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小舞

“另一個‘拉姆’”刷屏了。

文章的作者叫馬金瑜,曾經是北京一家著名市場化報紙的記者,後來因爲一次,47天就與遠在青海的牧民扎西閃婚,這段童話般的戀情,前些年曾經在網絡上引發關注。

作爲曾經的四線媒體同行,我也曾注意到這名女記者放棄一線城市的體面工作,遠嫁青海的故事,並認爲這就是愛情。閒暇無事,前幾天我還在想,也不知道當初備受關注的童話愛情怎麼樣了?誰曾想,今天就見到了馬金瑜的自述長文。

在文章中,馬金瑜用曾經爲她贏得了業內聲譽文字,講述了愛情童話破滅後的家暴,剋制的文字如同在講述一個採訪對象的故事,看得人卻潸然淚下。

馬金瑜在文章中披露,自己曾多次遭到丈夫的家暴,出軌,大男子主義,甚至不止一次被打到尿失禁,透過文字描述,都能體會到那種拳頭打裂眉骨的撕心裂肺疼痛。

馬金瑜遠嫁青海的故事,跟童話裏的愛情一樣,一開始都是美好的。

在過往的文字中,我們曾經看到扎西身上最吸引馬金瑜的特質——“善良”,“他的心裏特別乾淨,像山上的泉水一樣”。

爲了佐證這份“善良”,故事中還有一個感動人的細節,在馬金瑜偶遇扎西的那次採訪中,在青海的冷夜裏,有個蜂箱裏的蜂王快死了,“扎西把蜂王捧在手心裏,一直給它哈氣,雖然那隻蜜蜂最後還是死了。”

不可否認,當初的馬金瑜確實相信了愛情,並試圖用自己的知識和媒體經驗幫助當地的牧民,把這裏的特產賣出去,雖然她被前同事們視爲最不合適做生意的人,但她確實嘗試了。

隱約中我總覺得,馬金瑜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被包裝成童話,與她轉行電商銷售高原特產關係很大。

當然,我並不認爲這有什麼問題。作爲記者,轉行從事陌生的行業,除了前同事和媒體資源,他們沒有什麼人脈,而且作爲文人,總是相信自己講故事的能力可以帶來生意上的成功,即便一再被殘酷的現實證明不可行。畢竟,中國最會講故事的商人是賈躍亭,他人生的起點也不是記者。

應該說,藉助曾經的從業經歷,馬金瑜把她的故事傳播得很廣,在2015年傅劍鋒的一篇關於她的文章中提到,他曾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高原特產賣到了海外》,作者就是馬金瑜,文中的配圖就是她的丈夫扎西。

那時候的馬金瑜很幸福,夫妻二人的合照是“雪山之下,相擁而笑”。

光良的歌詞中說,“童話裏都是騙人的”,而我卻不這麼認爲,作爲執筆寫字的記者,馬金瑜當初肯定是篤定這份愛情一定會讓她活在童話裏,並試圖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丈夫的改變,最後卻發現一切都是事與願違。

就像她在文字中寫下的那樣,“我總是願意相信,相信一切會結束,相信人會改變,相信前面的路。”

可是,當你的身邊都是這樣的人,不是勸施暴者從善,而是不停地挑唆他“你媳婦把錢管着,你算個啥男人?把一個女人家管不下?治不服?這個啥電商生意,你一個男人做不了嗎?非要讓一個女人騎到頭上?你把她治不服嗎?”

換你,能怎樣?

在我看來,馬金瑜的前同事馮翔說得非常中肯,他說自己早就知道,“她的那個草原愛情童話有一天必然破滅”。

在馮翔看來,“不要苛責她,人生實苦。命運沒有給她多少溫暖,她是用一個錯去彌補另一個錯,結果步步皆錯。”

馮翔提到一點,馬金瑜“被打成眼球血腫眉骨骨折小便失禁,還在兩年後的一次演講中,鼓勵年輕人要相信愛情,前面有懸崖也要跳下去。”從這點上看,她不是一個好榜樣。

或許,就像馮翔所說,“她去這樣的地方呆得太久,也被同化了。”

馬金瑜在文章裏說,縣文聯的老師說:上天給她一雙手,是讓她寫字的。

“她其實應該把她自己,這幾年見到的、聽到的、思考的一切寫出來。繼續發揮文字天分,讓中國,也讓世界瞭解貧困西部地區不爲人知的另一面真實,把當地女性殘酷的人生命運寫出來,爲她們發聲。”

這是馮翔的期待,也是我們的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