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湾位于淮河之滨的淮南田家庵区,之前属凤台县。据村史记载,该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廖氏聚居地。

淮南廖家湾在淮南一带有“卧虎藏龙”,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有多名廖姓青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斗争。在黄埔军校创办以后,有多名青年报考军校,其中后来成为高级将领的黄埔生就有4位。

那么,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说说廖家湾村这4位黄埔生,他们都是谁?后来的结局如何?

一、廖运升:黄埔第四期

廖运升,黄埔四期毕业。先后在武汉国民政府宪兵团、第33军、第41军、安徽省保安第8团任排长、少校营长、上尉连长、旅部中校参谋、上校团长等职。

抗战时期任安徽省政府保安处上校参谋、皖南行署警保处处长、鲁苏豫皖边区挺进第5纵队少将司令、第117师少将师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任第117旅任少将旅长、整编第57师少将副师长、第1纵队少将副司令、暂编第110师少将师长。

二、廖运泽:黄埔第一期

廖运泽,他是廖运升的堂弟。早年曾就读安庆职业学校,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被迫离开学校,报考黄埔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北伐,1926年加入我党。他先后在黄埔潮州分校、武汉分校、第11军叶挺团任学生队长、少校队长、中校队长、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南昌起义,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在汤坑战斗中与部队失散,去了上海。后与许光达等人筹办33军学兵团时,秘密建立地下党组织,进行兵运工作,后身份暴露逃离寿州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后任第42军高参,淮军第1师新编第5旅营长,暂编第2旅副团长.独立第40旅上校团长,第95师补充旅少将旅长等。

抗战时期先后任第92军21师师长、衡阳(南岳)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总队长、第92军暂编第14师师长、骑兵第2军军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任第八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兼颍上指挥所主任及暂编第1纵队司令(其堂兄廖运升为暂1纵队副司令)、第十五绥靖区副司令、衢州编练处副司令等职。

三、廖运周:黄埔第五期

廖运周,他是廖运泽是亲弟,1926年考入黄埔第五期,1927年加入我党。黄埔毕业先后在寿县练兵团、第91师、抗日同盟军等任教育副官、连长、团长,参加了北伐和南昌起义。

抗战全面爆发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任110师656团团长、330旅旅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任黄维兵团110师师长。

四、廖传枢:黄埔第六期

廖传枢年纪比前面三位廖姓兄弟要小很多,但辈分比他们高,是他们三位的族叔。

他是1929年考入黄埔第六期的。先后在第52军2师任少校参谋、中校作战参谋、上校参谋主任、上校参谋长、2师6团上校团长、25师75团上校团长、2师上校军务处长、第52军上校副参谋长、少将参谋长、辽宁省营口市市长、第15军参谋长等职。

五、结局

结局是命运决定的,但命运上看起来是天定的,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为。当某个改变命运的时间窗口打开的时候,如果你不去争取改变,那你就会成了命运的弃儿。

那么他们叔侄4人的后来的结局如何呢?

总体来看,结局都还是不错的,都能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成为后代人的骄傲。

一、廖运升在1949年5月率110师在浙江义乌宣布起义,加入人民的队伍,后任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市房管局局长,民革南京市委主委,南京市人大副主任,1981年去世,享年80岁。

二、廖运泽在因其堂兄率部起义后,被国民党通缉潜逃香港,1952年回大陆,先后担任民革江苏副主委、主委、民革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并担任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江苏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等职,1987年9月27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三、廖运周一直就是我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同志,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随黄维兵团驰援徐州的110师在11月27日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1949年4月,110师番号归其堂兄廖运升使用),加入人民队伍,改编为二野第四兵团第14军第42师。廖运周后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去世,享年93岁。

四、廖传枢于1949年12月24日在四川彭县随第15军参加起义,后任武汉市政府参事、武汉市政协常委、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黄埔军校同学会武汉联络组组长,民革武汉市委员会顾问等职,1987年3月16日去世,享年77岁。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冯玉祥麾下爱将,抗战时因开展“四六八合作”被撤职,后来呢

他是阎锡山麾下猛将,大同防卫战获胜后,是何原因让他脱离晋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