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從奴隸社會演變過來的,這樣的思想一直刻在人類的骨子裏,可能有人覺得不合適,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有很多錢的時候,你是不是想買很多房和車?或者是多僱幾個傭人和司機給你提高生活品味。爲什麼要花大量的精力、人力和金錢去研究人工智能呢?還不是爲了更好地爲人類服務。聽從人類給它設定好的編程程式,按照人的指令給人辦事。

我們生活也會經常看到,或者以後的生活中會出現大量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武漢街上出現的快遞機器人,還有很多餐廳自動送餐的傳菜機器人,都是爲人類服務的“奴隸”機器人。人和計算機要交流時,我們就要會機器的語言,也就是要會我們通常所說的編程語言,要用編程語言實現對機器命令,計算機就聽我們的了。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樣的處理過於單一的。

當人們需要用一個框架去智能的處理一類問題的時候,這樣的設計規則就能不能滿足需要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機器學習去實現,而機器學習就完全不一樣。人類是怎麼進行學習的呢?我們從生下來就在不斷的學習當中。對於學習的過程我們太熟悉了,人類的學習主要就是學習經驗(知識也可以理解爲經驗)主要是通過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並且通過處理了這些問題而得到的感受來積累經驗,最後對這些經驗進行歸納總結。

機器的學習也是一樣的,我們通過不斷的數據輸入來給它新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就會得到所謂的經驗作爲歷史數據進行存儲,再通過海量數據對模型的訓練。通過大量訓練以後不但能夠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且還可以預測人類的要求,根據需求提供服務。

舉個例子,人工智能的攝像頭,初始會由人輸入有限的人臉,讓它積累基礎的數據,根據初始的人臉,它學會了分辨男女,年齡,是否戴眼鏡,髮型等等特點,在它之後的工作中,隨着攝像頭採集到越來越多的人臉,它的分辨能力就越來越準確,也就是說它會越來越聰明。當它能認出一個人的特徵時,你覺得它和普通攝像頭差不多;但是當他在一秒鐘內就把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臉辨別清楚,並且歸類,和數據庫進行對比,這個時候,它的能力早已超越人類的分辨能力。

人工智能就是使用計算機來模仿人的思維,使機器能夠像人一樣的思考、總結規矩並且利用規矩(專業上我們稱之爲機器學習)。如果您用機器學習算法寫個程序來模擬人的思維,比如人臉識別,就是機器能夠像人一樣再次認識你見過的人,機器的優點是不會像人一樣,見過一面第二天忘記了。 如果你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寫個程序來實現人的情感變化,將寫好的程序放進芯片,然後再製作個美麗的機器人外殼(就像科幻片裏面的機器人女友),那麼機器就像人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