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四季度,漂亮國的制裁已經初見成效。前一年險些出貨量在全球登頂的華爲,因爲他們主要在芯片上的百般刁難,終於被擠出了全球出貨量TOP5的位置。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其本國的蘋果手機新品在不標配耳機和充電頭的前提下,仍收穫了可喜的銷量,一口氣回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不過,對於他們來講也不全是好消息,華爲陷入暫時的沉寂之後,接下全球第三寶座的卻也是一家中國廠商,這家以同比增長31%的佳績來到前三甲的廠商便是華爲的老對手小米。更爲可怕的是,根據公佈的數據來看,小米在國內與海外的銷量大約爲1:2,也就是說,小米的迅速增長並非是在國內與同文同種的兄弟們血拼出來的,反而是大量收割了印度、歐洲等海外市場得來的,這當然讓漂亮國坐不住了,隨之我們便看到了拉黑小米的操作。不過在被拉黑後,小米並沒有一蹶不振,不但積極起訴對方的違法決定,還陸續放出了“隔空充電”、“四曲瀑布屏”等大招,大有越挫越勇的架勢,這是爲什麼呢?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機緣巧合收割10年行業骨幹 被小看的“失敗者”聯盟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小米在被制裁的前一年,都在忙些什麼。一年前,抗擊新冠疫情的事業還在最艱難的時刻,手機圈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聯想手機“掌櫃”常程轉會。這是繼2019年接收了前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之後進一步對於手機產業內人才的招降納叛。雖然常程後來與老東家聯想略有不快,不過還是打開了整年高管轉會的局面,在隨後的一年裏,原暴風TV CEO劉耀平、前魅族CMO楊柘、前中興通訊手機終端負責人曾學忠陸續加入,可以說是把中國手機行業10年發展最輝煌的行業骨幹都“吸收”了進來。可能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呢?不就是上市後有錢了把所有能挖來的人都挖過來嗎?真正比較牛的企業不都是內部培養人才的嗎?是,但也不是。

小米從無到有成爲一家五百強公司,總共也就用了10年。從內部考慮,小米員工數量目前已經超過了一萬八千人,10年裏當然有很多人伴隨着公司的成長得到晉升,成爲了業務骨幹,但在瘋狂向全球擴張的小米帝國面前,顯然是不夠用的。靠自己內部一點點培養人才確實不太趕得上進度的情況下,頻繁的“空降兵”雖然確實對於內部員工心裏有一定的打擊,但引進人才不失爲當下最好的一個選擇。幸運的是,“三十次顧茅廬”、“花80%的時間去招人”雷軍說得出來也確實做得出來,現在看來可以說是非常具有戰略眼光的。

而從外部考慮你會發現,這幾年隨着華米OV收割了國內80%的市場份額,大部分前些年還折騰得比較厲害的那些小廠商,陸陸續續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那些曾經在這些企業叱吒風雲的人物,在跳槽的時候也只有這麼幾家可以選,尤其是在小米以外,其他三家明顯更加偏向用自己培養起來的人的情況下。

機緣巧合之下,雙方都成了彼此的最優解,也就有了大批量收編的戲劇化一幕。如果不嚴謹地回顧一下中國智能手機歷史,甚至世界的智能手機歷史,可能最大的兩件事就是蘋果讓大家認知到了什麼是智能手機,以及小米帶頭颳起了的互聯網手機風潮。上述提到的被吸收的高管中,像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這樣曾一邊學習小米,一邊想要超越小米的並不在少數。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你會發現,這10年間整個手機市場,尤其是國內市場,與其說對於小米是曾經百家爭鳴遍佈對手,不如說是一個大的設在外部的培訓中心,相當於小米在外部以幾乎爲零的成本培養了一批優質人才,更難得的是,他們懂手機也懂小米。

沒有永遠的敵人 當仗打到了家門口

有華爲禁令在前,很多人擔心小米的下場會更慘,同樣的制裁力度之下,有人認爲小米連一個月都撐不住。美國人可能更是認爲“斷供”兩個字一放出來,雷軍就會率隊投降。在很多人眼裏,小米沒有華爲那樣強大的研發實力,其主營業務完全離不開美國供應商的支持,特別是手機核心芯片方面,小米極度依賴美國芯片廠商高通也是不爭的事實。也許美國也是這樣想的,相對於能夠自己設計可能會威脅到自己地位芯片的華爲,制裁一個依賴自己才能站穩腳跟的廠商,就沒那麼緊迫了。但就在美國“高抬貴手”的時間裏,小米的備戰備荒已經有條不紊地進行了。

事實上,華爲被禁後,國內的幾大巨頭無不膽戰心驚,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被折騰的會是誰,也許就是接下來發展狀態最好的那一個。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人們,不會不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敵人打到了家門口,再把全部槍口對準鄰居家,就不理智了。爲了杜絕這種可能性,有遠見的企業家們早就開始扶持國產供應鏈,以國產供應鏈爲主的替代性方案早已經不再停留在紙面上。

根據集微網的報道,2020年華爲哈勃和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共投資了超50家半導體領域企業,其中,華爲哈勃投資了已經超過了18家,而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出人意料地對超過36家半導體領域企業進行了投資,數量上幾乎是華爲的一倍。在頻率上華爲哈勃2020年下半年投資步伐開始加快,月平均投資1.5家企業。而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頻率更高,月平均投資3家企業。光電、射頻、材料、功率半導體,成爲了2020年華爲與小米共同的賽道。

