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約1600字,讀完約4分鐘

城市更新,在未來若干年中,既是城市發展需要,也是經濟拉動力量,同時,如果它必須能夠與制度創新、文化喚新相結合,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祕書長、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老齡社會30人論壇適老化專業委員會主任馬旗戟,文章來源於“馬語微言”微信公衆號。

前幾日,北京市召開“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佈會——城市更新專場,規劃自然資源委、城市管理委、交通委、住建委、市重大辦、經信局等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北京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工作,並展望“十四五”期間重點工作。“十四五”期間,北京市會持續通過城市更新推動實現人居環境和城市質量“雙提升”,《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年)》正研究制定中。分享幾個觀點。

1、城市更新是一項城市發展、治理與保持競爭力與活力的持續性工作,也是任何一個城市政府、市民和多元組織共同參與的事情。中國的大規模城市建設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持續了約二十餘年,到目前爲止,依舊有許多短板、不足和缺漏,同時部分八九十年代建設成的項目、工程與基礎設施也面臨老化與落後,需要更新。

2、從籠統概念上講,城市更新大體包括三四個部分,舊城歷史性保護、老舊改造與改建、基礎性設施升級,以及自然與生態環境治理。所以,我們看到北京在過去幾年實施的城市更新,包括了保護性更新、功能性更新、保障性更新和社會性更新四個方面,具體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觀察和了解。

3、北京的城市更新,既包括自身作爲城市發展與延續的需要,又承擔着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城市副中心控規等任務,可以說,既有必要性又有必須性。在這個其中,“減量發展”的城市戰略無論是否妥當合理,不得不成爲一個現實工作,這點我們要注意到。

4、城市更新,是與城市建設、城市發展、城市治理的一體四脈關係,是複雜系統,複雜工程。複雜,這也決定了從規劃、設計、建設到管理、運營服務必須遵循多元協作、多樣形態、多方利益的基本理念和路徑,必須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必須走“以 '市民意願與利益' 爲導向爲中心”的道路而不是以政治和國家戰略最高指導宗旨的路,這點上,在中國城市建設和更新中殊爲不易。

5、在北京的城市更新中,除去一些常規的、基礎的原則之外,還尤其需要把握三個方面 (不分先後)。

第一,必須要考慮新的社會形態,即在未來深度老齡化和信息社會數字空間下,城市的社會基礎設施與環境構造可以適應上述趨勢和相關約束、要求。這點上,我們必須從類似“今天挖、明天填、後天再挖”的那種無前瞻模式中吸取經驗。

第二,需要將城市硬件設施更新與城市文化軟件喚新結合,擺脫既往重建設輕運營,重實體輕核質,重外觀輕內在,重形象輕內涵的現象,要把城市更新與城市活力、城市創新、城市文化、城市治理結合在一起思考和考量,不能建設一張皮,文化一張皮,創造一張皮。尤其要注意,文化喚新不是把舊歷史老文化包上一張現代時尚的面目。

所以說,城市更新最應當是起碼發改委牽頭統籌與協調的事情,而非住建、城管、經信和資源部門的事情,這點上,我們的把握高度仍有待提高。

第三,城市更新中的經濟性、社會性和(中國特色的)政治性需要的綜合平衡,是我們需要把握掌握好的,不可偏廢,更不可以“政治掛帥”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從根本上講,城市更新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然、自覺和自主需要,而非服務於某個特定目的。

總結而言,城市更新,在未來若干年中,既是城市發展需要,也是經濟拉動力量,同時,如果它必須能夠與制度創新、文化喚新相結合,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文章來源於“馬語微言”微信公衆號

圖文編輯:徐仟慧

責任編輯:劉菁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