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所在,大抵是在洛陽至開封一帶的地區。所謂“中原”,意爲“天下至中的原野”。上古時期的那些王朝,大多在這裏繁衍生息,綿延數百代以上,比如夏王朝曾經的國都斟鄩就在洛陽,還有老丘則是在開封;商王朝曾有西毫、傲城等,皆在這個範圍。至於周王朝,八百年間洛陽都是當之無二的國都。因此《詩經》裏有:“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尚書》有載:“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幷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爲營州。於是爲十二州也。”這裏的九州後來也被稱之爲中原之地,但這個“中原”的範圍要廣義得多,至少後來我們所知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都是包括在內了。

最北的遼東、最西的隴西、最南的南海到最東的東海,大致都在這個範圍內。也就是說,春秋時期的大多數諸侯國,乃至戰國時期的七大強國,都在中原而內。那麼,那些所謂的秦國是戎狄、楚國是蠻夷就站不住腳了。因此,在大多數諸侯國眼中,真正的中原,或只在周天子王城洛陽往東的一片區域而已。

中原是富饒的,中原是文明的,不止諸侯國們欲逐鹿於此,那些爲諸侯國們所不齒的蠻夷們,對中原也是覬覦在心。如“可憐令支國君臣,只因侵擾中原,一朝俱死於非命,豈不哀哉”,還有“單說北狄主名曰瞍瞞,控弦數萬,常有迭蕩中原之意”,這些中原人眼中的異族們,即便是身死於非命,也要帶着大軍突進中原,絕非是那麼單純的想要突進中原。中原,不過是他們稱霸天下的一座橋樑,佔據中原即佔據天下之中,佔據中原即可以成爲正統,諸侯可爲霸主,戎狄可爲諸侯。

春秋諸侯千八百,戰國來時有七雄,其中真正地處於中原的國家並是不多,哪怕就是那些稱霸諸侯的霸主之國,很多都不是中原之國。從當時的諸侯疆域和分界線來看,真正的中原之國實際上相當之少,以春秋中後期的紛爭格局看,從西向東是周王城洛陽,到鄭國,再到宋國的商丘,從北向南則是從衛國的朝歌,到陳國,再到蔡國,也就這少數的幾個國家,真正纔是佔據着中原的核心腹地。這個地區的諸侯國,最強之國即是鄭國。“鄭居南北之間,爲中原屏蔽,王若欲圖中原,非得鄭不可”,鄭國以此位置在春秋受盡折磨,常常都是諸侯征戰之地。

“子元曰:婦人尚不忘中原”,這是楚國人在議論征伐中原之事。“孝公心懷憤怒,欲用兵中原”,這是齊孝公有心用兵中原之事。“晉所以能久霸天下者,以地近中原故也”,如此看來晉國也不屬於中原之地。“使延陵季子聘晉,以觀中原之釁”,吳國當然也不是中原。“然比於中原,曾未及半”,蘇秦跟燕文公論中原之事,也即就連燕國也不在中原之列。“武王思張儀之言,謂樗裏疾曰:寡人生於西戎,未睹中原之盛”,至於秦國則更爲偏遠了。

是鄭國而言,是宋國而言,都曾有強大之時,這是有賴於其先天地理優勢,千百年積累爲鄭、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資源,也讓兩國在春秋伊始有着相當的話語權,甚至也在一段時間裏有稱霸諸侯的能力。

可是先天的地理優勢,後來也成爲兩國最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是鄰近的蔡國、陳國等國的問題,那即是中原這塊肥肉太肥了,誰都想要來搶奪。

於是,中原之地的諸侯國們,大多在戰國時期就銷聲匿跡了,即便是周王朝的國都城洛陽,也在戰國末期成爲秦國之疆域。中原,終究成了天下逐鹿的戰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