並且,有至少包括思特威、昂瑞微、縱慧芯光、好達電子等企業已經同時接收了華爲哈勃和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的投資,且從投資信息公佈的時間線來看,除縱慧芯光外,對於其他企業的投資,小米長江產業基金要先於華爲哈勃。

雖然有些反直覺,但事實確實與大家印象裏打得你死我活的友商關係不同,在過去的一年裏它們都在扶持國產供應鏈,並且多家被投資的企業未來也將成爲他們共同供應商。華爲在被制裁之初,網上曾有聲音宣揚小米內部十分高興的言論,但其實在企業家眼中,毫無疑問“危機感”更勝一籌。在有限的時間內,加速投資其他企業無疑是性價比最高、成效最快的高產供應鏈替代辦法,小米沒有浪費華爲爭取的時間,雖然投資佈局還遠沒有到“開花結果”的時候,但加速扶持國產手機產業鏈去A化的進程,早被大家印象裏“不共戴天”的友商們一起拼命推動着了。

從大招迭出到反擊起訴 真正的有準備之仗

2021年1月,也許是進入500強的小米更礙眼了,或者是小米海外的增長太亮眼了,漂亮國終於還是宣佈將小米集團列入了相關清單,並且在公告中,將小米集團認定爲“中國軍方公司”。當然除了董事長雷軍先生名字帶“軍”之外,小米可能也找不到什麼真的跟軍方有什麼相關的地方。不過,在歷史上見過“莫須有”的中國人對於美國人安插的“罪名”一點都不以外。從大衆輿論的角度來看,大家與其說爲小米緊張焦慮,更多的可能反而是爲其高興。美國的清單越來越像是一個血統和實力的認證,進入了500強的小米,終於被敵人認定成了值得對付的對手。

當然,被拉黑畢竟對於目前的小米並不真的是一件好事,醞釀了半月之後,小米發出公告表示,已經於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起訴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財政部,要求法院宣告上述決定違法,並撤銷相關決定。不過我們也知道,起訴這事兒八成後面也就石沉大海了。

不過與美國的“小算盤”算計的結果不同的是,小米不但口頭上不老實,還在最近推出了一項又一項的黑科技,瘋狂地秀着自己的肌肉,在告訴對手不要小看了中國的手機企業。

自2016年推出小米MIX手機,智能手機正式進入了全面屏時代,小米也從此證明了自己和國產手機除了在“性價比”和堆料之外,越來越多地開始主導智能手機的未來發展方向。國產手機從追隨者,逐漸成爲了引領者。

2019年9月,環繞屏概念手機小米MIX Alpha發佈,再一次震驚了世界。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360度環繞機身實現以及高達180.6%的屏佔比,該機也是全球首發最高1億像素相機手機,首次突破億級像素壁壘。當然,小米MIX Alpha的售價不菲,19999元的它,就連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也只能隔着櫥窗望上一望。

2020年8月,我們在小米10至尊紀念版見到了120W的有線快充,其可以實現23分鐘充滿的誇張速度。直至今日,在真正量產的機型當中,也只有今年年初發布的iQOO 7達到了同等的充電規格。兩個月後,距小米發佈50W無線快充僅隔兩個月,小米官方發佈了80W無線快充技術,再次震驚業界。

2021年的1月29日,就在美國將小米進行“拉黑”兩週之後,小米手機官方宣佈首發自研隔空充電技術,並率先在其智能手機小米11上實現。該技術可以達到在整個房間範圍內給智能電子設備充電的目標,並且無需搭配任何電線或底座。這一技術的橫空出世,在一定意義上標誌着真無線設想從理論變成現實。

僅僅不到一週,小米發佈了首款四曲瀑布屏概念手機。這款手機採用的是 88 度深彎四曲屏幕,邊框幾乎全部由屏幕取代,整機沒有開孔,無實體按鍵,還有大功率無線充電、壓感按鍵、第三代屏下鏡頭以及 eSIM 卡等一衆創新科技集於一身,由於屏幕上下邊緣也做成了 88 度的彎曲,還可以用來瀏覽信息。

話音剛落,在2月7日晚上的直播中,雷軍確認了小米重啓MIX產品線,代表着小米“最高戰力”的MIX系列續作MIX 4將攜手一衆黑科技重回大家的視野。在直播中,雷軍也透露了小米未來的發展方向——2021年小米還將擴招5000名工程師。“5000名工程師”的目標雖然會在企業管理方面給小米帶來新的挑戰,但是也小米重走技術路線的好機會。隨着“售價萬元的小米高端手機你會買嗎?”這樣的問題被拋出,小米再也不僅僅是當年的價格屠夫,它已經爲未來做好了準備。

衝擊高端需要給用戶更高的心理預期,這勢必需要手機在某些方面做到鶴立雞羣,甚至驚豔全球纔行,這點小米曾經做到過,未來相信還會做得更好。

結語

叱吒風雲多年的小米其實還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成長,主要還是與它在研發和人力資源上的投入有巨大的關係,僅在今年,小米就撥出了超過100億人民幣的研發基金,目前在中國企業研發投入方面排名前20位。往年間看似更加重視營銷、輿論戰的國產廠商,陸續將看似喫力不討好的“研發”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它們早已不再是也把不情願做蘋果的“跟屁蟲”,便宜也絕對不再是它們的唯一賣點。5G浪潮的席捲下,衆手機廠商眼前的機遇都是較大的,國產手機廠商想要與國際廠商一決高下,技術儲備、發展思路以及機遇的把握都將是“廝殺”的重點。目前來看,國產手機廠商的未來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