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元朝殉節的官員還真不少,有些雖然沒爲元朝殉節,但是也歸隱了,不願意在明朝做官。

鄭玉絕食7天,最後直接上吊自殺了。死前還說,不能辜負元朝,爲元朝殉節。元朝滅亡后王翰就退隱山林了,後來朱元璋知道後,讓他出來輔佐自己。但是他選擇自殺,爲元朝殉節。楊維楨、沈夢麟和藤克恭等文化大儒,就是不出山,不做明朝的官。

元朝尚未滅亡時,張昶以朝廷使臣 的身份到南京與朱元璋談判,朱元璋觀此人是不可多得之人才,於是將張昶扣留,並委以重任。但朱元璋奪取天下後,張昶一直以元朝爲正朔,已經身爲明朝臣子的他,經常“以元之舊臣,心常怏怏”,並且對人說“吾仍思歸故土也。”後來張昶私通北元被明太祖發覺,派人審問,張昶曰“身在江南,心思塞北。”自然,明太祖下令將其處死。

其實當時的儒家思想忠君是第一位的,華夷之辨是其次的。元朝統治98年,就是說,除非有人活了一百多歲,要不然在正常情況下,到了朱元璋時期,這些官員都是出生在元朝,和南宋是一點也不沾邊。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是這個朝代了,又做了這個朝代的官員,所謂忠臣不侍二主,在這樣的思想下,自然很多人不願意再做明朝的官。

再說華夷之辨,這是個民族大融合時期。遼,金,西夏境內就有很多漢人,他們也不斷漢化。到了南宋時期,南宋的地盤更小,北方越來越多的土地被佔領,北方的漢人自然也成了金國臣民,並且這種格局持續了上百年,已經好幾代人了。這時候蒙古來了,只不過是又換了個統治者,和以前沒什麼區別。所以很多人是可以接受元朝的。

元朝大規模實施包稅制,就是由商人,士紳承包賦稅,滿足朝廷需求,然後朝廷賦予他們收稅的權力,他們再向百姓收稅。對百姓直接壓迫剝削的是這些商人,士紳。所以越是有錢,有權勢的士紳就越是支持元朝,因爲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在元朝生活得很好,他們自然反對明朝。很多士紳和官員都幫助元朝鎮壓起義。

尤其是北方士紳,無論是既得利益,還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是北方漢人一直被遼,金,蒙古統治,也沒有漢人政權,已經好幾百年了,沒有華夷之辨的思想。

相關文章