,任國民黨第二十路軍總指揮兼任河南省代主席等職務。

張鈁生前酷愛金石字畫,與于右任、章炳麟、康有爲、王廣慶交往甚密。在他們的影響下,張鈁於1931年開始廣泛蒐羅墓誌石刻,兼及碑碣、石雕等。

並在1933年時,將自己的後花園中的蟄廬騰出,用於存放這些墓誌石刻,又因爲墓誌石刻中唐刻最多,共有1191件,故章炳麟用古篆爲之題額《千唐志齋》,並寫有跋語:"新安張伯英,得唐人墓誌千片,因以名齋,屬章炳麟書之。"

不至於如此,因爲收藏數目巨大,且類型繁多,志石上記載了唐代三百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大量史實,上有王公貴族的墓誌銘,下有販夫走卒的墓誌銘,甚至連宮娥僧人的墓誌也不曾缺少。

又因爲現存的史書往往是縱向的敘述,但千唐志齋所收藏的墓誌銘卻是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人大大小小的事情,是一個小人物或大人物一生的縮影,爲史學家對於唐代歷史的橫向比較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被譽爲"石刻唐書"。

當然,這裏也是熱愛書法的人們的天堂,這裏有宋代米芾所書的對聯,明清時期王鐸所書的大幅中軸,清代王弘撰、劉墉、陳鴻壽等人所書的屏扇、對聯。

以及近人章炳麟、李根源、靳志、戴傳賢所書的對聯、單條石刻等,明代董其昌所書《典論論文》長卷,還有由蔣中正撰文、賀耀組隸書和國民黨衆多高級官員和社會賢達具名爲張鈁母親慶祝七十壽辰的長篇壽序石刻。

另外,因考慮到西沃石窟位於黃河小浪底水庫淹沒區,就將西沃石窟移至現在的千唐志齋了,所以信仰佛教,愛好石窟藝術的親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場文化盛宴呀!

千唐志齋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鐵磁路西

門票:免門票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08:30-17:00

建議遊玩時間1至2小時,周圍有燙麪角、牛羊肉湯、漿麪條等特色小喫,人均15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