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所在,大抵是在洛阳至开封一带的地区。所谓“中原”,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上古时期的那些王朝,大多在这里繁衍生息,绵延数百代以上,比如夏王朝曾经的国都斟鄩就在洛阳,还有老丘则是在开封;商王朝曾有西毫、傲城等,皆在这个范围。至于周王朝,八百年间洛阳都是当之无二的国都。因此《诗经》里有:“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尚书》有载:“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这里的九州后来也被称之为中原之地,但这个“中原”的范围要广义得多,至少后来我们所知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都是包括在内了。

最北的辽东、最西的陇西、最南的南海到最东的东海,大致都在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大多数诸侯国,乃至战国时期的七大强国,都在中原而内。那么,那些所谓的秦国是戎狄、楚国是蛮夷就站不住脚了。因此,在大多数诸侯国眼中,真正的中原,或只在周天子王城洛阳往东的一片区域而已。

中原是富饶的,中原是文明的,不止诸侯国们欲逐鹿于此,那些为诸侯国们所不齿的蛮夷们,对中原也是觊觎在心。如“可怜令支国君臣,只因侵扰中原,一朝俱死于非命,岂不哀哉”,还有“单说北狄主名曰瞍瞒,控弦数万,常有迭荡中原之意”,这些中原人眼中的异族们,即便是身死于非命,也要带着大军突进中原,绝非是那么单纯的想要突进中原。中原,不过是他们称霸天下的一座桥梁,占据中原即占据天下之中,占据中原即可以成为正统,诸侯可为霸主,戎狄可为诸侯。

春秋诸侯千八百,战国来时有七雄,其中真正地处于中原的国家并是不多,哪怕就是那些称霸诸侯的霸主之国,很多都不是中原之国。从当时的诸侯疆域和分界线来看,真正的中原之国实际上相当之少,以春秋中后期的纷争格局看,从西向东是周王城洛阳,到郑国,再到宋国的商丘,从北向南则是从卫国的朝歌,到陈国,再到蔡国,也就这少数的几个国家,真正才是占据着中原的核心腹地。这个地区的诸侯国,最强之国即是郑国。“郑居南北之间,为中原屏蔽,王若欲图中原,非得郑不可”,郑国以此位置在春秋受尽折磨,常常都是诸侯征战之地。

“子元曰:妇人尚不忘中原”,这是楚国人在议论征伐中原之事。“孝公心怀愤怒,欲用兵中原”,这是齐孝公有心用兵中原之事。“晋所以能久霸天下者,以地近中原故也”,如此看来晋国也不属于中原之地。“使延陵季子聘晋,以观中原之衅”,吴国当然也不是中原。“然比于中原,曾未及半”,苏秦跟燕文公论中原之事,也即就连燕国也不在中原之列。“武王思张仪之言,谓樗里疾曰:寡人生于西戎,未睹中原之盛”,至于秦国则更为偏远了。

是郑国而言,是宋国而言,都曾有强大之时,这是有赖于其先天地理优势,千百年积累为郑、宋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也让两国在春秋伊始有着相当的话语权,甚至也在一段时间里有称霸诸侯的能力。

可是先天的地理优势,后来也成为两国最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邻近的蔡国、陈国等国的问题,那即是中原这块肥肉太肥了,谁都想要来抢夺。

于是,中原之地的诸侯国们,大多在战国时期就销声匿迹了,即便是周王朝的国都城洛阳,也在战国末期成为秦国之疆域。中原,终究成了天下逐鹿的战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