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中午兒子和朋友一起看了電影《你好,李煥英》,回來和我們絮絮叨叨說了半天電影的內容。

看來,他看完電影還挺有感觸。

他說,其實把主角換成你們也一樣啊!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做的事情也都是一樣的,兒女的感受也是一樣的。

忽然想到,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寫作素材。

在中國的傳統裏面,直接稱呼父母的名字是不敬的,但電影的片名,應該是提供了一個平視父母的視角。

這個視角,可能會稍稍不同於平時我們對父母的印象。

於是有了昨天的文章:《開學後,想給學生布置一篇作文,題目就叫“你好,李煥英”》。

02

有意思的是,文章引來了一點小小的爭議。

有讀者表示,如果沒看過電影怎麼辦?

更有讀者直接質疑筆者,是不是在特意幫着賈玲拉票房:

“沒看過電影的學生咋辦,你是在追高票房嗎?有分成?”

雖然留言可能有一定開玩笑的因素,但我還是認真回覆:

“不一定非得去看電影,因爲你的李煥英,就在身邊。”這是本文的最後一句。另,我寫這篇文章也沒有看電影。其實很多時候作文,瞭解事件梗概後,主要是自己的發揮。畢竟,不是要求學生寫影評。

03

說實話,我昨天在寫文章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特意在文章中已經點明。

我們寫文章,經常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原材料只不過是一個寫作的由頭而已。

比如去年的高考作文,給的材料是管鮑之交的故事。

故事的見於《史記》,其中孔子的名言見於《論語》,但考生不能說沒看過《史記》,沒讀過《論語》就不能寫作文了。

人家問的是你的感受,而不是對原文的考證。

想寫好那篇高考作文,別說整部史記,連“管晏列傳”都不必讀,題目中給出的那點材料已經足夠了。

04

讓我有點意外的是,有一位班主任老師給我留言,說想借用我文章裏面的一些內容,給班裏孩子出一篇作文。

作文的要求是這樣的:

2021年的春節電影《你好,李煥英》,是演員賈玲獻給自己母親的電影,影片中的許多情節就是她的心路歷程。賈玲用真誠,打動了所有的觀看者,以至於上映 5 天來,票房突破15億。

每一位母親都是一部感人的小說,她的故事都可以拍成電影,都感人至深。我們不一定都能夠像賈玲一樣,爲母親拍一部電影。但我們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筆,寫一下自己的母親。“真誠”,是表演的真諦,也是做文的真諦,更是人生的真諦。

請你以《你好,......(自己的母親)》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不一定非要去看電影,因爲你的李煥英,就在身邊。

我非常讚賞這位老師的做法,短短的幾行字,已經把材料部分表達完整。

學生不必去看電影,照樣能夠寫出文章來。

當然,在聊天時,我也做出了善意的提醒,畢竟在當前的教育語境下,在假期給學生布置任務,是一個有一點點尷尬的事情。

弄不好,可能好心辦壞事,自己給自己惹麻煩。

05

近年來的中高考作文,都比較貼近社會熱點。

而春節檔中的現象級電影無疑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點,也可能成爲考點。

發現這樣一個永恆的親情話題,讓孩子們練練筆,應該是一次不錯的教育機會。

這就是我寫昨天那篇文章的初衷。

不管孩子們去不去電影院,賈玲都不會分給我錢。

真的。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