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可不是多多益善,這種昂貴的裝備最好實現標準化,也就是一個國家的海軍最好只裝備一種航母,航母型號太多會帶來使用成本、維護成本、訓練難度的成倍提高,是極不明智的,我國先後購買了4艘航母,共3種型號,只有最先進的瓦良格號被保留下來,其他的都被放棄。

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同時裝備兩種以上的航母,比如說美國在全力建造10艘尼米茲級航母之後,就全部退役了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福特級出現後和尼米茲級同時服役);英國在建成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同時,退役了無敵級航母的最後一艘“卓越”號;俄羅斯在脫離蘇聯單飛之後,也選擇賣掉4艘基輔級航母(基輔號、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戈爾什科夫號),僅保留1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這足以說明同時保持多個種類的航母是不明智的。

我國在上世紀萌生了裝備航母的想法,隨後多方求購退役航母加以研究,首先買到的就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航母,這艘航母跑到我們手中已經是3手貨了,墨爾本號先是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4年,然後轉手到澳大利亞海軍服役33年,這麼長的服役期對於一艘二戰時期設計建造的航母來講,已經是非常勉強了,我們不可能繼續使用它。

我國廣州黃埔船廠拿到的墨爾本號,是澳大利亞用3年時間拆掉所有設備的空船殼,基本沒有繼續服役的可能,因此我們直接將其送進了拆解船臺。外媒《簡式防務》也認爲,墨爾本號能提供給中國工程師的僅有船體框架和飛行甲板而已,拿來研究還行,繼續使用是不可能的。

(墨爾本號給我們最大的誘惑就是彈射器)

其次就是兩艘基輔級航母,基輔號在1999年3月被我們買下,2000年才拉到天津港,按理說我們能把它當成訓練艦湊活着用,但俄羅斯人夠狠,交付前拆掉了所有能拆的東西,尤其是最關鍵的動力設備,一個空船殼只能被改造成酒店了;

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在1995年被韓國買走,俄羅斯當然也不客氣地拆掉了所有能拆的東西,還規定韓國必須將其分解成不超過2平方米大的碎片,新羅西斯克號最先被韓國拆船廠拆解回收,有資料認爲韓國有留用明斯克號的計劃,但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韓國沒有經費支撐完善明斯克號的工程,在猶豫了4年之後,於1999年8月轉賣給了我們,將改造成了主題公園。

其實,就算基輔號、明斯克號能用咱們也看不上,因爲當時我們已經有更好的了,這就是烏克蘭賣給我們的瓦良格號,瓦良格號在1998年3月中旬被中國公司買下,注意這個時間節點,比買下基輔號的時間早了整整一年,可見我們從一開始就沒看上4萬噸級的基輔級,它其實也不算真正的航母,蘇聯人的定義是載機巡洋艦,國內軍事專家稱其爲四不像的怪胎。

儘管瓦良格號的來華之路曲曲折折,直到2002年3月才進入中國大連港,但烏克蘭沒有拆除它的關鍵設備,也沒有任何破壞性的行爲,工程進度達到了68%,動力設備都已經安裝到位,而且瓦良格號在當時是僅次於尼米茲級的巨型航母,比四不像的基輔級更有吸引力,我國海軍肯定更希望留用65000噸級的瓦良格號,哪怕是多等幾年。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基輔級搭載的是雅克-38、雅克-141等垂直起降戰鬥機,我們無論如何也搞不到這種機型,可能有人要說了,買回來的兩艘基輔級,可以像俄羅斯改造戈爾什科夫號那樣,將其大卸八塊之後擴大甲板面積,增加滑躍式甲板、攔阻索,然後用常規戰鬥機當艦載機。

說實話,如今的我們完全有能力像俄羅斯那樣改造基輔級航母,但在本世紀初是絕對做不到的。我們在2005年4月26日拿到瓦良格號,在2005年就開始繼續建造了,用了整整6年才最終完成建造工作,這遠遠超過一艘航母的建造週期,可見我們當時的工業水平不可能像俄羅斯那樣改造基輔級航母,這個難度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