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賦》中的蕭綦,歷史原型是“劉宋”王朝的創立者劉裕。而一談到劉裕,人們總以爲此人金戈鐵馬,乃一介武夫,殊不知,劉裕雖然四肢發達,卻絕非頭腦簡單之人;他一生對手很多,戰勝他們卻全靠“溫柔手段”。

(蕭綦與王儇)

01對陣孫恩,以智取勝

公元399年,東晉爆發孫恩起義,朝廷派謝琰與劉牢之前往鎮壓。謝琰輕敵失敗被殺,劉牢之的北府軍成爲抗擊義軍之主力。其時,劉裕正在北府軍中,一身才華還未顯露,如今機會來了。

由於劉裕級別很低,手下士兵往往只有幾百人,多時也不過幾千人,而孫恩軍隊動輒幾萬人、十幾萬人,所以劉裕每次與孫恩交手,都要開動腦筋,以智取勝。

公元401年,孫恩在進攻劉裕據守的句章失利後,繞開劉裕,北上進攻浙江海鹽。劉裕急行軍,先期趕往海鹽,在這裏,劉裕唱了一曲“空城計”。

因爲人手不夠,劉裕不能與孫恩拼消耗,他決定將孫恩部分兵力引誘至城內捕殺。於是,劉裕讓據守在城牆上的士兵都撤走,埋伏在城中暗處;將城牆上的軍旗也撤走,僞裝成一座空城。

次日早晨,孫恩來攻城,看到城門大開,牆樓上精兵沒了,只剩幾個老弱士兵。孫恩大聲問,劉裕哪裏去了?樓上回,昨夜已溜走。孫恩部隊大喜,爭先恐後入城搶劫,不料劉裕伏兵盡出,孫恩大敗逃走。

(孫恩)

孫恩只好再次繞過劉裕,去攻打其它地方,劉裕又去追趕,從後面斬殺敵軍,這時卻出了個意外。

海鹽縣令鮑陋派兒子鮑嗣之領一千餘士兵幫助劉裕,可是這個鮑嗣之不懂戰術,劉裕在後面追趕孫恩,是虛張聲勢,以疑兵之計讓孫恩撤退,然後掩殺其後部敵人,並不想惹得孫恩回頭硬拼。鮑嗣之卻帶着一千餘人猛追猛打,結果惹得孫恩回頭,三下五除二殺死鮑嗣之及其部下,連劉裕的士兵也損失慘重。孫恩一不做二不休,倒追劉裕,欲一舉殲滅。劉裕退無可退,又使出疑兵之計,眼看着孫恩軍隊殺來,劉裕卻與士兵們不走了,他們蹲下身子,去脫戰死士兵的衣服,不慌不忙,鎮定自若。孫恩一看,愣住了,他害怕劉裕又有啥陰謀詭計,於是下令後撤。一見孫恩後撤,劉裕大叫一聲:追,士兵們奮力追擊,孫恩倉皇逃離。

這便是劉裕慣使的“空城計”與“疑兵之計”。

02對付桓玄,能伸能屈

對付完孫恩後,劉裕成了名將。這時候,東晉又發生了桓玄之亂。

桓玄不比孫恩, 此人有勇有謀。

桓玄知道北府軍的厲害,於是在攻打東晉都城建康之前,想法拉攏北府軍首領劉牢之,劉牢之看不清形勢,上了桓玄的當,投降了桓玄。結果是建康失守,桓玄把持了東晉朝政。

之後,桓玄回過頭來對付北府軍了,他要將北府軍的高層全部幹掉,第一個要幹掉的,是劉牢之。桓玄把劉牢之調離北府軍,去做會稽內史,劉牢之不服,反抗桓玄,可是屬下都不支持他,劉牢之絕望自殺。

桓玄又把屠刀對準北府軍另外幾個高層,包括高素、竺謙之、竺朗之、劉襲等人,都死在了他的手下。

可是桓玄卻放過了劉裕,爲何?

劉裕很狡猾,明知不敵, 絕不硬拼,而是能伸能屈。

(蕭綦)

首先,他不支持劉牢之反對桓玄,這讓桓玄對他另眼相看;其次, 劉裕投到了桓玄門下,做了桓玄的一名中兵參軍,讓桓玄對他放鬆了警惕;第三,劉裕在桓玄手下做事,態度非常好,認真負責,勤勤懇懇。當時孫恩雖死,其部下盧循仍在東部海島鬧事,劉裕率兵攻打盧循,既躲開了紛爭,又賺得了好名聲。

在解除了桓玄對自己的猜忌後,劉裕回到他的老家京口,祕密召集北府軍舊部起事。他先是糾集1700人佔領京口,然後發出反對桓玄的號召,四方人士羣起響應,很快組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桓玄非常後悔,想不到劉裕會來這麼一招,可是後悔已經晚了。接下來,桓玄與劉裕對陣,一敗再敗,退回老巢江陵,最終被益州督護馮遷所殺。

03對付士族這隻大老虎,堅持“文鬥”

在平定孫恩之亂和桓玄之亂後,劉裕掌控了東晉朝堂,他開始全力對付“士族”這隻東晉的大老虎了。

不過,對付士族,劉裕靠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也就是標題上所說的“溫柔一刀”。

爲什麼不使用武力?因爲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劉裕仔細分析了士族橫行的原因:一是因爲東晉以來,士族佔領大量土地,積累起鉅額財富,又用鉅額財富再去兼併大量土地,以致土地與財富皆集中於士族手中;二是因爲在政治上,士族幾乎壟斷了東晉官場,上至宰相,下至縣令,其官員大多出自“王、謝、庾、桓”等家族。

如此,則財富與權力皆在士族之手,朝政怎能不由士族掌控?於是,劉裕決定在經濟、人事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從根本上削弱士族勢力。

(蕭綦)

第一招,劉裕施行“土斷法”,禁止士族兼併土地,清查士族真實土地及所庇廕的各類戶口。這樣做,使得士族們隱藏的土地與戶口大白於天下,該退的退,該留的留。大大減少了士族的灰色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賦稅收入。

除土地外,劉裕還盯上了士族佔有的山林湖泊。山林湖泊本爲國有,此前爲士族所佔,老百姓平時在林中打柴,在湖中捕魚,都是要交錢給士族的。現在劉裕又取消了士族這一塊收入,要求士族們將山林、湖泊還給人民。如此則進一步削弱了士族實力。

第二招,打破士族對官場的壟斷。東晉實行九品中正制,自下而上推選人才做官,而下面各州所推薦上來的秀才、孝廉等,都是士族中人,憑關係上來的,不一定有真才實學。可是因爲出身好,一推薦就能做官,導致士族之中幾乎無人不做官。

針對這種情況,劉裕實行考試法,對推選上來的人嚴格考試,若無真才實學,就嚴查推選之人。這樣便打破了士族對“權力”這一稀缺資源的壟斷,之後,劉裕不斷地減少士族子弟入仕的機會,增加庶族子弟做官的機會。 士族整體實力每況愈下。

其實從東晉初年開始,皇室一直在打壓士族,卻一直沒有成功,原因就在於沒有切中要害。劉裕的方法切中要害,軟中帶硬,收到很好的效果。

(劉裕)

結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有,但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開國皇帝是沒有的,所以應該相信劉裕,他不僅僅有“金戈鐵馬”的勇武,更有運籌帷幄的謀略。#電視劇上陽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