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兒志在四方,班超是古往今來多少有志男兒的精神指南。他的身上有兩個非常著名的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些啓蒙知識相信孩子們也都知道,但是班超有個很了不得的妹妹,大家就未必知道了。這位奇女子學問非常高,不但幫大哥班固續寫了《漢書》,還用她的生花妙筆,把遠在西域戍守了三十一年的二哥班超救回了長安。

當時班超已經年老多病,如果不是妹妹寫了一篇才情橫溢的奏章,他很可能就埋骨在漫漫風沙之中了。這篇奏章情理兼美,文采斐然,兼有感動皇上使骨肉團聚之功用。個人認爲,這樣的文章不入中學課本有點可惜了。

先說班超在西域建功立業的事。

永平十六年,即公元73年,不甘心一輩子抄抄寫寫維持生計的班超終於踏上了改變一生命運的征途,跟隨奉車都尉竇固等人帶兵攻打北匈奴。小試牛刀,他就顯示出了非凡的領軍才能,率兵進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和蒲類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兩戰皆捷,斬獲甚多,深得竇固賞識。

接下來,奉命出使西域的班超開始上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終極大戲,揚威大漠,彪炳千秋,實現了他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的夢想。直至公元94年,班超使用龜茲、鄯善等僕從國的軍隊七萬人,進攻焉耆、危須、尉犁三國,並將三王悉數俘獲,再次實踐了西漢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誓言。至此,西域五十多個國家全部歸漢。

次年,班超因平定西域的豐功偉績獲封爲定遠侯,食邑千戶,時63歲。

有一首在民國年間傳唱的《知識青年從軍歌》,歌詞中有這樣的句子:“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歌中所唱的這位“絕域輕騎催戰雲”的英雄就是班超班定遠。宋代陸游在《訴衷情》一詞中也寫他:“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豪邁氣概躍然紙上。

明朝文學大家馮夢龍對班超格外推重:“必如班定遠,方是滿腹皆兵,渾身是膽。趙子龍(趙雲)、姜伯約(姜維)不足道也。”後人評價,趙雲一身是膽,姜維膽大如拳,但馮夢龍認爲他們都遠在班超之下。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班超位列其中。

儘管是氣壯山河的英雄,張目叱吒之間可令風雲變色,但畢竟人是要老的,封侯之年,他已經63歲。歲月不曾饒過誰,西域的狂沙吹不平他臉上的皺紋,加上艱苦卓絕的戰爭又給他留下一身傷痛,已近古稀之年的他越來越想念家鄉,想念八百里秦川的旖旎風光,想念渭水悠悠淌過的咸陽。

到永元十二年,班超已經69歲了,日不思食,夜不成寐,終於還是下了決心上疏,希望皇上能發發慈悲,放他這把老骨頭回到家鄉去。在他的疏中有這樣一句:“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在班超的心中,只要過了玉門關,就是漢人聚居區,那就是內地了。能進了玉門關就行,他連酒泉都不敢奢望。他還寫道讓兒子班勇跟隨獻給皇上的貢品回去,讓他親眼看一看中土的風光。

曾經鐵血丹心的英雄畢竟遲暮了,寫的話雖然氣短,讀來卻令人淚下,可仍然沒能感動了漢和帝,也許和帝以爲西域畢竟離不開班超,有他在那裏鎮守自己纔可以放心睡覺。

看到皇帝遲遲沒有要讓班超回家的意思,班超的妹妹班昭決定出手了。她也要上疏皇帝,爲哥哥求情。

這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妾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賞,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衆,每有攻戰,輒爲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

開頭先替她的同胞哥哥謙虛了幾句,都是有賴皇上的盛德,哥哥才立下了一點小功,而皇上又給了他重賞。哥哥在西域奮戰了三十年,留下一身創傷,不是倚仗陛下您的神威,他怎麼能在西北的大沙漠裏僥倖活下來?

“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衆,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

接下來這一段以情動人,纏綿悱惻。哥哥與我骨肉分離,幾十年了,現在恐怕親兄妹見了都不認識了。當年跟着他闖西域的人也基本亡故,哥哥已經是七十歲的人了。他又老又病,鬚髮全白,兩隻手也不聽使喚,眼花耳聾,不拄杖都不能行走。雖然他的心裏還是想着要爲陛下效命疆場,奈何歲月不饒人,他已經是風燭殘年,牙也不剩幾顆了。

“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奸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鹹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爲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

陛下聖明,當然知道那些蠻夷人的秉性,冷酷無情,一向欺負老弱,一旦他們見班超病弱無人替代而起了悖亂之心,畢竟是於國家不利的。爲此我的哥哥才決心上疏求歸,希望皇上派出年輕驍勇的人接替他。可是他上疏三年,還沒有得到陛下的恩准。

“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侯伯之位,故敢觸死爲超求哀,丐超餘年。一得生還,復見闕庭,使國永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卒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

最後班小妹又用古來仁君一向憐老重孝來說服皇帝,進一步委婉地請求。因此我膽敢冒死向以孝治天下的陛下爲班超哀求,請求讓哥哥在剩餘的年月裏,能夠活着回來,再看看京師的宮闕和庭院。讓國家永不再有勞師遠征的顧慮,西域也不再有突發的禍患。哥哥也能蒙受陛下像文王埋葬屍骨、田子方憐惜老馬一樣的恩惠啊。

“《詩》雲:‘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超有書與妾生訣,恐不復相見。妾誠傷超以壯年竭忠孝於沙漠,疲老則便捐死於曠野,誠可哀憐。如不蒙救護,超後有一旦之變,冀幸超家得蒙趙母、衛姬先請之貸。妾愚戇不知大義,觸犯忌諱。”

接着再次引經據典,《詩經》中說:“民衆勞累了,差不多就可以小小休息一下。在國中遍施惠政,以安撫四方民衆。”仁慈寬厚的陛下,哥哥曾經給我寫信訣別,說恐怕此生再也不能相見了。我的哥哥他壯年盡忠報國在沙漠中捨生忘死,到老了卻不能葉落歸根,而是埋骨於邊地的曠野,這是多少讓人心痛的事啊!如果哥哥不能被召還,一旦發生什麼變故,我在這裏先懇請陛下能寬赦他的家人。

這篇文章抒情真摯感人,述理縝密得體,正是一篇情理兼勝之作。朝廷不顧念一位忠臣老將,雖然班小妹也不無怨憤之情,但文辭中卻能隱而不露,含蓄蘊藉。正因如此,文章深深打動了和帝,他終於下詔讓班超返回故鄉。

難以想像班超接到皇上“賜還”的詔書之後是怎樣的心情,經過玉門關和酒泉時又會有怎樣的感慨。

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垂暮之年的班超萬里迢迢回到洛陽,但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胸肋本就有病,奔波之後病情加劇。僅僅一個月後,班超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一歲。

一篇奏牘,上感九重。必須嘆一聲僥倖!不是妹妹班昭,班超真回不來,所以這篇文章也被歷代文人推崇,並收入《古文析義》等書中。

參考書籍:《後漢書》《東觀漢記》《太平御覽》《漢紀》《資治通鑑》《後漢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