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孩劍橋大學畢業,不顧家人反對,到中國技校留學,現如何

2021高考又要快到了,全國考生都在緊張的備考當中。對於每個高考家庭來說,唯有保證考前認真學習,才能在高考中斬獲佳績,才能考上好大學,畢業後才能找到一份薪資滿意的工作。幾乎沒有哪個父母會願意,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後,還去做廚子這樣聽起來不怎麼高貴的職業。然而,英國卻有一個女孩,畢業於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劍橋大學,結果不顧家人反對,非要跑到中國的技校來學燒菜,現在怎麼樣了?

這個“愣頭青”女孩名叫扶霞·鄧洛普,中文名叫鄧扶霞,從小在英國倫敦長大,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英國人。自小她的學習也非常好,每次考試都能拿到高分,是學校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未來一定會有美好的前途。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看起來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居然有着一個非同一般的理想,她長大後居然想去做廚子,給人家燒菜。這種另類的想法,即便放在開放的英國課堂,也屬於奇葩的存在。

爲此,當她上中學的時候,在課堂上把自己的夢想說出來後,不僅遭到了全班同學的鬨笑,課後還被老師專門找出來談話,糾正她這種“不求上進,甘願墮落”的思想。自此,她把自己這個最真實的夢想埋在了心靈深處,再也不向任何人訴說。每天認真學習,忙於考試,中學畢業後,成功被劍橋大學文學系錄取,本科畢業後,她又考上了倫敦亞非學院的碩士學位。在外人眼中,扶霞就是典型的女學霸,未來前途不可限量,老師對她也有很高的期許。

然而,別人羨慕的人生,卻不是她自己喜歡的樣子,她厭煩枯燥的學術研究,這也讓她塵封已久的“學燒菜”的夢想不斷騷動。她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了父母聽,不過,並沒有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他們同樣認爲,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想着當廚子,有點不可思議。唯有她的奧地利教父十分欣賞她的想法,願意支持她,有時到她家的時候,還會專門給她帶一些亞洲菜譜。

正是有了奧地利教父的支持,扶霞有了與父母“堅持鬥爭”的動力,終於,在她不懈努力之下,父母被說動了,但是,也給她提出了一個刁難的條件。因爲扶霞的碩士專業是“中國研究”,所以,父母只同意讓她去學中國菜,還不給學費。

雖然這是一個大難題,但是,至少父母同意她學燒菜了,扶霞十分高興。爲了實現夢想,她絞盡腦汁地尋找各種可能,這時她發現了英國文化協會有一個獎學金補助計劃,關於中國少數民族研究。她的腦中頓時靈光一閃,也許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1994年,通過努力,扶霞申請到了英國文化協會的獎學金補助,表面上帶着一份少數民族研究計劃來到了中國,留學四川大學一年。實際上,內心懷揣着一份熱切的“學廚”之心。當她完成了四川大學一年學業之後,就跑到了有着“四川新東方”之稱的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習川菜,這是她還在英國的時候,就制定好的目標和方向。

學習做菜遠非想象的那麼容易,大量具有中國特色的食材和調味料名稱是她需要熬過的第一關。但是,扶霞沒有氣餒,學霸的能力在這個時候彰顯無疑。上課,她認真做筆記,把老師講述的內容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下課,她不敢浪費課餘時間,認真複習老師講過的每一點內容。終於,三個月的時間,記下了數百個專業名詞以及運用搭配方法。

接着就是下廚房。與西方廚房不同,中國的廚房“煎炸烹煮燉燜炒”樣樣都有,還有殺魚洗菜等各類雜事,都需要學習。來自英國的金髮女孩鄧扶霞雖然看得頭暈目眩、胸口犯惡心,但是,依舊沒有猶豫,挽起袖子,就跟着老師和同學一起做。正是這持之以恆的堅持與永不退縮的勇氣,讓她走進了中國川菜的大門,往後20餘年,從未停止過對中國美食的研究。

如今,鄧扶霞依舊致力於向西方傳遞中國美食文化,她寫過多本關於中國美食、中國川菜的書,在歐美十分受歡迎,還榮獲了四次有着“烹飪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彼爾德烹飪寫作大獎。尤其是著名的《魚翅與花椒》不僅在西方引起轟動,打開了外國人對中國菜的瞭解。也讓中國人十分好奇,在外國人的眼中,中國的飲食文化又是什麼樣子的?有一位中國讀者說的非常有趣:“這本書就像旅行文學,非常真實,十分有趣!”

看過鄧扶霞的經歷,我們羨慕她現在的成就,也佩服她當初對夢想的執着與堅持。只是,我卻想到了現在國內的教育,家長的焦慮,讓教育有點兒畸形。從小給孩子灌輸要認真讀書,以後考上好大學,未來就能有好工作。卻很少關心孩子真正喜歡什麼,興趣愛好在哪些方面。若是中國孩子說長大要當廚子,給人燒菜,家長怕不是劈頭蓋臉一頓吵。因此,現在中國的孩子更像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整批次出來都一模一樣,這也是目前中國教育的一種悲哀。

好在國家正不斷推出各類相關政策,改善“教育內卷化”的趨勢,提供更寬鬆的教育環境,這樣才能讓家長允許孩子能夠擁有各種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出現更多如同鄧扶霞一樣,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理想的孩子。教育不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通過正確的指引,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教育的基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