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楷書出規矩,行書見學養,草書抒性情。這是個人總的觀點。

楷書和草書應該先練習哪個?爭論在近現代似乎最激烈。有人會說草書出現比楷書早,有人會舉出古代某某書法大家就是直接寫草書的,說明練字也可以跳過楷書的環節。當然,認爲楷書是基礎的人還是佔絕大多數。不少書友也贊同蘇軾老先生的觀點: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書法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什麼硬性的要求,或者什麼刻板的規定,而是從古到今多少代人的習學心得。

個人也認爲,楷書出現晚,正說明它是前人在各種書體的基礎總結而出的更好經驗,就像我們的冶煉,最早成熟的是青銅技術,隨後是鑄鐵,再後來纔有了鋼。

楷書是規矩,只有經過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反覆強化訓練,手和腕才能夠自由嫺熟地駕馭毛筆,逐步形成肌肉記憶,進而形成條件反射。這正是前人反覆強調的“功到自然成”。而學到了字型和框架,僅是初級,進而掌握法度,再揣摩其氣度,最後萬字有形,皆在胸中,始謂之是楷書有成。

行書見學養。歷代的行書大家無一不是學問先行的人,從蘭亭出發,或飄逸,或輕靈,或斯文儒雅,或豪氣縱橫,無一不能從字裏行間看到學問的光芒。由此一路而來,匠人行書與學人行書可以一眼明見。

草書見性情,有了楷書的功底,才能給草書創作打開無限的空間。楷書是芭蕾的紅舞鞋,開始不磨破幾次腳不流點血恐怕是不行的。一旦成熟,就會忘掉舞鞋的存在,在舞臺上舞出風華絕代。也可以認爲楷書是五加行——五種實修的功夫,是必須打牢的基石,否則成就的或是空中之閣,或是沙上之塔。不願意練楷書,只能證明一個人的浮躁,終將一無所獲。

草書是人生閱歷也足夠之後,可以將性情蘊涵於內而自由揮灑的瑰寶,寫到通神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一個學書人終生夢寐以求的境界。以筆者這樣的凡人之資,沒有三五十年的苦修,如何能夠筆隨人意?

筆成冢,池盡墨,功始成。

最後有一句感言,漢字是惟一能成爲書法、並通過書寫而抒發情感的語言,是祖先無與倫比的智慧之光。縱然不能成爲書法家,寫好漢字,也是我們後人的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