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诞生在了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一处书香世家,这位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的东坡居士,便从此刻开启了他一生跌宕而又精彩的一生。

寻常了解到的苏轼都是在书本之上,“文师苏太守,书法王右军”,在文学造诣上,苏东坡诗词百首,文采卓绝,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身的豪气,欲报壮志,不言而喻,几曲回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是无尽的柔情,正是这样一位刚柔并济的古人,与我们的家乡湖州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历史上文人与湖州,赵孟身为吴兴人,感念家乡故土,颜真卿身逢乱世,只得寄情山水,而苏东坡则是诗人本性,这湖州的山水风俗皆是他的心中归处。史书上对于苏东坡来过湖州有四次记载,这四次也是一次次加深了这位诗人对于湖州的情感。

“秋来欲见紫髯翁,待得梅花细萼红。记取上元灯火夜,道人犹在水晶宫。”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冬,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受江南转运司差遣,帮助湖州知州孙觉勘察堤堰、治理水患。此时孙觉建墨妙亭,聚境内古碑三十余通,其中有智永集羲之书作的《圣教序记》、颜真卿书的《石柱记》、《射堂记》、《干禄字书》、《放生池碑》、《项王碑阴述》、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等。苏轼看过诸碑以后,感慨万千,挥翰作下《墨妙亭记》和《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杭州知州杨绘将回南京升任翰林学士,苏轼则由杭州通制提升为知州。于是两人约了在杭州的张先,隐居在嘉兴的陈舜俞和在苏州的刘述一起到湖州,与湖州知州老朋友李常聚会,张先的有《六客词》记叙了这次雅会。他们在湖州碧澜堂(现湖州馆驿河边霅溪馆附近)欢聚畅饮,赋诗填词,如今的碧澜堂早已不在,但是在飞英公园内重建了建筑,为纪念苏东坡一行六人的雅集,故称此为“六客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在六人饮酒赋诗的十七年后,苏东坡在哲宗元祐六年,以55岁的年纪最后一次来到湖州,此刻的他早已意气不在,反多了几缕愁绪。这一次他是升迁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奉旨过湖州时,视察苏、湖水灾,公务结束后与曹子方、刘景文等五人又在碧澜堂饮酒,这本该庆祝衣锦归旧地的时候,却因旧日“六客”中五人已逝,如今故人不在而徒添伤感,东坡酒酣思故旧,作《定风波·后六客词》。

而苏东坡与湖州结缘最深的便是他第三次来湖州,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湖州的父母官。“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夜苏东坡与秦观(秦少游)乘船沿苕溪自城南入湖州,月光在彩云间若隐若现,道场山上的多宝塔在月光下投影到了湖面,船过激起一船星辉。此前的多次来湖让他早已说出“余杭(今杭州)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而这一次从山水清远的南门入城,看着道场的风光,更是让苏东坡留下了“我从山水窟中来,犹爱此山看不足。”如今湖州市中心的“爱山”一词便是从这句诗中选取的,现在还留有爱山台旧址供人追忆。过惯了官场生活的苏东坡,在来到湖州以后,俨然文人诗客的洒脱气质便被这方水土引了出来,他登飞英塔望湖城市井日常,偕秦观爬道场山何山,以山泉濯足,乘一叶小舟,穿行于城外荷花田中,感叹“便应筑室兹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吴兴自古出美酒,作为爱酒之人的苏东坡又怎么会错过,“乌程霜稻袭人香,酸作春风霅水光”,这酒后感想,应该便是他最直接的爱酒告白。

苏东坡这一次在湖州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三月有余,但作为一方父母官,在游山玩水的性情之中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苏东坡刚到任时,恰逢湖州久旱不雨,后来又久雨不晴,“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道出了他对淫雨连绵天气的烦恼和忧虑。他脱下官服,穿上蓑衣,戴上箬笠,累次泛舟,“环城三十里”的奔波,了解农户受灾情况。他亲临湖州南郊道场乡苏湾村,见苏湾东临碧浪湖,南侧苏台山,西接大众山。碧浪湖水高涨,波涛滚流而来,他就指挥村人筑一长堤,抵御碧浪湖水的浸害,后人将此堤称为苏堤,这就是杭州西湖有苏堤,湖州碧浪湖也有苏堤的缘由。苏台山,因为苏东坡筑堤时登过此山,而苏东坡又雅称苏学士,故苏台山后来改称学士山,都是湖州人民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而后他两度率领僚属、百姓,到弁山脚下的黄龙洞祀求黄龙显灵,这一份诚心被当地老百姓所记,然而世事无常,本该打算在湖州“偏安中隐”的苏东坡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临走时全城百姓相送,并在骆驼桥下自动为他“作解厄道场累月”,祈求逢凶化吉。这一场无妄之灾让苏东坡对于官场已无留恋,他反而渴望回归于山野。当苏东坡在狱中听说湖州百姓为他所做的事,十分感慨,嗟叹“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短短的三个月,为官者与百姓的感情如此深厚,可以称得上一段佳话。

光阴流逝,物是人非,不变的是湖州的绮丽风光,山从天目,层峦叠嶂,不具高山仰止,反而多了一份率性而为;水傍太湖,千回百转,抛开世事纷杂,带了无限畅想。诗人有情,愿寄情于这山水之中,诗人有义,愿在这里结交同道。一座小小的湖州城,却可以让一个人生过客所记得,这应该是这座城的荣幸,也是这过客的多情,一座小小的湖州城,从王羲之到颜真卿再至苏东坡,也许在天涯之外的一处林中,历代先贤正举杯痛饮,大谈自己在湖州的所见所闻。

内容来源南太湖号-啊哦粽子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