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

在河南、安徽的部分農村,還留存“剃尾巴”傳統的習俗。“尾巴”即“頭髮”或者稱作“辮子”,小孩從出生到6歲(有的是4歲,不同地區年齡不一樣),後腦勺就留着1-2條“尾巴”,一直留到剃尾巴的年齡。

在6歲生日那天把尾巴剃掉(嬌貴的孩子可能會留到12歲),這個習俗也被稱爲“剃尾巴”。

河南駐馬店一小孩“剃尾巴”,儀式非常隆重,花轎都擡出來了。圍觀的羣衆坦言,還要擺酒慶祝。

網友評論:這習俗,孔子不懂,孟子不懂,老子也不懂。

01 河南“剃尾巴”風俗,和結婚一樣隆重

剃尾巴之前,舅舅要到場,準備好剪刀、紅繩、臉盤,有的地方還要一隻鴨子。

剃尾巴要到有水的地方去,可以是河邊也可以是池塘邊。從家裏出發時,要先放鞭炮,然後由舅舅揹着或者抱着到目的地,一般不給落地。

到了河邊,舅舅剪下男孩的“辮子”,用紅繩綁上紅包放到盆裏,然後放到水裏去。有的地方是綁在鴨子尾巴上,然後扔到水裏。

這一步驟之後,便是撈盆子。一般來說,孩子有乾爹的就是讓乾爹去撈,沒有的乾爹的是舅舅去撈。

有的地方還會惡作劇,故意把撈盆的人推入水裏,寓意爲沾運氣。剃尾巴很隆重,堪比結婚,滿月酒對它來說是小巫見大巫。

02 花轎裏坐着的是誰?

很多地區都有認乾爹乾媽的習俗,剃尾巴離不開乾爹乾媽。

很多人都好奇,剃尾巴爲什麼要抬花轎出來?其實裏面坐着“重要人物”,很容易就能猜到。

花轎裏坐着的是小孩的乾媽,一般情況下,乾媽還會抱着自己的兒子在花轎裏(兒子大了就不用了)。用花轎抬着乾媽,代表着尊重和地位,這也是爲什麼有的地方還有花轎,就是爲了舉行儀式用的。

有的地區花轎是給小孩坐的,坐着花轎去河邊的,不用舅舅揹着去。

03 壓軸戲是中午的宴請,隆重程度堪比“婚宴”

男孩剃尾巴,舅舅要不要大紅包答案是肯定的,少則幾百,多則上千。

按照習俗,剃尾巴一般在6歲,舅舅封紅包也與6相關,要麼600或者666元,要麼6000或者6666元,寓意是順順利利。

不得不承認,有剃尾巴這風俗的地區,舅舅不好當。

戶外的儀式舉行完之後,就可以請賓客入席了。

換句話說,剃尾巴這風俗其實已經變味了,變成了“收紅包”的宴席。賓客來喫酒,必然是要打紅包的。

以前剃尾巴不邀請外來賓客,主要是自家人。現在大操大辦,相當於婚宴,不知道有什麼意義。

大餐之後,男孩還要一個個給長輩敬酒,舅舅負責端盆倒酒,儀式感十足。更奇葩的是,男孩敬酒,一次2杯,長輩要喝完,男孩則隨意。

所以,參加宴會的,千萬別喫太飽,不然喝不下了。

04 儀式感十足,卻無實際意義

這個習俗,現在有點變了味,目的是爲了斂財,和“無事酒”沒有任何區別。有的家庭一年辦好幾次,經常出禮的,生活上壓力很大。

有網友透露,這個習俗是以前一些家庭重男輕女,生了男孩特別金貴,怕夭折,就弄個辮子意思是當女孩子養,因爲“丫頭命賤”,好養。

都2021年了,留辮子顯嬌貴?

好好的一個孩子,從小就被嬌慣壞了,長大了還得了。什麼“剃尾巴”,其實就是剪頭髮,習俗毫無實際意義,是時候取締了。

講述新鮮事,分享身邊事,與您一起品味世間冷暖,品讀人生經典,歡迎關注我。

致讀者:你身邊發生了什麼有趣、好玩的故事,歡迎私信投稿給小米,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