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魷魚一煮就消失說起,這些年我們喫過多食用膠

【祖龍漢】

前兩天,看到一則視頻新聞,市場上買來的魷魚,放鍋裏一煮,成爲一鍋白湯。

魷魚正應了那一句俗話,炒魷魚了。走了,跑了,消失了。

這家庭主婦不服氣,又去買同樣的,回來再煮,煮了8分鐘,又成了一鍋白湯。

到底是魷魚化了,還是魷魚跑了,或者這根本就是假魷魚。

要說煮魷魚,身爲喫貨的我,真煮過。

這玩藝煮了會縮水不假,但絕不會消失,而且會煮到一定的時候會越勁道。要說消失不見了,那肯定是有假了。

所以說,可能是食用明膠做的假魷魚的可能性也有之。

我遇到過魷魚作假的,但是假得這麼離譜的我沒見過。

比如說我曾經在某多多上面買了10斤大板塊魷魚塊,那重量足。沒有短斤少兩,我尋思遇到良心賣家了。

在冰箱放了一段時間,拿出來化凍一煮,倒是沒有消失,就是縮水太狠。眼看着就只有一點了。

沒道理啊,以我以前煮魷魚的經驗,不可能縮成這個德性啊。十斤最後餘下不到五斤。這還是隻煮了一開就關了火。我怕再煮還會縮。

我喫了,魷魚是真魷魚,就是不知是注了水還是注了膠。

後來上網查,說有一種什麼膠泡過的魷魚能漲一倍的重量,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信了。

後來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到滷菜中用的卡拉膠和食用明膠。那個人舉了個例子,說生牛肉50一斤,有的地攤販滷熟了才30一斤。想不通。沒道理。不可能。

其中不虧的原因就是加了一種食用膠,能鎖住水分的同時,還能增加重量。

重要的還能見不會折稱少斤兩。我有好多次在集市上看到有人賣滷好的黃牛肉,在風中放着,我在想,這個見風會減輕重量,這樣風吹,價格這麼低,怎麼賺錢。

現在想來,一定是加了所謂的食用膠了,至於加多少了,全憑從業者的良心了。

瞬間我就明白了。回想以前的種種,太明白了。

比如說我前些時買的半熟的豬大腸,放鍋裏除水的時候,眼看着一截截地縮了,控制不住地縮了。我當時還在想,這喫飼料糧的豬,腸子都這麼不經煮,一煮就縮了。

後來我還買過滷肉,也是不能見熱水或是上鍋蒸,見熱氣就縮。明明很大一塊,我放我的湯裏回個鍋,就縮了一半。

特別是我大前年在集市上貪便宜買過40一斤的滷牛筋。我當時覺得好划算,攤主說回家切一下就喫,不用熱。但是本着在外面買的熟菜我都要蒸一下原則,我都是上鍋再蒸一下。

結果一蒸,牛筋化了一半。我當時還不知有什麼食用膠的,還自我安慰,這都是好東西,是滿滿的膠原蛋白啊。放嘴裏一喫,軟乎乎的,一點勁道也沒有。

今年上半年,我在某多多上面還買過成品的熟牛雜。真空包裝的,壓得好有彈性的那種。我也是本着衛生的心理,用開水再過一遍。一個真空包裝是一千克,我在這邊玩了一會遊戲,多煮了一會,我用漏勺子撈,發現這熟牛雜,居然也縮了一半。你想真空包裝沒壓縮的東西,我用開水一煮就縮了。這也太狠了。

我當時也是這樣安慰我自己的,這牛雜肯定也是在加工過程中有大量的膠原蛋白,經過開水一煮,膠原蛋白化出來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各種視頻後,將信將疑,假假真真,真真假假,食品安全這件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有時候就在想,在以喫不死爲原則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到底吸收過多少添加劑!特別是各種食用膠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