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解縉死的很可惜,他是無意間捲入儲位之爭,而被漢王朱高煦進讒言陷害至死的,而且死法很慘,是用酒灌醉後,在大冬天被埋在積雪中活活凍死的。

兩帝垂恩,身居宰輔

解縉從小就有“神通”之稱,洪武二十年(1387年),年僅十八歲的解縉在江西鄉試中中得頭名(解元)。一年後,赴京參加會試,毫無意外的登科及第,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旋改爲翰林學士。當時,太祖朱元璋非常愛才,而年輕的解縉又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因此太祖非常器重他,常命他隨侍身邊,一日朱元璋在大庖西室,曾親口對解縉說到“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清張廷玉《明史》),堂堂一國之君,竟將君臣關係昇華到“父子”,這讓解縉感激涕零,得遇明君實乃個人之大幸也。

然而,年輕的解縉初入官場,雖深得太祖信任,卻也暴露出了他明顯的缺點,說話口無遮攔,與同僚關係惡劣,便是他初在京現實的境遇。初次入京當官,解縉便爲他的口無遮攔付出了代價,他直言上疏指責兵部僚屬翫忽職守,結果惹來尚書沈潛的極大不滿,沈潛在太祖面前誣告解縉,結果,不明就裏的朱元璋很快便將他貶爲江西道監察御史。韓國公李善長逆案,原本是經太祖蓋棺論定的,解縉又站出來爲李善長辯冤,再一次惹怒朱元璋,至此,解縉結束了四年短暫的京官生涯。直到太祖駕崩,才於建文四年(1402年)被召回京,任翰林待詔。

當時,“靖難之役”已經爆發了整整三年,解縉在京師還位站穩腳跟,便迎來了燕王朱棣入承大統,與方孝孺的誓死不從不同,解縉非常識時務,與絕大多數的建文舊臣一起效忠新君。成祖早在當燕王之時,便知道解縉是個大才子,如今正是用人之計,於是升任他爲翰林侍讀,永樂初年,成祖建立文淵閣,解縉與黃淮、楊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等人同入閣參與機務,這是明朝內閣制度的開始。永樂二年(1404年),升解縉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爲內閣首輔(太祖廢丞相,內閣首輔位同丞相),這是解縉仕途最得意的時候。當時,永樂內閣人才濟濟,除了解縉,還有後來輔佐明宣宗的“三楊”之楊士奇和楊榮,成祖打造的這一個輔政班底,實際上也是爲仁宗和宣宗執政擇選人才。

儲位之爭,禍從口出

漢王朱高煦劇照,漢王后來謀反,被宣宗鎮壓,最後置於缸中烤死

正當解縉在仕途上志得意滿,身居宰輔高位的時候,卻不知危險已經一步步向他走來。解縉性格上,確實有其明顯的缺陷。據歷史記載,解縉爲官期間,不僅喜歡議論時政、臧否人物,並且不懂得揣測聖意,常常率性而爲,因此屢屢觸怒皇帝,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而最後導致解縉慘死的,正是因爲他一句話,斷送了漢王朱高煦爭取儲位的念想,爲自己悲慘的結局埋下了禍根。

話說在成祖還是燕王的時候,靖難起兵反對建文帝,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次子朱高煦和三子

朱高燧隨父南下。其中朱高煦以英勇著稱,多次救父王於險境,朱棣以朱高煦“類己”而許以奪取天下後,當立其爲太子,朱高煦因此有奪嫡之心。而朝中支持他的人並不在少數,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皆公開支持他。但世子朱高熾素無過,而且守北平有大功,以萬餘之兵力敵曹國公李景隆率領的五十萬南軍,於功,朱高熾不比朱高燧少。更何況,朱高熾是太祖朱元璋親定的燕王世子,怎麼能說廢就廢?

立誰爲太子本皇帝家事,但太子朱高熾因爲腿有殘疾和患肥胖之症並不得成祖喜歡,由於朱高熾是太祖親立的燕王世子,成祖不敢輕易將他廢位,可對與自己同樣“善武”的漢王朱高煦,他卻視之爲最佳的儲君人選。

明仁宗朱高熾畫像

無論立誰爲太子,都將深刻影響大明王朝未來的走向。爲立儲之事陷入糾結的成祖,於永樂三年(1405年),召解縉入宮商議立太子之事。太子朱高熾仁孝,禮賢下士,他身邊有一大班擁護他的文官,其中就包括解縉。因此,當成祖開門見山想立朱高煦爲太子的時候,早就心向太子朱高熾的解縉機智應答,他首先直言反對成祖廢長立幼,認爲皇太子仁孝,並無過錯,天下歸附,輕易廢之,恐生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爲前車之鑑”。解縉言辭激烈,成祖已是面有不悅,爲了打消他易儲的念想,解縉說出了一句一語雙關的話“好聖孫!”這個聖孫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宣宗皇帝,皇太子朱高熾長子朱瞻基,皇孫從小早慧,深得皇祖父喜愛,朱棣正是因爲皇孫聰慧異常,而對易儲之事猶豫不決。

如今,解縉把皇太孫擡出來,無異令成祖更難做選擇,但成祖等的也正是解縉這一句話,所以,君臣之間相視而笑,完美的解決了儲位之爭。下旨,正式立朱高熾爲皇太子,次子朱高煦爲漢王,並昭告天下。朱高煦爭取皇儲的美夢破滅,從此深令他錯失太子之位的解縉。

事後清算,忠臣冤死

解縉以幾句話打消了成祖易儲的念頭,卻不幸得罪了漢王朱高煦,隨着儲位已定,朱高煦將所有的不滿都發泄在解縉身上。

解縉說話口無遮攔確實是他最致命的弱點,在朱高熾被確立爲皇太子之後,便被成祖委以重任親統大軍討伐安南,解縉認爲不可,太子出京,窺視者必乘虛而入,於是上疏勸阻,朱棣不聽,結果太子伐安南大獲成功,但是,朱棣仍然對太子過分要求,同時,繼續對漢王朱高煦隆寵,一再拒絕羣臣讓漢王就藩雲南,實在看不下去的解縉上疏勸阻到:“啓爭也,不可。”此言惹來朱棣大怒,認爲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君臣之間已經隔閡漸生。

隨着解縉深入捲入儲君之爭,成祖對他的不滿也日盛一日,加上漢王朱高煦在旁邊煽風點火,解縉的境遇可謂是一日不如一日。

永樂四年(1406年)解縉遭漢王誣陷“試閱卷不公”貶爲廣西布政司參議,不久,再遭同僚構陷改貶交州(今越南)。四年(1410年)後解縉入京奏事,正好成祖當時北征未歸,解縉又犯了致命錯誤,私見監國的皇太子朱高熾,犯了皇家大忌,再加上漢王朱高煦在成祖面前告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惹得成祖大怒,以“無人臣禮”之罪下獄。錦衣衛輕騎南下緝拿解縉,在詔獄對他嚴刑拷打,解縉始終不屈不撓,於是,長期被拘押於詔獄嚴加看管。

永樂十三年(1415年),成祖巡視詔獄,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遞呈囚籍,見冊中赫然列有解縉名字,便問:“縉猶在耶?”(怎麼解縉還活着呢?)紀綱心神領會,用烈酒把解縉灌的酩酊大醉,時值隆冬,天寒地凍大雪紛飛,被灌醉後的解縉被拖到積雪中埋起來,最終活活被凍死,死時才四十七歲,死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兒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